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12分)程原迩稿序        张鼐  南高峰下,松梢乱云,竹影蔽日。刳①竹引泉,其声潺潺,出于涧底。啼鸟上下,与行人唱和。境过清,非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12分)程原迩稿序        张鼐  南高峰下,松梢乱云,竹影蔽日。刳①竹引泉,其声潺潺,出于涧底。啼鸟上下,与行人唱和。境过清,非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12分)
程原迩稿序        张鼐
  南高峰下,松梢乱云,竹影蔽日。刳①竹引泉,其声潺潺,出于涧底。啼鸟上下,与行人唱和。境过清,非韵士不能偶而居,非胸中夙有烟霞者不能畅其文章之灵气。
  吾友程原迩从新安来,同王象斗读书于此。余偶过其室,瀹茗②焚香,出文章数篇读之,旷远卓绝,涧水松风,宛在笔底。吾尝叹人生于世,凡浓艳之物,可争掬取者,以吾澹然当之,其味立尽。惟天下名山水,高人韵事,与奇文章相逼而来,领此趣者觉神魂飞动,手足鼓舞。盖游不奇不旷,交不奇不王也。
  文章之借灵于湖山,如草色之借润于酥雨。其于朋友之助,如鸟溯风而鱼沫水也。挟册子咿唔,仰面看屋梁索解句者,恶足以语此?原迩之文,饶于韵而远于趣,入于正而出于奇。倘非湖山之助,安能笔笔生动?今而往原迩益勉之矣。
  吾归山中,晨起见远烟一抹,起玳瑁湖上,九峰隐隐在西楼可数者,不觉旷然远览,有南峰之怀焉。原迩其时寄我新篇,令我数浮大白③,为原迩展山水之清音也。
  【注】①刳(kū):剖开,挖空。②瀹(yuè)茗:烹茶。③浮大白:满饮洒。
小题1:作者在文中强调了                                  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作用(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小题2:文章首尾皆写山水之景,试分析各自的作用。(4分)
小题3:试分析本文的一个语言特色。 (3分)
小题4:请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谈谈你对划线句的理解。(3分)
答案

小题1:游赏名山大川 接触高人雅士(1点1分)
小题2:文章开始之处写南高峰下,程原迩读书的环境清幽,是为了衬托程原迩不同俗流的品格,为下文做铺垫。(2分)结尾写山水之景,说明读朋友的文章也要“借灵于湖山”,才能写出“展山水之清音”的序文。(2分)
小题3:整散结合,富有音韵美;比喻,生动形象;风格清新,文笔潇洒;遣词灵动,“逼”字极佳……。(写出一个特点,1分;结合原文分析,2分。)
小题4:比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等。文人对自然山水的观察、欣赏中,得到题材,得到灵感,同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创作出作品。(理解,1分;举出具体的文学作品,1分;分析,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紧扣“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作用”一语在文本中筛选相关信息,然后再改用自己的话说出。比如,从文本说“惟天下名山水,高人韵事,与奇文章相逼而来”一语可知游赏名山大川和接触高人雅士对文学创作的重要作用。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一方面要根据文本开头和结尾的内容,一方面还要结合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一般性作用分析。比如本题,文章开始写程原迩读书的环境清幽,是为了衬托程原迩不同俗流的品格,为下文做铺垫;文章结尾写山水之景,说明读朋友的文章也要“借灵于湖山”,才能写出“展山水之清音”的序文。
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要求,“分析本文的一个语言特色”,既要指出其特色,又要引原文为例。如分析文章“整散结合,富有音韵美”的特点时,就可举开头第一段为例证明。等等。
小题4: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首先要明白画线句子“倘非湖山之助,安能笔笔生动”的含义,然后再列举具体文章为例证明。比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等。文人对自然山水的观察、欣赏中,得到题材,得到灵感,同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创作出作品。
【参考译文】
南高峰下,松树树梢扰乱了流云,翠竹的身影遮蔽了太阳。剖开竹子,接引泉水,泉水声从山涧的底部潺潺地传来。啼鸣的鸟儿上下翻飞,似与山中行人唱和。(然而,)这环境太清幽了,不是雅士是不可能陪伴(它)居住的,不是胸中早有烟霞之梦的人是不可能酣畅淋漓地呈现出他写文章的灵气。
我的朋友程原迩来自新安,与王象斗在这里读书。我偶然间拜访他们的居所,(他)烹茶燃香,拿出几篇文章诵读,(文章意趣)旷远卓越,山涧泉水风中奇松,在他的笔下都好像(活灵活现)。我曾经感叹,人生在世,大凡浓艳的东西,能让(别人)争抢的,我用淡泊的心态面对,它的价值在我这立即归零。只有天下著名的山水、雅士趣事以及奇逸的文章逼我而来,(我才会)领悟其中妙趣,感到神魂飞腾,手舞足蹈。这大概是因为游历不够奇逸,则胸怀不能旷达,交友不够奇逸,则灵气不能旺盛吧。
