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 大约在150 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 大约在150 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大约在150 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大国崛起•••••百年维新》
材料二 战争的失败,使俄国人又一次体会到自己同欧洲强国之间的差距。知识界、工商界甚至包括一些身居要职的官员,都纷纷起来指责影响工业化进程的封建农奴制度。在社会的巨大压力下,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这样,在俄罗斯施行了近五个世纪的农奴制被废除了。
继农奴制改革之后,沙皇政府又先后进行了地方机构、市政府、司法、军事等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867年之后,俄国从农奴制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大国崛起》解说词等
材料三 下表为19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有关农村社会改革的材料
国家
                             改革措施
俄国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日本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了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农、工、商和僧侣、神官改称“平民”,实行 “四民平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150年前的中国和日本有何共同的“生存危机”?(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和农奴制改革对变革政治体制有何差异?试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思想、经济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国农村社会改革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的影响。(10分)
答案

(1)共同生存危机:
内忧:封建统治面临着全面的危机,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社会发展进程。(3分)
外患:西方殖民者利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民族危机严重。(3分)
(2)差异:洋务运动改革仅局限于工业、军队等“器物”层面;而俄国的改革则深入到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的层面(上层建筑层面)(2分)
思想: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封建观念根深蒂固;俄国地处欧洲,人们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有一定的民主思想基础(3分)
经济:改革前,俄国在进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而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则产生于洋务运动兴起之后(3分)
(3)相同点:都使农民获得人身自由;(2分)都使土地所有权有所变革。(2分)
影响:促使部分地主改变经营方式,采用新式农具,使用机器;(2分)促使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确立;(2分)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政治制度的变革。(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生存危机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来分析,依据材料一中“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概括出西方殖民者利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民族危机严重;再结合中日两国的史实从面临严重封建统治危机的角度来思考,可归纳出封建统治面临着全面的危机,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社会发展进程。
(2)第一小问差异依据材料二中“继农奴制改革之后,沙皇政府又先后进行了地方机构、市政府、司法、军事等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的信息可知俄国的改革则深入到制度层面,而中国的洋务运动仅局限于“器物”层面;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经济角度进行中西对比分析即可,如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封建观念根深蒂固,俄国地处欧洲,人们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有一定的民主思想基础;改革前,俄国在进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而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则产生于洋务运动兴起之后。
(3)第一小问相同点依据材料三中“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的信息可概括出都使农民获得人身自由,都使土地所有权有所变革。第二小问影响结合两国改革的影响,从资本主义的发展,机器生产的推广(工业革命),制度的变革等角度来分析即可。
举一反三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是
A.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B.优先进行经济改革
C.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61年,一位俄国人说:“皇上已背叛了人们的希望,他给予人们的自由不是真实的,也不是人们所梦想和需要的……”以下观点最能充分佐证该说法的是
A.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的B.农民仍然很穷困
C.农民必须高价赎买份地D.农奴脱离村社管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教科书是一般国民普遍历史观的重要来源,代表了一国统治者的史观及立场,是建构民族形象和民族认同的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文仁孝好学……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文物(礼乐制度),始有可观。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材料二   孝文自鄙胡俗,深慕华风,汉晋以下大改革家也。论者议其忘强武之旧,习弱靡之风,国势之衰,萌芽于是。然孝文弃平城而趋洛阳,失形式则有之……至于革鄙陋,趋文明,夫安能为孝文咎耶。在北方民族同化上,孝文帝起了重要作用,鲜卑之同化中国,帝功居多。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二者对孝文帝改革影响认识的异同。(8分)
(2) 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立足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和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评析这一立足点转变的原因。(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1861年改革保留大量的农奴制残余,农村中村社对农民的控制依然严密。1905年革命后,俄国农民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日益强烈,农民暴动不断。为此,俄国首相斯托雷平(1906 -1911年在任)制定了新的土地政策。
1906年11月22日,俄国颁布法令,准许农民退出村社。每个农民可以取得村社的份地作为私产,并允许出卖。村社拨给退社农民的土地必须在一个地段内,使之可以成为独立田庄或独家农场。政府通过农民银行贷款给富裕农民,作为其购买土地和建立农场之用。但条件是不准许没收贵族庄园……
1906-1915年,有200余万户农民退出村社。其中大多数退社贫苦农民由于缺乏农具和资金,不得不把土地以低价出卖给富农。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斯托雷平土地改革前夕俄国社会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中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内容,此次改革是什么性质?主要保护了哪些阶层的既得利益?简要阐述斯托雷平改革的影响。(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7年,一位颇有声望的德意志旅行作家冯·哈克斯特豪森男爵声称俄罗斯社会永远不可能发展到像欧洲其他地方那样。一些俄国人以本国有此特色声誉为荣,并极力保持这一差别。然而统治精英们却因为俄国被西欧视为落后而颇感尴尬。……俄国感受到了欧洲经济变革模式造成的无法抵挡的压力,意识到俄国不得不进入铁路的时代……必须重新组织劳动力。
——[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 在60~70年代,俄国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地方自治机构……省、县代表由3个选民单位产生:县土地占有者、城市团体、村社代表。……(据1865~1867年的统计材料,在29个已成立自治机关的省中)选举结果是:省一级代表中,地主贵族占74.2%,商人占10.9%,农民(主要是富农、村长)占10.6%,其他占4.3%。在县一级,地主贵族占41.7%,教士占6.5%,商人占10.4%,农民占38.4%,其他占3%。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当时俄国与西欧社会的根本“差别”。(2分)为了应对欧洲经济变革模式所造成的“压力”,俄国是如何“重新组织劳动力”的?(3分)
(2)据材料二概括俄国地方自治机构的特点。(3分)此类机构的建立对俄国有何积极影响?(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