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题3分,共9分)周续之,字道祖,雁门广武人也。其先过江居豫章建昌县。续之年八岁丧母,哀戚过于成人,奉兄如事父。豫章太守范宁于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题3分,共9分)周续之,字道祖,雁门广武人也。其先过江居豫章建昌县。续之年八岁丧母,哀戚过于成人,奉兄如事父。豫章太守范宁于郡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题3分,共9分)
周续之,字道祖,雁门广武人也。其先过江居豫章建昌县。续之年八岁丧母,哀戚过于成人,奉兄如事父。豫章太守范宁于郡立学,招集生徒,远方至者甚众。续之年十二,宁受业。居学数年,通《五经》并《纬候》,名同门,号曰“颜子”。既而闲居读《老》、《易》,入庐山事沙门释慧远。时彭城刘遗民遁迹庐山,陶渊明亦不应征命,谓之“寻阳三隐”。以为身不可遣,余累宜绝,遂终身不娶妻,布衣蔬食。
刘毅镇姑苏,命为抚军参军,征太学博士,并不就。江州刺史每相招请,续之不尚节峻,颇从之游。常以嵇康《高士传》得出处之美,因为之注。高祖之北讨,世子居守,迎续之馆于安乐寺,延入讲礼,月余,复还山。江州刺史刘柳荐之高祖,曰:“窃见处士雁门周续之,清真贞素,思学钩深,弱冠独往,心无近事。性之所遣,荣华与饥寒俱落;情之所慕,岩泽与琴书共远。若升之宰府,必鼎味斯和;濯缨儒官,亦王猷遐缉。臧文不知,失在降贤;言偃得人,功由升士。愿照其丹款,不以人废言。”俄而为太尉掾,不就。
高祖北伐,还镇彭城,遣使迎之,礼赐甚厚。每称之曰:“心无偏吝,真高士也。”寻复南还。高祖践阼,复召之,乃尽室俱下。上为开馆东郭外,招集生徒。乘舆降幸,并见诸生,问续之《礼记》“傲不可长”、“与我九龄”、“射于矍圃”三义,辨析精奥,称为该通。续之素患风痹,不复堪讲,乃移病钟山。景平元年卒,时年四十七。通《毛诗》六义及《礼论》、《公羊传》,皆传于世。(《宋书·隐逸传》有删改)
注: ①王猷(yóu):王道。 ②臧文:春秋时鲁卿,世袭司寇,执礼以护公室。 ③言偃:孔子晚年的学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续之年十二,宁受业       诣:到……去
B.名同门             冠:位居第一
C.俄而为太尉掾,不就       辟:升官
D.高祖践阼             践阼:登基
小题2:下列选项中全都体现周续之是“高士”的一项是(  )
①续之年八岁丧母,哀戚过于成人 ②于郡立学,招集生徒,远方至者甚众
③遂终身不娶妻,布衣蔬食 ④命为抚军参军,征太学博士,并不就
⑤弱冠独往,心无近事 ⑥情之所慕,岩泽与琴书共远
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时彭城的刘遗民在庐山隐居,陶渊明也不接受朝廷的征召,周续之与刘遗民、陶渊明一起被称为“寻阳三隐”。周续之认为无法抛弃自己的身体,但可以抛弃其它拖累。
B.周续之通过几年的学习,通晓《五经》、《纬候》和《老》、《易》,被称为“颜子”, 后来进入庐山侍奉佛僧慧远。
C.江州刺史刘柳很看重周续之,向高祖推荐他,认为如果将他提升到宰相府中任职,必定使政事和谐;如果让他做儒官,也会使王道显扬。
D.周续之一向患有风湿症,不能再胜任讲学的工作,于是称病告退,住往钟山。景平元年去世,时年四十七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常以嵇康《高士传》得出处之美,因为之注。(4分)
⑵高祖北伐,还镇彭城,遣使迎之,礼赐甚厚。(4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1)常常认为嵇康的《高士传》能够写出出仕与隐居的(不同和)美好,于是给它作注。(“以”“得”“出处”“因”各1分)⑵高祖北伐,回来后镇守彭城,派遣使者迎请他,礼遇有加,赏赐很丰厚。(“还”“镇”“礼赐”各1分,句意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辟”应为“征召”。根据后面的“太尉掾”这一官职名,就可判定“辟”的意思。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考查的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即看这一词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是否讲得通,是否合理。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小题2:
