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白牛生者,金华潜溪人,宋姓,濂名。尝骑白牛往来溪上,故人以白牛生目之。 生躯干短小,细目而疏髯,性勤。他无所嗜,惟攻学不怠。与人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白牛生者,金华潜溪人,宋姓,濂名。尝骑白牛往来溪上,故人以白牛生目之。 生躯干短小,细目而疏髯,性勤。他无所嗜,惟攻学不怠。与人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白牛生者,金华潜溪人,宋姓,濂名。尝骑白牛往来溪上,故人以白牛生目之。
生躯干短小,细目而疏髯,性勤。他无所嗜,惟学不怠。与人言《六经》,或厌其繁,生曰:“吾舍此不学也。《六经》其曜灵乎?一日无之,则冥冥夜行矣。”或笑迂,生曰:“我迂哉?我若迂,孟子迂之首矣。”生好著文,或文人称之,又艴然怒曰:“吾文人乎哉?天地之理,欲穷之而未尽也。圣贤之道,欲凝之而未成也。吾文人乎哉?”生不肯干禄,或欲挽之使出。生曰:“禄可干耶?仕当为道谋,不为身谋。干之,私也。”生安义命,未尝妄有所为,或疑其拙,生曰:“我契以天,不合以人,是乃巧之大者,拙乎哉?”生慕孔、颜之乐,言及之,手足舞蹈不已。或以为狂,生曰:“吾能知之,未能允蹈之,奚其狂?”生幼多疾,常行服气法。或诮其欲久生,生曰:“盗跖甚夭,颜子甚寿,子知之乎?”生虽贫,喜色常溢眉宇间。或诘之,生曰:“吾内足乐也。内既足乐,无人非,无鬼责,得亦乐,失亦乐,我何忧哉?”生御恶衣粗馔安之。或虑其诈,生曰:“锦衣与卉服虽异,暖则一。糟核与淳熬固殊,饱则均。何诈为?”生不贵贵人不贫贫人或尤其无别生曰贵自贵尔于我何加焉贱自贱尔于我何损焉 生遇物以诚,三尺之童,莫之敢欺。或讥其同,生曰:“我道盖如是,同不同弗知也。”生好著屐登山,遇境处,注目视弗释。或恶其癖,生曰:“吾峦容川色,见三代之精华,不忍舍也。”
生年四十有六,发无白者。日坐一室中,或澄思终日,或执笔立言,动贤圣自期。适有画史,生之骑白牛者。生大笑,以为得其真,故自疏其事如左,曰《白牛生传》云。
(选自明宋濂《白牛生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惟学不怠擅长B.未能允蹈之遗憾
C.遇境处优美D.生之骑白牛者描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或笑迂 ②我迂哉B.①孟子迂之首矣 ②又艴然怒曰
C.①生安义命 ②吾峦容川色D.①或文人称之 ②动贤圣自期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不贵/贵人不贫/贫人或尤其无别/生曰/贵自贵/尔于我何加焉/贱自贱/尔于我何损焉
B.生不贵/贵人不贫/贫人或尤其无别/生曰/贵自贵尔/于我何加焉/贱自贱尔/于我何损焉
C.生不贵贵人/不贫贫人/或尤其无别/生曰/贵自贵尔/于我何加焉/贱自贱尔/于我何损焉
D.生不贵贵人/不贫贫人/或尤其无别/生曰/贵自贵/尔于我何加焉/贱自贱/尔于我何损焉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牛生就是宋濂,他认为一幅骑着白牛的肖像能够体现自己的本真,就写了这篇《白牛生传》,表达了自己对诸多问题的看法。
B.宋濂对《六经》推崇备至,把它比作给人送来光明的太阳,别人说他迂腐,他不同意;称他为“文人”,他很生气,表示不屑为。
C.宋濂仰慕孔子颜回,安贫自乐,一说起来,就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他穿破旧的衣服,吃粗粝的食物,认为能够穿暖吃饱就可以。
D.宋濂自小多病,讲究养生之道,40多岁,满头黑发。他待人以诚,对什么人都一样。喜欢穿木鞋登山,对着好风景便流连忘返。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①禄可干耶?仕当为道谋,不为身谋。干之,私也。(3分)
②内既足乐,无人非,无鬼责,得亦乐,失亦乐,我何忧哉?(4分)
③日坐一室中,或澄思终日,或执笔立言。(3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B
小题5:①俸禄可以谋求吗?应该为了道而寻求做官,不是为了自己而寻求做官,谋求俸禄是自私的行为。(关键词“干”,句意2分) 
②心里(内心)既然感到满足快乐,没有人反对(非议)我,没有鬼斥责我,得也快乐,失也快乐,我忧愁什么呢?(“内”“非”1分,句意2分) 
③每天坐在一间屋子里,有时整天深思(静静思考),有时执笔写文章(著书立说)。(“或” 1分,句意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攻:学习,研究。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小题2:
