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称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为“帝”。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

【题文】(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称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为“帝”。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称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为“帝”。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皇帝之下,由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组成中央政府。三公分掌国家政务,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1)据上述材料指出,秦朝是怎样强化君权的?(4分)
材料二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6分)
材料三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3)指出该机构的名称。有人说它的设置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谈谈你对此说法的理解。(6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4分)
答案
【答案】
(1)神化皇权、皇位世袭、皇帝独尊、三公分权。
(2)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
(3)军机处。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通过它,皇帝实现了对军国大事的独裁。
(4)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与理解。联系所学秦朝的政治制度及材料“……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皇帝之下,由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三公分掌国家政务,互不相属,互相牵制”归纳总结。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趋势的认识与理解。首先要明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其次要注意这一制度下所包含的矛盾及其发展趋势;最后,具体结合秦、唐、明三朝这一制度的沿革归纳总结。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清代加强君主专制措施的分值与理解。首先要结合材料“……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明确这一制度指的是清代的军机处;再结合军机处设置的背景、目的及功能归纳总结答案。
第(4)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及历史思维能力的灵活运用。本题主要是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需要梳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结合这一制度包含的两大矛盾及其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概括归纳。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内容、趋势
举一反三
【题文】历代封建王朝在地方设官的指导思想是(  )
A.辅佐中央管制地方
B.分割地方权力,使其相互制约
C.加强对地方的监控
D.便于中央各部对地方的管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
A.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
B.皇帝的权力受到宰相的制约
C.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
D.谏官的职责是规劝君主的过失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非选择题(共20分)
材料一:新皇帝(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就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他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唐太宗在《贞观政要》中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1)材料中体现了怎样的制度更替?新旧制度相比有何不同?(8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分)
(3)材料二中唐朝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的什么制度?(2分)与秦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2分)
(4)结合以上材料归纳,古代政治制度具有什么演变趋势?(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明代规定儒生按照不同的品级可免除不同的丁、粮和杂役,即“免于编氓之役,不受侵于里胥”此规定
A.从经济方面支持了科举制度
B.是广大农民乐于接受的税收方式
C.有利于促进土地私有制发展
D.废除了封建人身和劳役依附关系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
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