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明初下令迁江南民十四万户到凤阳;后再迁天下富户五千三百户到南京;后又强迫各地富户一万四千三百余户迁到南京。据贝琼《横塘农诗序》说:“三吴巨姓,享农之利而

【题文】明初下令迁江南民十四万户到凤阳;后再迁天下富户五千三百户到南京;后又强迫各地富户一万四千三百余户迁到南京。据贝琼《横塘农诗序》说:“三吴巨姓,享农之利而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明初下令迁江南民十四万户到凤阳;后再迁天下富户五千三百户到南京;后又强迫各地富户一万四千三百余户迁到南京。据贝琼《横塘农诗序》说:“三吴巨姓,享农之利而不亲其劳,数年之中……或死或徙,无一存者。”这一做法(   )
A.动摇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B.保证了皇室土地所有制
C.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
D.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答案
【答案】D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再迁天下富户五千三百户”、“三吴巨姓,享农之利而不亲其劳”,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迁移富户到南京等地是为了控制他们,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从而客观上,起到了在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故D,符合题意。但值得注意的是,迁移富户的措施,并没有动摇地主土地所有制,A错误,也不能够杜绝土地兼并,C错误。B.保证了皇室土地所有制,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土地兼并·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
举一反三
【题文】西汉初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有其必要性
B.商人实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制
C.工商业资本流动冲击等级秩序
D.商人的土地兼并加剧农民流亡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晋书·王恂传》记载:“魏氏给公卿以下租牛客户数各有差(不同)。自后小人惮(害怕)役(服劳役),多乐为之,贵势之门,动有百数。又太原诸部亦以匈奴胡人为田客,多者数千。”这主要表明
A.两晋民族对峙严重,民族关系紧张
B.晋代农民与地主的租佃关系得到发展
C.魏国实行赋税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D.两晋察举选拔逐渐以士族门阀为依据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2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典籍
保护环境的内容
《礼记》
孟春“禁止伐木”、仲春“安萌芽,毋焚山林”、仲夏“令民毋烧灰”
《秦律》
“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
《唐律》
“诸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
 
明朱元璋于洪武六年在工部下设置虞部,二十九年改虞部为虞衡。《明史·职官志一》:“虞衡典山泽采捕、陶冶之事……岁下诸司采捕……皆以其时。冬春之交,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言论中不符合封建统治者长期执行的经济思想的是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二郎神是秦国李冰次子,因与父一起修筑某项重大水利工程造福一方而受到人们的崇拜,该工程应该是
A.郑国渠B.井渠
C.都江堰D.灵渠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