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许)君讳逖,字景山,世家歙州。少仕伪唐,为监察御史。李氏国除,以族北迁。献其文若干篇,得召试,为汲县尉冠氏主簿。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许)君讳逖,字景山,世家歙州。少仕伪唐,为监察御史。李氏国除,以族北迁。献其文若干篇,得召试,为汲县尉冠氏主簿。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许)君讳逖,字景山,世歙州。少仕伪唐,为监察御史。李氏国除,以族北迁。献其文若干篇,得召试,为汲县尉冠氏主簿。迁秘书省校书郎、县事,数上书论北边事。是时赵普为相,四方奏疏不其意者悉投二瓮中,瓮满辄出焚之,未尝有所肯可,独称君为能,日:“其言与我多合。”
又二岁,拜太仆寺丞,磨勘钱帛粮草,监永城和籴,知海陵监。三岁,用监最迁大理寺丞,赐绯衣银鱼。迁太常丞、知鼎州。州杂蛮蜑①,喜以攻劫为生,少年百余人私自署为名号,常伺夜出掠居人,居人恶之,莫敢指。君至而叹日:“夫政,民之庇也。威不先去其恶,则惠亦不能及人。”君政既行,盗皆亡入他境,约君去乃还。迁国子博士,奉使两浙、江南,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
出知兴元府,大修山河堰。堰水旧溉民田四万余顷,世传汉萧何所为。君行堰,顾其属日:“酂侯②方佐汉取天下,暇为此以溉其农。古之圣贤,有以利人无不为也。今吾岂宜惮一时之劳,而废古人万世之利?”乃率工徒躬治木石,石坠,伤其左足,君益不懈。堰成,岁谷大丰。
迁尚书主客员外郎、京西转运使,徙荆湖南路。荆湖南接溪洞诸蛮,岁出为州县患。君日:“鸟兽可驯,况蛮亦人乎!”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君罢来朝,真宗面称其能。会有司言荆南久不治,真宗拜君度支员外郎、知府事。荆南钤辖北路兵马,于荆湖为大府,故常用重人,至君特选材,用员外郎自君而始。
明年,选司封员外郎,赐金紫,徙知扬州。州居南方之会,世之仕宦于南,与死而无归者,皆寓其家于扬州。故其子弟杂居民间,往往倚权贵,恃法得赎,出入里巷为不法,至或破亡其家。君捕其甚者笞之,日:“此非吏法,乃吾代汝父兄教也。"子弟羞愧自悔,稍就学问为善人,风俗大化。
君少慷慨,卒能自立于时。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其材能称于其官,是皆可书以传。
(本文有删节)   
【注】①蛮 蜑 (dàn):南方少数民族名。② 酂 (cuó)侯:汉萧何的爵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歙州家:定居。
B.君行堰坏:使……毁坏。
C.迁秘书省校书郎、县事知:主持、执掌。
D.四方奏疏不其意者悉投二瓮中可:符合、适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世之仕宦于南,与死而无归者  孰能讥之乎?
B.瓮满辄出焚之礼毕归之
C.至君特选材空身膏草野
D.暇为此以溉其农设九宾礼于廷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许逖“材能称于其官”的一组是
①少仕伪唐,为监察御史
②君政既行,盗皆亡人他境
③堰成,岁谷大丰 ④堰水旧溉民田四万余顷
⑤子弟羞愧自悔,稍就学问为善人 ⑥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3分)
译文: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
(1)指陈茶盐的利害,减少州县的徭役,都符合圣上的意思。(得分点:言、省、称旨)
(2)于是召见部落的首领,把祸福(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得分点:酋豪,谕、诸蛮、以)
(3)主意还没有确定,想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得分点:句式2分 使、报)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坏,损坏的。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第一个“其”是远指代词“那些”第二个“其”是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B项两个“而”都表顺承。C项中第个“以”是介词,因为;第二个“以”介词,把。D项中第一个“乃”是副词,竟然;第二个“乃”是副词,于是。
小题3:
试题分析:1、陈述其履历,4讲的是河堰过去产作用,非许逖所为,5说的是扬州子弟的改变。
小题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许君名叫逖,字景山。世代定居在歙州。年轻时在旧朝做官,做监察御史。李氏国家灭亡,他率领全族向北迁移。许君献上他的若干篇文章,得到召见任用,做汲县尉冠氏主簿。后又升职任外秘书省校书郎,管理县里的事务,他多次上书谈论北边的事。当时赵普做丞相,四方的奏疏不适合他心意的都投入到两个瓮中。装满了瓮就倒出来烧掉它们。从没有适合他心意的,只对许君赞许有加,说:“他的看法大多数与我不谋而合。”
又过了二年,授予他太仆寺丞官职,核对钱帛粮草,监管永城和卖粮食,主持海陵监工作。三年,因他的政绩优秀,升为大理事丞,被赐予红衣银鱼,又升为太常丞、管理鼎州。这个州有很多少数民族,喜好以劫掠为生,有一百多个年轻人私自署为名号,经常等到深夜出门抢掠百姓。百姓痛恨他们,却没人敢指责。许君到了那里感慨说:“政法,百姓的庇护啊。威严不能先除恶,那么就不能惠及百姓。”许君的政令施行之后,盗匪们都逃跑到别的地方,相约许君离开后才回来。后又升职任国子博士,奉命出使两浙、江南,指陈茶盐的利害,减少州县的徭役,都符合圣上的意思。
出任兴元府尹,大修山河堰。堰水旧时灌溉民田四万多顷,据传说是汉代萧何修建的。许君视察损坏的拦河坝,回头对下属说:“萧何当时正辅佐汉朝夺取天下,竟有时间建这个来灌溉那农田。古代的圣贤之人,只要有利于百姓的事就没有不做的。现在我难道应该怕一时的辛苦,而废弃古人万世的利益?”于是率领工匠,亲自砍木凿石,石头落下,伤了他左脚,许君更加不懈怠,拦河坝造成了,那年的粮食获得了大丰收。
后又升职为尚书主客员外郎、京西转运使,调到荆湖南路。荆湖南接近溪洞的少数民族,每年都出来作乱成为州县的祸患。许君说:“鸟兽都是可以驯服的,何况少数民族是人啊!”于是召见部落的首领,把祸福(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过了三年,此地再不因少数民族的是让朝廷知道。许君停职回朝,真宗当面称赞塔吊才能,恰好有司说荆南久不太平,真宗又授予许君度支员外郎、掌管府事。荆南管辖北路兵马,在荆湖是大官府,所以常用重臣,到许君因为才能特别选用,任用员外郎是从许君开始的。
第二年,选拔他为司封员外郎,赐他金紫,调转管理扬州,扬州地处南方的中心,世代在南方做官,或客死此地不能归故乡的(官宦的后代),都在扬州定居。所以,他们的子弟杂居在民间,常常依仗权贵,依靠法令有罪可以用金钱赎这一条款,出入里巷行为不守法令。有时,甚至使别人家破人亡。许君抓到他们中最严重的,用竹板打他,说:“这不是吏法,这是我代替你父兄教训你。”子弟羞愧很后悔,逐渐地学习成为善良的人,风俗变化很大。