试题分析:以:介词,用。A其:副词,难道 / 代词,他。B则:副词,就是 / 连词,却。C于:介词,对,对于 / 从,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小题3:
试题分析:此段文字加标点为:生不贵贵人,不贫贫人。或尤其无别。生曰:“贵自贵尔,于我何加焉?贱自贱尔,于我何损焉?”。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
小题4:
试题分析:作者对“文人”的称呼生气,是认为自己还不配,达不到文人的水平。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小题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 “干”,谋求。② “内”,心里(内心);“非”,反对(非议)。③“或”,有时。
【参考译文】 
白牛生是金华潜溪人,姓宋名濂。他曾经骑着白色的牛在溪上往来,所以人们叫他白牛生。
白牛生身材短小,眼睛细小,胡子稀疏。生性勤劳,没有别的爱好,只是不松懈地研究学问。他与别人交谈的内容是《六经》,有的人厌烦他讲得太多,他说:“我除了《六经》就不学其他的了,《六经》大概是太阳吧?一天没有它,就好象在黑暗的夜晚走路了。”有人笑他迂腐,白牛生说:“我难道迂腐吗?我如果迂腐,孟子就是迂腐的第一人了。”白牛生喜欢写文章,有人用“文人”来称呼他,他却又很恼怒地说:“我是文人吗?天地的规律,我想要探究却不能够穷尽。圣贤的道理,我想要汇集却未能完成。我是文人吗?”白牛生不愿谋求官职俸禄,有人要拉他出来做官。他说:“俸禄可以谋求吗?应该为了道而寻求做官,不是为了自己而寻求做官,谋求俸禄是自私的。”白牛生安守本分,不曾有非分的行为,有人怀疑他笨拙,他说:“我跟天道相合,不跟人相合,我就是大巧的人,难道我笨拙吗?”白牛生仰慕孔子、颜回的自得之乐,每当谈到这个内容,就手舞足蹈,没有停止。有人认为他狂,他说:“我能够了解他们的自得之乐,遗憾的是还不能真正实行,这怎么叫做狂?”白牛生小时候多病,常常运用养生吐纳的方法。有人讥笑他想要长生不老,他说:“盗跖非常短命,颜回很长寿,你知道吗?”白牛生虽然贫穷,脸上常常充满快乐的神色。有人问他(为什么快乐),他说:“我内心感到满足快乐啊。内心既然满足快乐,没有人非议我,没有鬼斥责我,得也快乐,失也快乐,我忧愁什么呢?”白牛生穿破旧的衣服,吃粗粝的食物,感到很满足。有人怀疑他装模作样,他说:“华丽的衣服与用草编织的衣服虽然不同,能够保暖却是一样。粗糙的食物与精美的食物固然不同,能够吃饱却是一样。我为什么要装模作样呢?”白牛生不看重富贵的人,不看轻贫穷的人。有人责怪他没有区别,他说:“富贵的自己富贵,对我有什么益处呢?贫贱的自己贫贱,对我有什么损害呢?”白牛生以诚待人,对小孩子也不敢说假话。有人讥笑他对什么人都一样,他说:“我的原则就是这样,是否相同我不知道。”白牛生喜欢穿木鞋去登山,见到环境优美的地方,注目观赏不肯走开,有人讨厌他这种癖好,他说:“我从山川的景色,看到三代的精神元气,不忍心离开啊。” 
白牛生年46岁,没有一根白头发,每天坐在一间屋子里,有时整天深思,有时执笔写文章,常常用圣贤来勉励自己。刚好有一位画师,描画白牛生骑着白牛的形象。白牛生看了大笑,认为能够体现自己的本真,因此写了这篇分条说明自己事迹的文章,定名《白牛生传》。
举一反三
阅读以下《论语》文段,完成各小题(15分)
①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②子曰:“举直诸枉,能使枉者直。”
③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④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伊尹,不仁者远矣。”
⑤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⑥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去)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⑦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⑧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
⑨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好学也。”
⑩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⑾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天乎!”
