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选拔官员是促进社会精英有序流动,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材料一 (魏征说:)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乱代惟求其才,不顾其行。太平

【题文】选拔官员是促进社会精英有序流动,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材料一 (魏征说:)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乱代惟求其才,不顾其行。太平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选拔官员是促进社会精英有序流动,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材料一 (魏征说:)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乱代惟求其才,不顾其行。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
——吴兢《贞观政要》
(1)根据材料,指出魏征所主张的选官标准。结合所学,指出唐代选官的措施。(4分)
材料二 任人(依靠保举)而不任法,则法简而人重;任法(依靠规则)而不任人,则法繁而人轻。法简而人重,其弊也,请谒公行①而威势下移;法繁而人轻,其弊也,人得苟免,而贤不肖均②,此古今之通患也。夫欲人法并用,轻重相持,当安所折中?
——苏轼《私试策问·人与法并用》
①请谒公行:私下求官风气盛行
②贤不肖均:无论是否有德才同样为官
(2)结合所学,列举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任人”和“任法”的制度,并指出“任法”制度产生的影响。(8分)
材料三 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们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这法可以除却盲从滥举及任用私人的流弊。……凡是我们人民的公仆,都要经过考试,不能随便乱用。……没有考试制度,一班不懂政治的人,都想去做官,弄到弊端百出,在政府方面,是乌烟瘴气,在人民方面,更是非常的怨恨。
——《孙中山全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选官方法。从以上三则材料中选择适当的内容,说明孙中山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借鉴。(6分)
答案
【答案】(1)标准:德才兼备。(2分)
措施:发展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2分)
(2)制度:“任人”如汉代察举制、三国两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任法”如战国二十等爵制、隋唐之后科举制等。(各举一例即可,4分)
影响:克服人情干扰,合理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4分)
(3)方法:普遍的考试制度。(2分)
借鉴:结合材料,观点明确,逻辑清晰。(4分)
第一层次:未能选择上述材料,只是罗列孙中山的借鉴史实。(0-2分)
第二层次:能选择上述材料,但并未与孙中山的借鉴进行逻辑对应说明(2-3分)
第三层次:能选择上述材料,并能将其与孙中山的借鉴进行逻辑对应说明。(3-4分)
例1:唐代提出对官员品德的要求,孙中山借鉴唐代的选官标准采用公开考试选用人民公仆,避免妨碍民主。
例2:宋代探索建立合理的选官制度,孙中山借鉴宋代的选官探索确立了考试任职制度,官员都必须通过考试才能具有资格。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1)魏征说‘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所以“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所以魏征的所主张的选官标准其实也就是在强调德才兼备。唐代选官的措施,即回答唐太宗对科举制发展的贡献。唐太宗时期,他大力发展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进士一科也就成为了科举制度中的重要的一科。
(2)任人”制度重视家族地位、血缘关系。“任法”制度即依据公平的规则选拔人才。依据选官用官制度内容回答即可。依据材料可见,“任法”制度可以抵制私下求官风气,选拔真正有用之才。而长远来看,有利于中央集权、扩大统治基础。本题重点在于通过任人”制度、“任法”制度考查考生对教材史实的熟练程度。
(3)“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们的资格”,孙中山的选官方法就是在人才选拔及任用时都要考试。孙中山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借鉴,可以从对“德”“才”两方面的借鉴回答。尽管孙中山是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借鉴,但是“考试”仍然是孙中山选拔官吏的一个重要的法宝,普遍的考试制度仍然是孙中山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重要手段。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选官的措施;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孙中山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借鉴 
举一反三
【题文】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设立了行省制度。下列不属于元朝行省管辖的地方是(  )
A.云南B.江西
C.浙江D.西藏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
①提点刑狱司     ②御史大夫     ③刺史     ④军机大臣
A.①④B.①③C.①②③D.③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自古以来,地方政治管理制度都处在不断地发展变革之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陆世仪说过:(在官员任期方面)“郡县之弊,在迁转大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三 

(1)图1、图2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其体现的政治意图分别是什么?陆世仪指出了两种制度怎样的弊端?(8分)
(2)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二,谈谈郡县制的合理性。(6分)
(3)材料三体现元朝制度创新对当时中央集权国家的管理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3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确立完善于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唐朝三省六部制中的中书省负责
A.决策B.审议
C.执行D.司法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