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史记》卷30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史记》卷30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史记》卷30
材料二 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后汉书》卷46
材料三 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治本(务农)者少,游食者众……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饥寒并至,则安能不为非?──王符《潜夫论》卷1
请回答:
(1)概括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3分)
(2)政府推行这样的商业政策是出于什么考虑?结合史实说明政府是否达到了其目的?(3分)
(3)评论这种商业政策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分)
答案
【答案】
(1)对商人的生活方式加以限制;提高商人的赋税额;不许商人作官。(3分)
(2)抑制土地兼并,保证粮食供应,稳定社会秩序。(3分)没有达到其目的。西汉中期以后,官僚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农民流离失所,社会矛盾激化。(3分)
(3)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但是,从长远看,压抑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4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高祖(刘邦)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限制商人的地位;“重租税以困辱之”,对商人征收重税;“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商人子弟不得做官。
(2)材料二指出“豪人货殖……有千室名邑之役”,即商人用赚来的钱财大量兼并土地;材料三指出“治本(务农)者少,游食者众……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
(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重农抑商政策对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考点: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济政策。在封建社会早期,“重农抑商”政策有助于稳定小农经济,稳定社会秩序,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在封建社会晚期,“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
举一反三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
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利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唯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清史编年》
材料二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肫(zhun)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远方被,万国来王,重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清实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5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涂者,盖皆本也。——明末清初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1661年)法兰西“始有船只赴中国之广州,但贸易额甚微。”——《中国对外关系简史》
材料四
 
材料五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封建时代怎样的基本经济思想?(2分) 如何评价这一基本经济思想?(6分)
(2)归纳材料二中的经济思想(2分),这一思想产生于怎样的历史条件下?(2分)
(3) 试分析材料三中“贸易额甚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材料四体现了人民公社体制的什么特点?(2分)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中得到的主要启示是什么?(6分)
(5)材料五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3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五行大义》(隋朝)社会等级排序:仕 庶 农 商 工;《二十五等人图》(唐朝)社会等级排序:士 工 庶 农 商。对以上两文献中社会等级的排序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
A.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彻底变化B.工匠身份在唐代未发生明显变化
C.唐朝放弃了农本政策D.仍然受重农抑商传统观念的影响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中国曾经有过海洋文明,但是有意无意地被淹没了,翻翻史书,除郑和外再没有航海家被史书立传。这种文化现象从文明史观的视角审视,源于(    )                                
A.受西方文明侵蚀的结果B.中国是农耕文明社会   
C.中国地大物博,缺少开拓意识D.“重农”比不过“重商”观念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唐朝时,富商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等“各以延纳四方多士,竞于供送,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这表明唐代(    )
A.废止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B.开始形成官商勾结的风气
C.政府注重调动商人的积极性 D.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