隋朝时,一位家住今北京的书生要进京赶考,下列叙述符合实际的是()A.隋文帝时,走永济渠赶考B.隋文帝时,走通济渠赶考C.隋炀帝时,走永济渠赶考D.隋炀帝时,走通

隋朝时,一位家住今北京的书生要进京赶考,下列叙述符合实际的是()A.隋文帝时,走永济渠赶考B.隋文帝时,走通济渠赶考C.隋炀帝时,走永济渠赶考D.隋炀帝时,走通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隋朝时,一位家住今北京的书生要进京赶考,下列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A.隋文帝时,走永济渠赶考
B.隋文帝时,走通济渠赶考
C.隋炀帝时,走永济渠赶考
D.隋炀帝时,走通济渠赶考

答案
C
解析
隋炀帝始建进士科,而北京当时叫涿郡,从涿郡到长安水路历经永济渠。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评论隋朝大运河的几首古诗:
材料一:胡曾《汴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二:宗元鼎《炀帝冢》:“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材料三:李敬方《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材料四: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作者观点有何相似之处?你对此有何看法?
(2)材料二对开凿运河原因的认识是否符合史实?为什么?
(3)对开凿运河的评价,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何异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图表反映出的经济现象说明(单位:亿元)
   年份
   农业
   工业
 社会总产值
    1949
    326
    140
    557
    1953
    510
    450
    1 241
A.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蒸蒸日上,成绩斐然B.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C.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已完成D.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B
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德日两国经济发展速度都很快,其共同的原因是
A.都得到大量的外国投资B.都得到大量的战争赔款
C.都得到许多海外殖民地D.都得到许多先进的设备

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是古代中国历史上三位杰出封建帝王。回答下列问题:   
(1)“百代皆行秦政法”,列举秦始皇在制度创建方面的主要贡献。
(2)与秦始皇相比,唐太宗则是另一类历史人物的典型。他开创了令后人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为唐朝全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太宗更以其优秀的个人品质,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简述唐太宗在改善民生、和谐民族关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并指出唐太宗为后人所称道的优秀的个人品质。
(3)康熙在位60年(一说61年),最主要的贡献是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试以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最深刻的经验教训是(   )
A.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B.人们教育为人民
C.无论在任何时候,必须以教育为中心
D.优待知识分子就能办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