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费宏,字子充。甫冠,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正德五年进尚书。帝耽于逸乐,早朝日讲俱废。宏请勤政、务学、纳谏,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费宏,字子充。甫冠,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正德五年进尚书。帝耽于逸乐,早朝日讲俱废。宏请勤政、务学、纳谏,报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费宏,字子充。甫冠,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正德五年进尚书。帝耽于逸乐,早朝日讲俱废。宏请勤政、务学、纳谏,报闻。鲁府邹平王子当潩当袭父爵,为弟当凉所夺且数年矣。宏因当潩奏辨,据法正之。当凉怒,诬宏受赂,宏不为动。钱宁阴党宸濠,欲交欢宏,馈彩币及他珍玩。拒却之。宸濠谋复护卫,遍赂朝贵,宁及兵部尚书陆完主之。宏从弟编修寀,其妻与濠妻,兄弟也,知之以告宏。宏入朝,完迎问曰:“宁王求护卫,可复乎?”宏曰:“不知当日革之者何故?”完曰:“今恐不能不予。”宏峻却之。及中官持奏至阁,宏极言不当予,诏卒予之。于是宸濠与宁合,而恚宏。宁数侦宏事无所得。以御史尝劾寀不当留翰林,即指为宏罪。宏乞休。宁遣骑伺宏后,抵临清,焚其舟。宏归,杜门谢客。会宏族人与邑奸人李镇等讼,宸濠阴令镇贼宏。索宏不得,发宏先人冢,毁其家。宏驰使诉于朝。下巡抚孙燧按状,始遣兵剿灭。世宗即位,遣行人即家起宏,加少保,入辅政。宏数劝帝革武宗弊政。“大礼”之议,诸臣力与帝争,帝不能堪。宏第署名公疏,未尝特谏。户部议督正德时逋赋,宏请断自十年以后。从之。大同兵变,张璁请讨之。宏曰:“讨而胜,玉石俱焚;不胜,彼将据城守,损威重多矣。莫若观变而徐图之。”事果旋定。是时张璁用事,璁由郎署入翰林,骤至詹事,举朝恶其人。宏每示裁抑,璁亦大怨。及璁居兵部,宏连疏乞休,帝辄下优诏慰留,然终不以谴璁。于是奸人王邦奇承璁指,上书诬宏,宏竟致仕去。十四年,璁去位,帝始追念宏。再遣行人即家起官如故。自是眷遇益厚。偕李时召入无逸殿,与周览殿庐,从容笑语,移时始出。数有咨问,宏亦竭诚无隐。未几卒,年六十有八。
(节选自《明史·费宏传》)
[注]宸濠即朱宸濠,朱元璋五世孙,袭封宁上。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宸濠阴令镇宏贼:杀害B.宏先人冢发:找到
C.巡抚孙燧按状下:交付D.宏每裁抑示:表示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费宏正直敢谏的一组是(  )(3分)
①宏请勤政、务学、纳谏 ②宏因当潩奏辨,据法正之  ③宏驰使诉于朝
④宏数劝帝革武宗弊政   ⑤宏请断自十年以后         ⑥宏亦竭诚无隐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费宏对抗权贵,险遭杀身之祸。他坚决不同意恢复宁王的护卫,以致被宁王及其党羽怨恨陷害,被迫离职;回乡之后,仍然被暗算追杀,差点丧命。
B.费宏持重得体,办事顾全大局。他屡次希望世宗革除前朝弊端,但有时也顾及皇帝面子,在一次朝会上,他只在大臣们的奏折上签名,而未另外进谏。
C.费宏料事在先,准确研判形势。地方势力反叛,有人主张镇压;费宏的看法是,无论胜负,都有损朝廷的利益,不如静观其变而后慢慢策划;兵变很快就平定了。
D.费宏三入朝阁,仕途曲折多舛。他年轻时就入阁辅政,能够秉公执法,始终高风亮节;但也多次引政敌的忌恨和打击,每遭诬陷都不得不离开朝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钱宁阴党宸濠,欲交欢宏,馈彩币及他珍玩。拒却之。
