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段***的讲话应出自以下哪一场合[     ]
A.访问印度、缅甸
B.参加万隆会议
C.参加日内瓦会议
D.出席联大会议
答案
B
举一反三
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有“封面人物特写”栏目,***总理曾经六次登上该封面。下面是其中的四次。
图1:上面的小字是“共产主义者***”,下面的小字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中华民国)的敌人。图2:上面的小字是“红色中国的***”,周总理背后是一条令人恐怖的目露凶光的青龙。
图3:1971年,左上角的文字是“中国人来了”。
图4:1972年,封面文字是“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右上角为***总理。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海南省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上海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图1  1951年

图2  1954年

图3  1971年

图4  1972年
张旭小组正在讨论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结题报告,他们提到“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们的研究课题应该是
[     ]
A.亚非拉国家的联盟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两极格局的瓦解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说这段话是在
[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在纪念万隆会议召开50周年的大会上,时任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说:“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做亚非国家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或威胁任何国家,只会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永远不会成为对世界有威胁的国家
B.中国与亚非国家没有利益的分歧
C.中国的发展可以为世界和平作出巨大的贡献
D.中国已经、并将永远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