试题分析:①体现周续之的孝顺。 ②事件是范宁所为。做文言文中信息筛选类试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浏览六个小选项,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直接排除。最后看四个大的选择项,利用排除法,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通晓的只是《五经》、《纬候》。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以”解释为认为,“得”解释为能够,“出处”为古今异义词,解释为出仕与隐居,“因”为连词,解释为于是;第二句时注意“还”解释为回来,“镇”解释为镇守,“礼赐”解释为礼遇与赏赐。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参考译文:
周续之字道祖,是雁门郡广武县人。他的祖先渡过长江后,居住在豫章郡建昌县。周续之在他8岁时父母双亡,由兄长扶养。12岁时到郡学读书。豫章太守范宁对魏晋以来的玄学思潮大加抨击,而以儒家经典教授学子们,周续之跟随范宁受业几年,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得了一个“颜子”的美誉。后来他闲居在家读《老子》、《庄子》,《周易》这三玄,也涉猎一些佛教典籍,对儒道释三学进行比较认识,尤对老庄有心得。因而老庄思想较多地影响了他的人生观。他认为要在晋末那样腐朽的社会保持名节高志,就不能去应聘做官,更不能娶妻生子徒增累赘。因此他过着布衣蔬食的独身生活。
刘毅镇守姑苏的时候,任命续之做抚军参军,召他做太学博士,周续之都不就职。江州刺史每次邀请招待他,续之并不崇尚高尚的节操,也还同他来往。周续之常常认为嵇康的《高士传》能够写出出仕与隐居的(不同和)美好,于是给它作注。高祖北伐,世子留守京都,迎请续之,在安乐寺设立学馆,邀请他讲授《周礼》,一个多月后,周续之又回到庐山。江州刺史刘柳向高祖推荐他,说:“我私下见到雁门的隐士周续之,他为人清纯、真诚、贞顺、朴素,思想学问探究精深,二十岁就立志隐遁,内心不藏俗务,只要本性所爱好,荣华富贵和饥饿寒冷都不在乎,他所倾慕的事情,是在山岩河泽与弹琴读书中寄托高尚的情怀。如果将他提升到宰相府中任职,必定使政事和谐;如果任他为清高的儒官,也会使王道显扬。臧文仲的不明智,过失在于贬抑了贤人,而言偃能得到有用的人才,所以建立功勋,成了士大夫。望您照察我赤诚之心,不要因人废言。”不久征召续之为太尉掾,不去就职。
高祖北伐,回来后镇守彭城,派遣使者迎请他,礼遇有加,赏赐很丰厚。每每称赞他说:“心地不偏倚,不鄙吝,是真正的高士呀!”不久,又回到南方。高祖登基,再次召见他。皇上为续之在东城外设立学馆,招集学生。皇上还亲自临幸学馆,并且会见诸生,向续之请教如何理解《礼记》中三句话的含义,续之的论辩分析精辟深奥,称赞他知识广博完备。续之一向患有风湿症,不再能胜任讲学的工作,于是称病告退,住往钟山。景平元年去世,时年四十七岁。他精通《毛诗》六义和《礼论》、《公羊传》,所写的著作都在世上流传。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4-6题每题3分,共9分,7题10分)
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罴质直木强,处物平当,州闾敬惮之。魏太和中,除殿中将军,稍迁雍州别驾,清廉疾恶,励精公事。后以军功封定阳子,除荆州刺史。粱复遣曹义宗围荆州,堰水灌城,不没者数版。时既内外多,未遑救援,乃遗罴铁券①,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城中粮尽,罴乃煮粥与将士均分食之。每出战,常不擐甲胄,大呼告天日:“荆州城,孝文皇帝所置。天若不佑国家,使箭中王罴额;不尔,王罴须破贼。”屡经战阵,亦不被伤。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袭罴,罴不觉。比晓,轨众已乘梯入城。罴尚卧未起,闻阁外汹汹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轨遂城遁走。文帝闻而壮之。时关中大饥,征税人间谷食,以供军费。或隐匿者,令递相告,多被篣捶,以是人有逃散。唯罴信著于人,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诸州,而无怨讟。