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两宋明清项目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实质是地主阶

【题文】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两宋明清项目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实质是地主阶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
时期
两宋
明清
项目
50%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答案
【答案】C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表格的“两宋50%以上的进士出自平民;明清43%的进士出自贫寒家庭”说明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ABD的说法无法从表格找到信息支撑。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举一反三
【题文】(36分)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阁);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落《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并 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2分)
材料二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
洪武三十年(1397年)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张晋落《中国法制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4分)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4分)
材料三 第8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 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拿破仑法典》
(3)材料三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4分)
(4)以英、美、法为例,说明立法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6分)
材料四 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 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5)归纳材料四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4分)指出其历史作用。(2分)
材料五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的改变而改变,不因***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型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6)材料五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2分)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2分)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06年,分全国为13部(州),每部(州)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的职权,监督郡国……
材料二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管财政兼监察地方官吏)、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在边境地区设置)、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
材料三 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1382年(洪武十五年)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官员。……号“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可立决。……明太祖……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图表是根据贵池县志整理出来的“池州建制沿革”简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时期
池州行政建制沿革
春秋
属于吴国
秦朝
为鄣郡所辖
汉朝
前109年,改鄣郡为丹阳郡,郡治姑熟。
唐朝
武德四年(621年)始设池州。
宋朝
改池州为池州路总管府。
元朝
改池州为九华府。
A.春秋时池州俨然一个独立王国      B.鄣郡首任郡守可能是秦始皇任命的
C.汉唐时期的郡守可以世袭          D.元朝时池州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分)
材料一 夫其卓绝在上不与士民等夷者,独天子一人耳。天子以秉政劳民贵……尝试计之,人主独贵者,政亦独制。                    
——章炳麟
材料二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第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政府规定州郡直属中央,在州郡之下设置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单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安抚使除外。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1)材料一中的“不与士民等夷者”体现的是哪一观念?这里的“独制”什么时候确立?(2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该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的进步性。(5分)
(3)材料三中的地方官制有何显著特点?(3分)该设置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2分)
(4)材料四表明,元初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意义?(5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新唐书》记载“(卢商)早孤,家贫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o"作为文献史料,此记载可用于佐证唐代科举制
A.体现九品官人法的原则B.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C.选官偏重人才道德品行D.进士科是仕进唯一途径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