(2)偕李时召入无逸殿,与周览殿庐,从容笑语,移时始出。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1)钱宁暗地与朱宸濠勾结,想与费宏交好,赠送彩帛以及其它珍玩。费宏拒绝接受。(关键词“党”“交欢”“拒却”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费宏与李时一起被皇帝召见进了无逸殿,皇帝和他们游览了殿堂,谈笑自然,过了一会儿才出去。(关键词“偕”“周览”“移时”各1分,句子大意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B发:挖掘。本题考查理解是词的含义,理解诗词要依据语境、词性。例如:“六军不发无奈何”中“发”为动词,意思是“出发”。“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中“发”为名次,意思是“头发”。
小题2:
试题分析:②费宏纠正了朱当凉夺取朱当潩应继承爵位的事,③费宏告发别人,⑥是费宏回答皇帝的咨询。采用排除法比较容易选出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D“每遭诬陷都不得不离开朝廷”错。“当凉怒,诬宏受赂,宏不为动。”朱当凉诬告费宏受贿,费宏并未因此离职。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应以直译为主,省略内容需要补出,关键词语翻译准确,特殊句式要体现出来。注意下列词语和句式:“阴”“党”“交欢”“拒却”“偕”“周览”“移时”;“偕李时召入无逸殿”被动句。
附【参考译文】
费宏,字子充。刚成年,就考中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授官修撰,正德五年,进升尚书。皇帝沉湎于安逸享乐,早朝、日讲一并废除。费宏请求勤政、务学、纳谏,天子批复:知道了。鲁府邹平王的儿子朱当潩应当继承父亲爵位,被弟弟朱当凉夺取已经多年了。费宏因朱当潩上奏辩白,便依法纠正。朱当凉愤怒,诬陷费宏受贿,费宏不为所动。钱宁暗地与朱宸濠勾结,想与费宏交好,赠送彩帛以及其它珍玩。费宏拒绝接受。朱宸濠图谋恢复护卫,普遍贿赂朝中显贵,获得了钱宁和兵部尚书陆完的支持。费宏的堂弟编修费寀,他的妻子与朱宸濠的妻子是姐妹。知道此事后,告诉了费宏。费宏上朝时,陆完迎面询问说:“宁王请求护卫,可以恢复吗?”费宏说:“不知当时革除护卫是因为什么缘故?”陆完说:“现在恐怕不能不给予。”费宏严厉地拒绝了。等到宦官拿着奏章到内阁,费宏极力说不应当给予,最终下诏给予了。于是朱宸濠与钱宁合流,而怨恨费宏。钱宁多次侦查费宏的事没有收获。因御史曾经弹劾费 不应当留在翰林,就指为费宏的罪行。费宏请求退休。钱宁派骑士尾随费宏之后,到达临清,烧毁他所乘之船。费宏回乡,闭门谢绝宾客。恰逢费宏的族人与同乡奸人李镇等打官司,朱宸濠暗中命令李镇杀费宏。李镇寻找费宏没有得到,挖掘了费宏先人的坟墓,捣毁了他的家。费宏派使者快速向朝廷汇报,朝廷交与巡抚孙燧巡察情况,这才派兵剿灭。世宗即位,派使者到家起用费宏,加封少保,入京辅政。费宏多次劝皇帝革除武宗弊政。“大礼”之议,众臣极力与皇帝争论,皇帝不能忍受。费宏只在公疏上署名,不曾另外进谏。户部商议督收正德年间拖欠的赋税,费宏请求从十年以后开始算。皇帝听从了。大同兵变,张璁请求征讨。费宏说:“征讨若取胜,玉石俱焚;不胜,对方将据城而守,损害威严就多了。不如静观变化而后慢慢策划。”事变果然不久就平定了。当时,张璁掌权,张璁由郎署进入翰林,突然官至詹事,满朝大臣都厌恶他,费宏常常示以制裁抑止,张璁也大为怨恨。到了张璁居官兵部,费宏也接连上疏请求退休,皇帝便下褒美嘉奖的诏书安慰挽留,却始终不因此斥责张璁。于是奸人王邦奇受张璁的指使,上书诬告费宏。费宏终究辞职离去。十四年,张璁离职了,皇帝开始追念费宏。又派使者到他家里起用费宏仍任原职。从此眷顾待遇更为丰厚。费宏与李时一起被皇帝召见进了无逸殿,皇帝和他们游览了殿堂,谈笑自然,过了一会儿才出去。多次咨询,费宏也竭诚无所隐藏。不久,去世,年龄六十八岁。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魏大中,字孔时,嘉善人。自为诸生,读书砥行,从高攀龙受业。家酷贫,意豁如也。举于乡,家人易新衣冠,怒而毁之。第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行人。数奉使,秋毫无所扰。