文帝以华州冲要,遣使劳罴,令加守备。及神武至城下,谓罴曰:“何不早降?”罴乃大呼曰:“此城是王罴家,死生在此,欲死者来!”神武不敢攻。罴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③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愧色。性又严急,尝有吏挟私陈事者,罴不暇命捶扑,乃手自取靴履,持以击之。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时人其均平,嗤其鄙碎,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咸去乃见思。(节选自《北史·王罴列传》)
[注)①铁券:古代皇帝颁赐功臣授以世代享受某种特权的凭证。②讟:怨恨。③台使:六朝时的朝廷使者。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既内外多,未遑救援  虞:忧虑,忧患
B.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袭罴   济:渡河
C.轨遂城遁走              投:投奔
D.时人其均平,嗤其鄙碎         尚:崇尚,推祟
小题2: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的一组是
①死生在此,欲死者来    ②便袒身露髻徒跣
③乃手自取靴履,持以击之 ④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
⑤尔之选择,当是未饥    ⑥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
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⑥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罴为官清廉,办事公允。当荆州被围,城中粮尽时,他和将士平均分食煮好的粥。每逢宴会,他亲自称量酒肉,分给将士。
B.王罴作战勇猛。出战时经常不穿铠甲,不戴头盔;面对敌人的偷袭,他英勇***敌;镇守华州时,他竟欲与神武帝拼命。
C.王罴虽是性情中人,却为人小气。他请台使吃饭时,竟因对方撕去薄饼边儿而撤去食物;还曾因客人削的瓜皮太厚,而使客人下不来台。
D.王罴性格质朴正直,倔强急躁,别人总是对他又敬又怕。曾有下属挟带私心跟他谈事,他勃然大怒,拿起靴子来击打对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遗罴铁券,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 (5分) 
(2)唯罴信著于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诸州。(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佟   客
董生,徐州人,好击剑,慷慨自负。偶于途中遇一客,跨蹇①同行。与之语,谈吐豪迈;诘其姓字,云辽阳佟姓;问何往,曰:“余出门二十年,自海外归耳。”董曰:“君遨游四海,阅人綦②多,曾见异人否?”佟问异人何等,董乃自述所好,恨不得异人之传。佟曰:“异人何地无之?要必忠臣孝子始得传其术也。”董又奋然自许,即出佩剑,弹之而歌;又斩路侧小树以矜其利。佟掀髯微笑,因便借观。董授之。展玩一过,曰:“此甲铁所铸,为汗臭所蒸,最为下品。仆虽未闻剑术,然有一剑颇可用。”遂于衣底出短刃尺许,以削董剑,脆如瓜瓠,应手斜断如马蹄。董骇极,亦请过手,再三拂拭而后返之。邀佟至家,坚留信宿。叩以剑法,谢不知。董按膝雄谈,惟敬听而已。
更既深,忽闻隔院纷挐③。隔院为生父居,心惊疑,近壁凝听,但闻人作怒声曰:“教汝子速出即刑便赦汝。”少顷,似加榜掠,***不绝者真其父也,生捉戈欲往,佟止之曰:“此去恐无生理,宜审万全。”生皇然请教,佟曰:“盗坐名相索,必将甘心焉。君无他骨肉,宜嘱后事于妻子;我启户为君警厮仆。”生诺,入告其妻,妻牵衣泣。生壮念顿消,遂共登楼上,寻弓觅矢,以备盗攻。仓皇未已,闻佟在楼檐上笑曰:“贼幸去矣。”之已杳。逡巡出,则见翁赴邻饮,笼烛方归,惟庭前多编管遗灰焉。知佟异人也。
异史氏曰:“忠孝,人之血性;古来臣子而不能死君父者,其初岂遂无提戈壮往时哉,要皆一转念误之耳。昔解缙与方孝儒相约以死,而卒食其言;安知矢约归后,不听床头人呜泣哉?”
