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1833—1898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共和”“民主”在1833—1913年的出现的频率度统计从图中可见18

下图为1833—1898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共和”“民主”在1833—1913年的出现的频率度统计从图中可见18

题型:浙江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下图为1833—1898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
“共和”“民主”在1833—1913年的出现的频率度统计
从图中可见1893—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种现象反映了   [     ]
A、孙中山在海外领导同盟会,忽视国内的宣传 
B、宣传君主立宪的维新思潮成为国内新思想主流  
C、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D、清政府要民主但不同意放弃帝制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D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夸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若以夸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摘自粱启超《论新民为夸日中国第一急务》
材料二 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坐汽车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摘自《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梁启超、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梁启超与孙中山的上述观点本质上对立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其思想的闪光之处越来越引人注目。阅读下列材料:
为了配合维新变法运动,这部书(《明夷待访录》)被大量秘密印发、传播。梁启超说这部书“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在三十年前——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又说:“此书乾隆年间入禁书类,光绪年间我们一班朋友曾私印许多送人,作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
请回答:
(1)梁启超为什么要秘密私印和发送《明夷待访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黄宗羲的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启迪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他们的主要贡献是

[     ]

A.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阐明“中体西用”思想
C.提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权者,所以拥护宪法而不使败坏者也。……故苟无民权,则虽有至良极美之宪法,亦不过一纸空文,……是故欲君权之有限也,不可不用民权;欲官权之有限也,更不可不用民权。……君主顺时势而立宪法者,则其君安荣,其国宁息……君主不肯立宪,民迫而自立,遂变为民主立宪者,如法国及南美洲诸国是也。……特今日而立之,则国民之蒙福更早……苟真有爱君爱国心者,不可不熟察鄙言也。——摘自梁启超著《立宪法议》(1901年)
材料二:……现在民国的天下,是人民公有的天下,国家是人民公有的国家。……宪法者……人民权利之保障书也。国家宪法良,则国强,宪法不良,则国弱。……三权为欧美所需要,故三权风行欧美;五权为中国所需要,故独有于中国。……把全国的宪法分作立法、司法、行政、弹劾、考试五个权,每个权都是独立的……这不但是各国制度上所未有,便是学说上也不多见,可谓破天荒的政体。——摘自《孙中山全集》
(1)结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关于”宪政“思想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史实谈谈预备立宪和辛亥革命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析孙中山的”五权分立“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吉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题型:0117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