⑿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⒀子曰:“我非生而知者,好古,敏求之者也。”
⒁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
者。
小题1:选出加线的字词翻译错误的一项
A.举直诸枉:通“措”,安置。B.伊尹,不仁者远矣:选拔人才
C.造次必于是:做了错事D.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小题2:选出加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
A.可以托六尺之孤B.颠沛必于是
C.今之成人者何必然D.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小题3:选出加线的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
A.尧舜犹病诸知我者天乎B.己欲立立人色取仁行违
C.不如丘好学也我非生而知D.不其道得之敏求之者也
小题4:选出句式特点与“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一致的一组
A.富哉言乎B.选于众
C.德之不修D.事其大夫之贤者
小题5:选出对上文理解有误的一组
A.孔子认为所谓的仁人,就是能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想要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
B.孔子认为,真正的通达的人,品质正直,遵从礼义,善于揣摩别人的话语,察觉别人的脸色,经常想着自己比不上别人的地方。
C.孔子认为,富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东西,贫贱是人人都想要摆脱的东西,但一定要以不违背仁德的方法去实现。
D.孔子认为,即使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也不应该埋怨上天,不应该责怪别人,而是应该向下学习礼乐,向上通达天命。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师说》一文,完成后面的题(9分)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浞、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    
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科举考中
B.辱主帅推:追究
C.不痛之绳:捆绑
D.复命益州知:掌管
小题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在张永德被惩办后不久,太宗就意识到张咏的意见是对的。
B.当李顺叛乱的时候,张咏敦促上官正出兵讨伐,并为之隆重饯行。
C.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并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
D.真宗对张咏在四川的表现很满意,通过谢涛传达了对张咏的赞赏。
小题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5分)    
(2)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傅弘之,字仲度,北地泥阳人。傅氏旧属灵州,汉末郡境为虏所侵,失土寄寓冯翊,置泥阳、富平二县,灵州废不立,故傅氏还属泥阳。晋武帝太康三年,复立灵州县,傅氏悉属灵州。弘之高祖晋司徒祗,后封灵州公,不欲封本县,故祗一门还复泥阳。曾祖畅,秘书丞,没胡,生子洪,晋穆帝永和中,胡乱得还。洪生韶,梁州刺史,散骑常侍。韶生弘之。
少倜傥有大志,为本州主簿,举秀才,不行。桓玄将篡,新野人庾仄起兵于南阳,袭雍州刺史冯该,该走。弘之时在江陵,与仄兄子彬谋杀荆州刺史桓石康,以荆州刺史应仄。彬从弟宏知其谋,以告石康,石康收彬杀之,系弘之于狱。桓玄以弘之非造谋,又白衣无兵众,原不罪。
义旗建,辅国将军道规以为参军、宁远将军、魏兴太守。卢循作乱,桓石绥自上洛甲口自号荆州刺史,征阳令王天恩自号梁州刺史,袭西城。时韶为梁州,遣弘之讨石绥等,并斩之。除太尉行参军。从征司马休之,署后部贼曹,仍为建威将军、顺阳太守。高祖北伐,弘之与扶风太守沈田子等七军自武关入,伪上洛太守脱奔走。进据蓝田,招怀戎、晋。晋人庞斌之、戴养、胡人康横等各率部落归化。弘之素善骑乘,高祖至长安,弘之于姚泓驰道内,缓服戏马,或驰或骤,往反二十里中,甚有姿制。羌胡聚观者数千人,并惊惋叹息。初上马,以马鞭柄策,挽致两股内,及下马,柄孔犹存。
进为桂阳公义真雍州治中从事史,除西戎司马、宁朔将军。略阳太守徐师高反叛,弘之讨平之。高祖归后,佛佛伪太子赫连瑰率众三万袭长安,弘之又领步骑五千,于池阳大破之,杀伤甚众。瑰又抄掠渭南,弘之又于寡妇人渡破瑰,获贼三百,掠七千余口。又义真东归,佛佛倾国追蹑,于青泥大战,弘之身贯甲胄,气冠三军。军败,陷没,佛佛逼令降,弘之不为屈。时天寒,裸弘之,弘之叫骂见杀。时年四十二。
(选自《宋书》,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曾祖畅,秘书丞,胡    没:陷身于……之中
B.以荆州刺史仄应:策应
C.从征司马休之,后部贼曹署:隶属
D.又义真东归,佛佛倾国追蹑追蹑:追击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傅弘之果敢、勇猛的一组是(3分)(  )
①桓玄以弘之非造谋,又白衣无兵众,原不罪
②弘之于姚泓驰道内,缓服戏马,或驰或骤
③初上马,以马鞭柄策,挽致两股内,及下马,柄孔犹存
④于青泥大战,弘之身贯甲胄,气冠三军
⑤略阳太守徐师高反叛,弘之讨平之