迁礼科左给事中。是时恤典滥,每大臣卒,其子弟夤缘①要路以请,无不如志。大中素疾之,一切裁以典制。迁吏科都给事中。大中居官不以家钉随,二苍头给爨而已。入朝则键其户,寂无一人。有外吏以苞苴②至,举发之,自是无敢及大中门者。吏部尚书赵南星知其贤,事多咨访。朝士不能得南星意,怨大中。给事中章允儒,嗾其同官傅椹假汪文言发难。
会给事中阮大铖与光斗、大中有隙,遂与允儒定计,嘱棍劾文言,并劾大中貌陋心险,色取行违,与光斗等交通文言,肆为奸利。疏入,忠贤③大喜,立下文言诏狱。大中时方迁吏科,上疏力辩,诏许履任。方急,御史黄尊素语镇抚刘侨日:“文言无足惜,不可使措绅祸由此起。”侨颔之,狱辞无所连。牵及者获免。大中乃遵旨履任。明日,鸿胪@报名面恩,忠贤忽矫旨责大中互讦未竣,不得赴新任。故事,鸿胪⑤报名状无批谕旨者,举朝骇愕。氍亦言中旨不宜旁出,大中乃复视事。
未几,杨涟疏劾忠贤,大中亦率同官上言。忠贤得疏大怒,矫旨切让,尚未有以罪也。大学士魏广微结纳忠贤,表里为奸,大中每欲纠之。广微愠,益马忠贤合。忠贤势益张,以廷臣交攻,阳示敛戢,且曲从诸所奏请,而阴伺其隙。迄吏部推谢应祥巡抚山西,广微遂嗾所亲陈九畴劾大中出谢应祥门,推举不公。尽逐诸正人吏部尚书赵南星等,天下大权一归于忠贤。
明年,逆党梁梦环复劾文言。大中坐三千,矫旨俱逮下诏狱。乡人闻大中逮去,号泣送者数千人。比入镇抚司,酷刑拷讯,血肉狼籍。其年七月,狱卒受指,与涟、光斗同夕毙之。庄烈帝嗣位,赠太常卿,谥忠节。                                     (选自《明史•魏大中传》,有删改)
[注]①夤(yin)缘:攀附上升,比喻拉拢关系,向上巴结。②苞苴(jū):馈赠的礼。③忠贤:魏忠贤。④鸿胪:官署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八朝士不能得南星意,怨大中率:全都
B.方急,御史黄尊素语镇抚刘侨狱:案件
C.故事,鸿胪报名状无批谕旨者故事;旧例
D.与光斗等交通文言交通:沟通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大中为人正直的一组是(   )(3分)
①数奉使,秋毫无所扰②大中素疾之,一切裁以典制③有外吏以苞苴至,举发之,自是无敢及大中门者④吏部尚书赵南星知其贤,事多咨访⑤櫆亦言中旨不宜旁出,大中乃复视事⑥大学士魏广微结纳忠贤,表里为奸,大中每欲纠之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大中出身贫寒,严于律己。他对家境贫寒毫不在乎,考中举人,对家人换新衣的做法很反感;他当官不带家眷,上朝时锁上家门,不让别人来打扰。
B.魏大中得罪权贵,遭到报复。他和阮大铖不和,阮大铖就弹劾他,诬陷他作奸谋利,在魏忠贤的操控下,事件一波三折,当时魏大中差点不能赴新职上任。
C.魏大中在与魏忠贤等奸臣的斗争中失利。杨涟弹劾魏忠贤,魏大中声援,魏忠贤很恼怒。魏忠贤的私党魏广微指使别人借故弹劾魏大中,最后魏忠贤大权独揽。
D.魏大中深受百姓爱戴,死后获殊荣。他受人陷害,被定罪带走,同乡人听到这个消息几千人来哭送;他在狱中受严刑拷打,死后追赠太常卿,谥号忠节。
小题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长现代汉语。(10分)
(1)明日,鸿胪报名面恩,忠贤忽矫旨责大中互讦未竣,不得赴新任。(5分)