许君年轻时代胸怀大志,最终能在当时自立。他的孝顺恭谨在他的族人中得到传扬,他的信用道义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显,他的才能在官场中受赞许,这些都可以立书传于后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仲文军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毗罗恃众来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隋书·于仲文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超越
B.仲文军蓼堤,去梁郡七里次:驻扎
C.让谓仲文未能至卒:突然
D.毗罗恃众来官军薄:轻视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   (     )
①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 ②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③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④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⑤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⑥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A.①⑤⑥B.②④⑥C.①②③D.③④⑤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4分)
译文:                                                                      
(2)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4分)
译文:                                                                          
(3)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4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yù,卖)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唯两京耳。”宪宗褒美。拜晋慈 州观察使,封咸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轶第一?”周墀对:“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乃诏观察使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小题1:下列各项中虚词的解释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锄櫌棘矜,非铦钩戟长铩也 师不必贤弟子
B.吞二周亡诸侯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C.然后六合为家 斧斤时入山林
D.斯天下之民归 积土成山,风雨兴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早,从外祖颜真卿学孤:幼年丧父。
B.始州,周十三里城:构筑城墙。
C.法废人慢,当以威济:渡过难关。
D.与若一月还之期:约定时间。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2分)
①民贫自鬻者,赎归之   ②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 ④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⑤免半赋,徐取其偿 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4分)
(2)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4分)
(3)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誳①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周公有***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河上②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之为平。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陈中,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使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臣。然而管仲免于累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 今人君之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其小善,则失贤之数也。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③,不能生鳝鳢鲔,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
(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
注释:①誳:弯曲。②河上:黄河边,这里指黄河边的平地。③涔:积水。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难成而易败者败:毁坏
B.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之为易也易:平坦
C.三战所亡,一朝而反之反:返回,这里指收回
D.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 而求小善略:简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
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B.昔者,曹子为鲁将兵
则终身为破军擒将矣
C.使曹子计不顾后
使管仲出死捐躯
D.布衣弗友,人君弗臣
今人君论其臣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