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下列主张与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相近的是①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小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②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

【题文】下列主张与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相近的是①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小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②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下列主张与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相近的是
①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小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②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③今诸侯子弟或十数……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④高帝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答案
【答案】C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中国古代汉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推恩令具体办法是,令诸侯王各分为若干国,使诸侯王的子孙以次分享封土,地尽为止;封土广大而子孙少者,则虚建国号,待其子孙生后分封。①出自贾谊《治安策》的意思是:想要使天下太平,莫过于多封一些诸侯,并减弱每个诸侯国的力量。力量单薄就容易使他们遵守朝廷法纪,国土狭小则不会有邪念。其主张是实行分封制。②出自晁错《削藩策》意思是晚削藩不如早削藩。③出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其主张是实行推恩令。④出自《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其意思是汉高祖默念,非刘氏不得称王,如果没有功劳,皇帝封侯那么天下人可以一起讨伐。故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推恩令
举一反三
【题文】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10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4分)
(3)丞相废除后,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你认为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原因。(6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的相同点是
A.都是中央集权制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的
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6分)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和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12分)
(2)据材料二,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C.中央集权,地方分权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