  邑有快役某,每数日不归,妻遂与里中无赖通。一日归,值少年自房中出,大疑,苦诘妻。妻不服。既于床头得少年遗物,妻窘无词,惟长跪哀乞。某怒甚,掷以绳,逼令自缢。妻请妆服而死,许之。妻乃入室理妆;某自酌以待之,呵叱频催。俄妻炫服出,含涕拜曰:“君果忍令奴死耶?”某盛气咄之,妻返走入房,方将结带,某掷盏呼曰:“咍,返矣!一顶绿头巾,或不能压人死耳。”遂为夫妇如初。此亦大绅者类也,一笑。                                                                             
(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 跨蹇(jiǎn):骑着毛驴。② 綦(qi):很。③拏(ná):纷乱。④坐名相索:点名要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慷慨自负每:常常
B.自海外归耳适:刚刚
C.之已杳烛:点燃
D.知佟异人也乃:才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董生“慷慨自负”的一组是(      ) 
董又毅然自许           ②君遨游四海,阅人綦多,曾见异人否? 
③斩路侧小树以矜其利      ④邀佟至家,坚留信宿 
⑤董按膝雄谈              ⑥自酌以待之,呵叱频催
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③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生有狂妄白大的缺点,既不白知,也不知人。遇到佟客,夸耀自己的宝剑何其锋利,然而其剑根本无法与佟客削铁如泥的利刃相提并论。
B.父亲被盗贼拷打时,董生壮气冲天,寻弓觅矢,要与盗贼拼命,其行为恰恰印证了他是一个孝子,最终还是佟客仗义出手,帮其退贼。
C.蒲松龄认为,想要尽忠孝,是人人都具有的基本品质,然而,最终是成为义士还是懦夫,往往就在一转念之间。
D.某快役发现妻子与人私通之事,十分恼怒,强令妻子白缢以谢罪,可最终还是没能忍下心。
小题4: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董乃自述所好,恨不得异人之传。
(2)叩以剑法,谢不知。
(3)君无他骨肉,宜嘱后事于妻子;我启户为君警厮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目。
楚义帝论
(清)查礼
天下事未有成一事建一勋而出自迂生腐儒之手者。况天下之大,帝王之重,又当干戈纷扰群雄角鹿之秋哉!苏子瞻论楚帝曰:“天下之贤主也。”以予观之,义帝特一迂生腐儒尔,安在其为贤也?
