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1)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1)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有何特点?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8分)
材料二   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2)概括材料二中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2分)
材料三    迨至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3)材料三中“本”“末”各指什么?(4分)
材料四  (明)除征收市镇店肆门摊税、市栈门摊税外,在交通要地遍设关卡征税,几乎每隔十里就有一道关卡。……商税又极苛重,例如,一船灯草、笤帚,只值一两多银子,而货物税和船税却要三四两银子,小商人只得弃船而逃,或焚货而去。
——《华夏货殖五千年》
(4)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材料五  顺治末年(1660年左右),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庄(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
(5)根据材料五,指出清朝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2分)分析其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影响。(2分)
答案
【答案】
(1)生产方式:小农经济。 (2分)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分)原因:①铁犁牛耕等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4分)
(2)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分)
(3)“本”指农业,“末”指商业(4分)
(4)重农抑商(2分);表现在设立关卡和加征商税(2分)
(5)闭关锁国(2分);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问以我国传统著名的黄梅戏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小农经济主要特点的掌握情况。解答时要首先明确《天仙配》这一传统戏剧所反映的内容,然后联系学过的有关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相关内容分析解答。依据所学可知,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其特点有: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联系所学回答影响。
(2)解答本问要首先分析材料,分析材料时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如“大户、小户;日取分金为饕餮计;两者相资为生久矣”等,然后联系所学过的内容及材料“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可知应是指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朝中后期,我国资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的掌握情况。回答时要注意材料中的提示“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依据所学可知,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的进步思想家,主张经世致用;同时要联系所学的知识回答。由此可知:在我国古代,“本”指农业,“末”指商业。
(4)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经济政策的掌握情况。回答时首先要梳理一下我国古代有哪些经济政策,与本关的是哪一经济政策。再结合材料“(明)除征收市镇店肆门摊税、市栈门摊税外,在交通要地遍设关卡征税,几乎每隔十里就有一道关卡。……商税又极苛重……”归纳总结。
(5)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经济政策的掌握情况。回答时首先要梳理一下我国古代有哪些经济政策,与本关的是哪一经济政策。再结合材料“顺治末年(1660年左右),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及所学分析归纳。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中国古代农业、商业经济和商业政策·小农经济、重农抑商和资本主义萌芽
举一反三
【题文】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②④③①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D.④①②③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米”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综合分析上述现象说明(   )
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B.地区性分工扩大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     )

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的商帮密切相关
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材料二 (明)除征收市镇店肆门摊税、市栈门摊税外,在交通要地遍设关卡征税,几乎每隔十里就有一道关卡。……商税又极苛重,例如,一船灯草、笤帚,只值一两多银子,而货物税和船税却要三四两银子,小商人只得弃船而逃,或焚货而去。
——《华夏货殖五千年》
材料三  顺治末年(1660年左右),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里,并且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庄(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2分)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1分)材料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这一政策?(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1分)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