文章要从湖山借得灵气,就象草色要从酥雨借得光泽。文章要借助于朋友,就像鸟儿飞舞在逆风中,鱼儿游戏在激流间。(那些)拿古人书册咿唔吟哦,仰面看屋梁索解句意的家伙,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语呢?程原迩的文章,富有韵味并且情趣超迈,开始处堂堂正正,结束处奇逸不凡。假如没有得到湖山的帮助,怎么能笔笔生动呢?从今往后,在文章方面程原迩一定会更尽力的。
我回到山里,早晨起来看到远处烟云一抹,从玳瑁湖湖面上缓缓升起,九座山峰隐隐约约的,在西楼上可以数得出来,纵目远观,不知不觉间自己也有了南京峰一般的胸怀。程原迩那时寄给我的新作,让我满饮了几大杯酒,因为他的文章展现了山水的清妙。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容春堂记
明·归有光
兵溪先生为令清漳之上,与监郡者不合,例得移官,即拂衣以归。占园田于县之西小虞浦,去县治二里所。盖自太湖东,吴淞江蜿蜒入海,江之南北,散为诸浦如百足,而小虞浦最近县,乘舟往来,一日可数十回。园有堂,启北牖,则马鞍山如在檐际。间植四时之花木,而户外清水绿畴如画,故先生名其堂曰容春。其谓春于天地之间,虽阴山雪岭,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诚以四时之景物,山水之名胜,必于宽闲寂寞之地;而金马玉堂,紫扉黄阁,不能兼而有也。
昔孔子与其门人,讲道于沂水之滨。当春之时,相与鼓瑟而歌,悠然自适。天下之乐,无以易于此矣。夫子使二三子言志,乃皆舍目前之近,而驰心于冠冕佩玉之间。曾点独能当此时而道此景,故夫子喟然叹之。盖以春者众人之所同,而能知之者惟点也。
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渊明可以语此矣。先生属余为堂记,因遂书之。
余之曾大父,与兵溪之考思南公,成化甲午,同举于乡。是岁,王文恪公为举首。而曾大父终城武令,思南公至郡太守。余与兵溪同年生,而兵溪先举于乡者九年。庚戌岁,同试南宫。兵溪就官广平,甫三载,已倦游,而余至今犹系六馆之籍。故为此记,非独以两家世契,与兵溪相知之厚,而于人生出处之际,盖有感云。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监郡者不合,得移官例:照例
B.启北,则马鞍山如在檐际牖:窗户
C.天下之乐,无以于此矣易:改变
D.三载,已倦游甫:刚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监郡者不合苏子曰:客亦知夫水月乎
B.去县治二里若属皆且为
C.皆舍目前之近今其智反不能及
D.非独两家世契夫夷近,则游者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容春堂坐落于吴淞江畔的小虞浦。堂外有园,园外清水绿畴,风景如画;园中间植有四季花木,春意自来,故名此堂为“容春堂”。
B.在第二段中,作者引了孔夫子与门徒赏春言志的故事。别人都在春光美景中说想当官的志向,惟独曾点说志在享受这一派春光。
C.第三段引了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语句,作者说“渊明可以语此矣”,因为他认为陶渊明是一个离开官场、享受春光的人。
D.第四段简述“我”和兵溪先生两家为世交,上一代就情意相投,而且“我”和兵溪先生相知很深,因此写下《容春堂记》。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谓春于天地之间,虽阴山雪岭,幽崖寒谷,无所不之,而独若此堂可以容之者。(4分)
(2)当春之时,相与鼓瑟而歌,悠然自适。(3分)
(3)先生属余为堂记,因遂书之。(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木假山记 【宋】苏洵
(1)木之生,或孽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汾,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2)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3)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峭,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④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注】①孽(niè):树木的嫩芽。②拱(gǒng):指树有两手合围那般粗细。③ 汾(fén):水边。④岌(ií)然:高耸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孽而殇,或拱而夭:死亡、夭折
B.而其激射食之余啮:啃、吃
C.而荒江之汾,如此者几何几何:时间短暂
D.岌然决无阿附意阿附:逢迎、依附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幸而为风之拔若属皆且为
B.漂沉汩没于湍沙间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C.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取去求人可使报秦
D.虽其势服于中峰,岌然决无阿附意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幼孩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木假山记”为题,借欣赏木假山,抒发感慨,阐述事理。
