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印度洋发生里氏9级地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有几十万人遇难.这次灾难之后,国际上加强了对海啸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建设.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已知次声波在水

2004年印度洋发生里氏9级地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有几十万人遇难.这次灾难之后,国际上加强了对海啸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建设.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已知次声波在水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04年印度洋发生里氏9级地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有几十万人遇难.这次灾难之后,国际上加强了对海啸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建设.地震发生时会产生次声波,已知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若某次海啸发生的中心位置到最近的陆地距离是300km,海浪推进的速度是200m/s,则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陆的时间是     s.
答案
1300
解析
次声波传到地面所需时间,海啸登录时间,则岸上仪器从接收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到海啸巨浪登陆的时间是
故答案为:1300
举一反三
雨滴从很高的云层中由静止开始下落,假设空气阻力f与雨滴的速度v大小成正比,雨滴的质量m不变,落地之前已变为匀速运动,则在下落过程中 (   )
A.雨滴先做匀加速运动,最后匀速
B.雨滴所受的阻力越来越大,当阻力大于重力()时开始减速运动
C.雨滴运动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最后加速度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
D.雨滴开始下落的加速度最大,最后落地时速度最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A、B两木块质量分别是mA、mB,与水平地面的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两木块放在水平面上,它们之间用细线相连,两次连接情况中细线倾斜方向不同但倾角一样。先后用相同的水平力F拉着A、B一起匀速运动,则μ1、μ2之比是(   )

A.1:1                                     B.mA:mB
C.mB:mA                                    D.无法确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小球位于同一竖直面内,甲、乙在同一竖直线上,甲、丙在同一水平线上,水平面上的P点在丙的正下方.某时刻甲、乙、丙同时开始运动:甲以速度v0向右做平抛运动,乙以速度v0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丙做自由落体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      )
A.若甲、乙、丙三球同时相遇,一定相遇在P点
B.若只有甲、丙二球相遇,此时乙球一定在P点
C.若只有甲、乙二球相遇,此时丙球还未着地
D.无论初速度v0大小如何,甲、乙、丙三球一定会同时在P点相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个物体做平抛运动,若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则它在水平方向上的分运动是______________(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匀变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是______________(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匀变速直线运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在斜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现改变F的大小和F与水平的夹角θ,但始终使物体做匀速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与物体的重力的合力大小和方向都是不变的
B.F与物体的重力的合力大小和方向都是变化的
C.F与物体的重力的合力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D.F与物体的重力的合力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