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袁世凯为实现独裁统治,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实行 [     ]A、总统制       B、内阁制        C、君主立宪制    D、君主专制

1914年,袁世凯为实现独裁统治,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实行 [     ]A、总统制       B、内阁制        C、君主立宪制    D、君主专制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1914年,袁世凯为实现独裁统治,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实行 [     ]

A、总统制       
B、内阁制        
C、君主立宪制    
D、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
A
举一反三
据统计,自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国内新成立的公开团体有682个,其中政治类团体312个,主要集中在京、津、沪、宁、穗等地,而京、沪两地又占1/2以上。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临时约法》规定了民主权利
B.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C.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清末“新政”的推行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这一规定的本质意义是[     ]
A.使人民获得了广泛的政治权利                  
B.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D.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
题型:江苏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总纲”中明确规定:中华民国领土为22行省,内外蒙古、西藏和青海。这体现了      [     ]
A.中华民国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B.中华民国统一了全国
C.约法表达了维护领土完整的国家意志       
D.约法是当时中国的根本大法
题型:安徽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国属于真正的人民民主共和国    ②它体现了西方民主思想    
③其实际意义主要在于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④标志中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安徽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年,各地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已经拉开序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 国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民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材料二 1912年—1921年民族工业名牌产品表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民国国歌》表达了怎样的政治愿望。为实现“揖美追欧”,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各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表格中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怎样的政治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党人对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