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的改革都把移风易俗作为革新的重大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人类文明史图鉴丛书》图一 北魏文官汉服俑                

古今中外的改革都把移风易俗作为革新的重大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人类文明史图鉴丛书》图一 北魏文官汉服俑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古今中外的改革都把移风易俗作为革新的重大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人类文明史图鉴丛书》

图一 北魏文官汉服俑                  图二 孝文帝出行
材料二 明治政府颁布法令:官员礼服为西式礼服,提倡人们穿西装;为使日本人长得更高天皇下达食牛肉的敕令。欧式砖瓦建筑不断兴建;有轨马车、人力车、火车成为人们新的交通工具……。
材料三
“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                 ---梁启超
“缠足之大恶,将不惟忘其国,又以亡其种类”         ---谭嗣同
请回答:
(1)通过材料一中的服饰,你获得的最重要的历史信息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日本了什么政策?(2分)
(3)材料三反映出维新变法运动中什么主张?(4分)
(4)结合上述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归纳说明为什么许多重大改革都把移风易俗作为革
新的重大举措?(2分)
答案
(1)信息:服饰汉化。(2分)
(2)文明开化(2分)
(3)兴女学(2分)戒缠足(2分)
(4)原因:旧的风俗往往会起到阻碍改革的消极作用,通过移风易俗,促使人们接受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为改革开路。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图示可以看出北魏服饰在孝文帝改革后呈现出汉化特点。(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日本在社会习俗和日常生活学习西方的文化,这是文明开化的政策。(3)从材料“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可以看出维新派主张女子接受教育,兴办女子学校。谭嗣同则是对缠足进行了鞭挞。(4)移风易俗最容易使人们接受新的思想观念,有助于改革的顺利进行。
点评:许多改革都是从社会习俗方面进行改革,因为社会习俗和人们的思想紧密相关,改变社会习俗有助于改变人们的思想,进而顺利的推进改革。孝文帝改革通过采取全面的汉化措施推动了卑微而鲜卑政权的转型;日本则是在文明开化的影响下明治维新顺利的推进。中国的洋务运动因为没有进行思想和社会习俗方面的变革使改革步履维艰。
举一反三
下列与北魏均田制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全国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B.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C.将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D.获得土地的农民承担租、调和徭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北魏时期,“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孝文帝即位后却纷纷“始返旧墟”,其主要原因是
A.均田制的推行B.民族融合的加深
C.中央集权的加强D.社会风俗的变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8分)
北魏孝文帝变法,尚文明,魏国以治,此变而得者也。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                              ——张之洞《劝学篇·变法第七》
请回答:(1)张之洞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持怎样的看法?结合史实说明张之洞的观点。(9分)
(2)同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各顺应了什么历史潮流?两次改革从社会转型角度又有何相同之处?(6分)
(3)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消失了,鲜卑文明是不是也彻底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 为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魏晋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称汉人为“一文汉”,意思是汉人只值一文,可以随便***戮。随着时间推移,游牧民族政权却纷纷采用汉制。这是因为(   )
A.推动经济发展B.缓和民族矛盾
C.促进民族融合D.巩固政权根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A.采用均田制消除了土地兼并
B.易姓改服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交融
C.迁都洛阳,适应了游牧需要
D.实行俸禄制,杜绝了官吏贪腐之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