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魏书·序记》材料二史书记载,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拔澄讨论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魏书·序记》材料二史书记载,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拔澄讨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
——《魏书·序记》
材料二史书记载,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拔澄讨论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和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拓拔澄的回答是:“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材料三 北魏的洛阳,城内有大市、小市、四通市,总称“洛阳三市”。市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市内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全城居民中有上万户来自各地的商人,其中包括来自远方异国的商人。……北魏的许多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
——《中国历史·魏晋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鲜卑民族的经济文化特点。(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为什么孝文帝要迁都洛阳?(4分)
(3)结合材料四分析,北魏迁都洛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
答案
(1)游牧为生,流动性强;擅长射猎,骑兵凶猛;文化水平相对较低。(6分)
(2)目的:推进汉化政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4分)
(3)社会经济复苏与繁荣,生产方式的农耕化;都市繁华,商业活跃;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一点2分,三点5分)
解析

举一反三
据史料记载,北魏初年“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后来却纷纷“返旧墟”,导致这种变化产生的最主要因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  
A.编户制B.均田令C.租庸调制D.征役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下列哪一趋势
A.民族的融合B.北方分裂走向统一
C.中央集权加强D.经济中心南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其主要特点是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B.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承担国家的租税役
C.限制地主土地兼并,均衡农民和地主土地D.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24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年雨量分布图

—竺可桢《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材料二 五胡乱华是一个贬义词,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北方民族活动地区出土了大量反映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结合的、辉煌的北朝文化遗址遗物。从东汉末年的和林格尔壁画墓,到云冈石窟,司马金龙墓,北齐娄睿墓等乃至“平城”等北朝的都城建筑,以及在瓷业、农业、科技方面都是北朝留下的,堪称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北方草原民族文化是极富生气和极其活跃的。它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它还带来欧亚大陆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各种信息,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大唐盛世的诸多业绩都源于北朝。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材料三 文炳拜稽首曰:“今南方已平,臣无所效力,请事北边。”帝曰:“朕召卿,意不在是也。竖子盗兵,朕自抚定。山以南,国之根本也,尽以托卿。卒有不虞,便宜处置以闻。中书省、枢密院事无大小,咨卿而行,已敕主者,卿其勉之。”
——《元史•董文炳传》
(1)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入主中原后孝文帝改革与忽必烈改制的共同原因,并分别指出其重大制度创新。(1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北魏和元朝历史,分析草原民族对中华民族发展所做出的贡献(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6世纪初,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比过去增多。北魏人口比西晋太康年间南北方合计还要多出一倍。孝文帝重视兴修水利,他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促进了水田的发展。
材料二:北魏的洛阳……城中有不少“资财巨万”的富商大贾,有的富商住宅非常华丽,车马服饰可以同王侯相比。北魏的许多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
材料三:鲜卑武士佣和汉人胡食图
 
(1)根据材料一,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农业明显发展。你认为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起了重要作用?(3分)
(2)根据材料二,北魏的贵族大都经商,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3)材料三中的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4)综合以上材料,概述孝文帝改革的影响。(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