(2)忠贤得疏大怒,矫旨切让,尚未有以罪也。(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侯延广,平遥人。父仁矩历通、祁、雄三州刺史。仁矩在雄州,日方饮宴,虏数十骑白昼入州城,居民惊扰。延广引亲信数骑驰出衙门,射杀其酋长一人,斩首数级,悉禽其余党。延广持首级以献,仁矩喜,拊其背曰:“兴吾门者必汝也。”监军李汉超以其事闻,诏书褒美,赐锦袍银带。仁矩卒,补西头供奉官。会西北戎入寇,边人扰乱,求可使徼巡者。近臣言:“延广将家子,习边事无出其右。”延广时病,入辞。太宗赐以名药,遣太医随侍,其疾亦寻愈。戎人闻延广至,不敢复为寇乱。叛卒刘渥聚亡命数百人,所过杀居民,夺财物,其势甚盛。延广率兵数百,自间道追之,会渥于富平。渥众千余人,相持久之。渥素惮延广,传言:“我草间求活,观死如鸿毛耳。侯公家世富贵,奈何不思保守,而与亡卒争命于锋镝之下。”延广怒,因击之,挺身与渥斗大树下,断渥右臂,渥脱走,乘势大破其众。渥创甚,后数日为追兵所获,关右以定。上嘉之,擢拜崇仪使。淳化二年,李继迁始扰夏台,即命延广知灵州。会赵保忠阴结继迁,朝廷命骑将李继隆问罪,以延广其军。既而夏台平,保忠就缚,手诏褒美,锡赉甚厚。延广知灵州,部下严整,戎人悦服,李继迁素避其锋。监军康赞元其功,诬奏延广得虏情,恐后倔强难制。遽诏还,以慕容德丰代之,部内甚不。继迁寇灵州,同知枢密院事钱若水称延广可使,就拜宁州团练使、知灵州兼兵马都部署,赐白金二千两。戎人塞道,邮传馈①皆不通,延广独引数十骑之镇,戎人素服其威名,皆相率引避。二年春,被病,上遣御医驰驿视之。医至,疾已亟,延广谓中使李知信曰:“延广自度必不起,家世受国恩,今日得死所矣,但恨未立尺寸功以报上耳。”言讫而卒,年五十。
(节选白《宋史·列传第三十》)
[注]①鳟:运粮赠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延广时病被:遭受。
B.以延广其军护:统辖。
C.监军康赞元其功害:损害。
D.部内甚不治:太平。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侯延广勇猛过人的一组是(3分)
①引亲信数骑驰出衙门     ②习边事无出其右     ③戎人闻延广至,不敢复为寇乱     ④挺身与渥斗大树下     ⑤部下严整,戎人悦服      ⑥延广独引数十骑之镇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延广出身将门.英勇善战。几十个敌人白天进入雄州城,侯延广率领亲信射杀敌首,擒获其余的人,父亲认为他将来一定光耀门楣。
B.侯延广效忠皇上,不辞辛劳。西北戎人侵犯,侯延广虽有病在身,仍奉命出证;后来病重时还念念不忘自己没有尺寸之功来报效皇上。
C.侯延广威名远扬,深受敬畏。西北戎人听说侯延广将要到来,就不敢再侵扰了;侯延广掌管灵州,李继迁避其锋芒,戎人引兵同避。
D.侯延广战功卓著,屡受嘉奖。他斩获敌人,平定刘渥,平定李继迁之乱,或受到皇上褒扬赏赐,或受到皇上提拔重用。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侯公家世富贵,奈何不思保守,而与亡卒争命于锋镝之下。
(2)既而夏台平,保忠就缚,手诏褒美,锡赉甚厚。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对文中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人犯跸,当罚金:一人冒犯了皇帝的车驾,判决罚金。
B.廷尉当是也:廷尉判决的对。
C.廷尉,天下之平也:廷尉是天下平安无事的依赖。
D.释之治问:由释之来查究考问。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金就砺则利               B.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已  
C蚓无爪牙之利                   D而闻者彰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