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实施的"纳绢代役"和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皆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共同原因是A.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B.增加了政府的收入C.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D.减

唐代实施的"纳绢代役"和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皆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共同原因是A.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B.增加了政府的收入C.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D.减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唐代实施的"纳绢代役"和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皆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共同原因是
A.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B.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C.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D.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答案
A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纳绢代役"和"募役法"的内容和影响。考生只要掌握了这两点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举一反三
下列关于方田均税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目的是公平收税标准B.是王安石变法措施中最受地主官僚反对的
C.收回地主兼并的土地,公平分配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汶川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救灾措施,减少灾区损失。下列与防灾减灾无关的是( )
A.秦朝修建都江堰B.隋朝修建洛口仓、含嘉仓
C.王安石的青苗法D.明朝引进玉米和甘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以下内容与张居正改革有关的是
(1)青苗法
(2)整顿吏治
(3)边防新政
(4)农桑立国
(5)一条鞭法
A.(1)(2)(3)B.(3)(4)(5)
C.(1)(2)(3)(4)(5)D.(2)(3)(5)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流放,由此我们得出的最主要的结论是
A.改革有很大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B.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往往没有好场
C.改革应彻底扫除旧势力,以防止其反扑
D.作为改革者,须具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九州之民,贫富不均,风俗不齐,版籍之高下不足据,今一旦变之,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提出这一观点的最有可能是(   )
A.商鞅B.杨炎C.王安石D.司马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