⑥时天寒,裸弘之,弘之叫骂见杀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桓玄认为在这场阴谋刺杀中傅弘之并不是真正的主谋,既没有官职,也没有士兵跟从,于是就宽恕了他,没有处罪,只惩治了主谋庾彬而已。
B.时任梁州刺史的傅韶派遣自己的儿子傅弘之讨伐石绥等人,把他们一起斩首,傅弘之也因此被擢授为太尉行参军。
C.高祖北伐时,傅弘之同扶风太守沈田子等七路军队从武关攻入,伪上洛太守脱身逃跑;晋人庞斌之、戴养,胡人康横等各自率领部落归顺。
D.晋军战败,傅弘之被俘,佛佛军强迫弘之投降,尽管天气寒气逼人,但还是脱光了他的衣服,傅弘之大声叫骂,最终英勇就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彬从弟宏知其谋,以告石康,石康收彬杀之,系弘之于狱。(5分)
(2)高祖归后,佛佛伪太子赫连瑰率众三万袭长安,弘之又领步骑五千,于池阳大破之,杀伤甚众。(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傅岐①,字景平,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后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复除始新令。人有因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郡乃移狱于始新,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狱曹掾固争曰:“古者有此,今不可行。”岐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竟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岐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
至都,除廷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故。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舍人如故。岐在禁省十余年,参与机事,亚于朱异。
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岐独曰:“魏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②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异等固执,帝遂从之。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兵入寇,请诛朱异。二月,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③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岐独言于众曰:“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及景背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丰县侯。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节选自《南史·列传六十·傅琰传》)
【注】①傅岐:南朝梁重臣傅琰的孙子。②侯景:东魏旧将,降梁,后又举兵反梁,史称“侯景之乱”。③大款:隆重盛大的礼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死家诉郡,郡其仇人录:逮捕
B.太守深相叹异,遽以闻状:情况
C.岐美容,博涉能占对止:举止
D.必是设,故令贞阳侯遣使间:时机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傅岐见识出众的一组是(  )(3分)
①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         ②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
③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        ④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⑤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        ⑥及景背盟,莫不叹服。
A.①④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傅岐曾经仕途偃蹇。最初担任南康王左常侍,后来兼任尚书金部郎。因母亲去世辞去官职,服丧结束后因疾病被闲置了很久,后被任命为始新县令。
B.傅岐才能卓异,方法独特。郡府对在斗殴中致死人命的罪犯严刑审讯,毫无结果;始新县令傅岐凭自已的能力轻而易举地让案犯认罪伏法。
C.傅岐见解独特,长于辩才。魏国指使败将萧明派人回梁国,表明魏国想与梁国通好的愿望。梁国众臣一致主和,傅岐却力排众议并最终说服了皇帝。
D.傅岐洞察力强,目光高远。侯景请求宣城王出送,傅岐建议拒绝;订立城下之盟后,文武大臣以为都城之围就此解除欣喜不已,傅岐却看破了侯景的用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郡乃移狱于始新,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5分)
(2)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 (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