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宋史·职官制》记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

【题文】《宋史·职官制》记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宋史·职官制》记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筅库,悉隶三司。”这里“抑又甚焉”主要指
A.相权进一步被削弱B.皇权进一步加强
C.分化事权,导致“冗官”D.宋代进一步完善了唐制
答案
【答案】A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宋代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可知,宋代的时候,为加强君主专制,削弱相权,设立了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以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即材料所说的“抑又甚焉”。分析选项,A符合题意;B是最终目的,与题意不符;C是消极后果,与题意不符;D与题意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的政治制度
举一反三
【题文】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秦、汉以来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下列最能支持该观点的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
C.内阁制度D.军机处制度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蔽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选官应注重品行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分【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须知科举考试,必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的,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特点。(3分)
(2)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归纳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下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2分)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4分)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3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根据学者钱穆的说法,元朝政府所设的“行中书省”意为“行动的中书省”,从名称解释看,“行省”是
A.皇帝的秘书机构B.中央的派出机构
C.地方的自治机构D.朝廷的朝贡藩属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     )
A.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
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
C.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
D.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