宋义者,战国游士之流也。一言偶中,未必其遂能知兵也;乃骤加以“卿子冠军”之名,委以三军之重,而又以轻急暴戾之项羽,使为之属。二人之不相戕***者,未之有也。义之才与义之力,皆非羽敌者。义之不能***羽,而羽之能***义,亦事之易知者也。是义帝非能用义,直以此***义尔。
入关之命,不遣羽而遣沛公,盖以沛公之为长者尔。然是固不可以遣羽,而亦不可以遣沛公。自古无因人成事之帝王也。义帝为怀王孙,固楚民之所望,而楚之不祀久矣;以民间牧羊儿,一旦据南面之尊,为诸侯王之长,斯亦奇矣。又欲不烦一手足之劳,俨然为群雄之主焉;帝王之业,固若是易乎?且沛公入关,则必灭秦;灭秦,则沛公之功高,而义帝不能制也。沛公入关,则羽必怒而图沛公;怒而图沛公,则沛公不能当羽,沛公必败,羽必胜;羽胜,则羽之气横,而义帝益不能制之也。
夫秦虽强,易与(对付)也。彼虐用其民既甚,其民皆有父兄之痛焉;楚兵至而不倒戈以相迎者,幸也,而谁与之敌哉!为义帝计,惟遣一将以救赵,而亲率诸将以击秦,数始皇、二世之罪,受子婴之降,除秦之法,与民休息。秦地百二山河,天下莫强焉。楚虽大,僻在东南,其形势非关中比。因秦之规以定都焉。封项羽、沛公各以大国,封诸侯之有功者以小国,又封五国子孙之贤者,以无绝其先祀。当是时,天下固义帝之天下也,虽项羽之暴,何足忌哉!羽与沛公,固皆我之佐命臣尔。
惟前既有以失羽之心,而灭秦之功,又大半成于羽手,故羽得以擅其赏罚废置之柄焉,而天下之势去矣。乃欲端拱安座,用人之劳而享其逸,不亦缪乎!吾故曰:义帝特一迂生腐儒尔。天下未有迂生腐儒之能成事者,其不终也固宜。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义帝一迂生腐儒特:只是
B.始皇、二世之罪数:列举
C.擅其赏罚废置之柄:权力
D.人之劳而享其逸用:使用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义帝行事“特一迂生腐儒”的一组是(3分)
①委(宋义)以三军之重  ②又以轻急暴戾之项羽,使为之属  ③义之才与义之力,皆非羽敌者  ④入关之命,不遣羽而遣沛公  ⑤以民间牧羊儿,一旦据南面之尊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一反前人对楚义帝的评价,旗帜鲜明地指出义帝不过是一个迂生腐儒,绝对成就不了帝王之业。
B.文章主要论述楚义帝用人不当的的错误,不该重用战国游士之流的宋义,入关之命应交付项羽,不该交付刘邦。
C.义帝虽然为怀王之孙,但目前他不过是一个民间牧羊儿,因此义帝的失误还表现在没有亲自率领诸将击秦。
D.作者设想:在当时形势之下,义帝若能亲率大军攻秦,完全可以取胜,而项羽刘邦都会成为自己的佐命之臣。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是义帝非能用义,直以此***义尔。(3分)
(2) 楚兵至而不倒戈以相迎者,幸也。而谁与之敌哉!(3分)
(3) 天下未有迂生腐儒之能成事者,其不终也固宜。(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而玩之,宜若有益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注]①傃(sù):朝、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之  和:和睦
C.隐德之士,而玩之  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  阴:北边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故《易》《诗》人比贤人君子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
B.①纵所如,或立于陂田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
C.①宜若有益无损者        
②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①鹤鸣于九皋,声闻
②夫祸患常积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3分)
(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3分)
(3)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惟平独吊。平谓何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非被矢石之难,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有疑君心。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何从其计,上说。
  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曰:“为上在军,抚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又说何曰:“君灭族不久矣,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以自污?上心必安。”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强贱买民田宅数千人。上至,何谒。上笑曰:“今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何,曰:“君自谢民。”后何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乃下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待前曰:“夫职事,苟有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是日,使使持节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上曰:“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                          (选自《汉书•萧何传》,有改动)
【注】①贳(shì):赊买。  ②貣(tè):向人求物。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惟平独吊:慰问
B.非矢石之难被:蒙受
C.君自民谢:谢别
D.吾系相国故:故意
小题2: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萧何为人恭谨的一组是
①吕后用何计诛信 ②贳貣以自污 ③悉以家私财佐军 ④今相国乃利民 ⑤后何为民请 ⑥跣入谢
A.②③⑥B.①②④C.①⑤⑥D.③④⑤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设计帮助除掉韩信后,汉高祖给予萧何很多的封赏。
B.萧何在汉高祖率军平黥布叛乱时,坐镇关中,高祖解了后顾之忧。
C.萧何之所以受到汉高祖的猜忌,是因为诸臣接连谋反,而萧何身居高位,功高震主。
D.汉高祖虽然生性多疑,但知过能改,释放萧何,让出上林空地给百姓耕种。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3分)
(2)民所上书皆以与何。(3分)
(3)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