B.树木遭受斧伐、风拔、水漂之后而成为木假山,是不幸中的大幸。
C.作者对木假山的“爱”与“敬”,不是因其外形像山,而是心有所感。
D.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叙议结合,使文章显得厚重,耐人寻味。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⑴ 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4分)
⑵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4分)
⑶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①矣夫!”(《论语·雍也》)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注】 ①畔:通“叛”,违背(君子之道)。
小题1:从上面两段话可以看出尽管所处的时代不同,孔子和孟子都认识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小题2:结合文本,分析孔子主张的“约”和孟子主张的“约”有何不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彭羕字永年,广汉人。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姿性骄傲,多所轻忽。
羕仕州,不过书佐,后又为众人所谤毁于州牧刘璋,璋髡钳羕为徒隶。会先主入蜀,溯流北行。羕欲纳说先主,乃往见庞统。统与羕非故人,又适有宾客,羕径上统床卧,谓统曰:“须客罢当与卿善谈。”统客既罢往就羕坐,又先责统食,然后共语,因留信宿,至于经日。统大善之,而法正宿自知遂并致之先主。先主亦以为奇,数令羕宣传军事,指授诸将,奉使称意,识遇日加。成都既定,先主领益州牧,拔羕为治中从事。羕起徒步,一朝处州人之上,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诸葛亮虽外接待羕,而内不能善,屡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先主既敬信亮,加察羕行事,意以稍疏,左迁羕为江阳太守。
羕闻当远出,私情不悦,往诣马超。超问羕曰:“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宁当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羕曰:“老革荒悖,可复道邪?”又谓超曰:“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超羁旅归国,常怀危惧,闻羕言大惊,默然不答。羕退,具表羕辞,于是收羕付有司。
羕于狱中与诸葛亮书曰:“仆昔有事于诸侯,以为曹操暴虐,孙权无道,振威暗弱,其惟主公有霸王之器,可与兴业致治,故乃翻然有轻举之志。会公来西,仆因法孝直自衒鬻,庞统斟酌其间,遂得诣公于葭萌,指掌而谭,论治世之务,讲霸王之义,建取益州之策,公亦宿虑明定,即相然赞,遂举事焉。仆从布衣之中擢为国士,盗窃茂才。分子之厚,谁复过此。羕一朝狂悖,自求菹醢,为不忠不义之鬼乎!所以有怨望意者,不自度量,苟以为首兴事业,而有投江阳之论,不解主公之意,意卒感激,颇以被酒,侻失‘老’语。此仆之下愚薄虑所致主公实未老也。至于内外之言,欲使孟起立功北州,戮力主公,共讨曹操耳,宁敢有他志邪?足下,当世伊、吕也,宜善与主公计事,济其大猷。天明地察神祇有灵复何言哉贵使足下明仆本心耳行矣努力自爱自爱竟诛死时年三十七。
(《三国志·蜀书》,有删节)
[注] ①信宿:连宿两夜。②老革:老兵。③法孝直:法正,字孝直。④菹醢:剁成肉酱。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法正宿自知羕宿:平素
B.自得遇滋甚矜:夸耀
C.所以有怨意者望:埋怨
D.宜善与主公计事,济其大猷济:救助
小题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彭羕在州里做书佐时,被嫉贤妒能的刘璋罚做服刑的徒隶;恰逢刘备逆流北上入蜀,彭羕于是前往拜见,受到刘备赏识。
B.刘备认为彭羕是个奇才,多次委以重任。但诸葛亮对彭羕另有看法,刘备也经过观察,对彭羕稍有疏远,将他贬为江阳太守。
C.彭羕确实有才华,也曾有过出色的表现,但他恃才傲物,在被贬后对马超说出如果他们二人联手,即可平定天下的狂言。
D.在写给诸葛亮的信中,彭羕回顾了自己追随刘备的初衷和过程,表达了对刘备的感激,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所反思。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光道北至东井①,去北极近;南至牵牛,去北极远;东至角,西至娄,去极中。夏至至于东井,北近极,故晷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尺五寸八分。冬至至于牵牛,远极,故晷长;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丈三尺一寸四分。春秋分日至娄、角,去极中,而晷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七尺三寸六分。此日去极远近之差,晷景长短之制也。去极远近难知,要以晷景。晷景者,所以知日之南北也。日,阳也。阳用事则日进而北,昼进而长,阳胜,故为温暑;阴用事则日退而南,昼退而短,阴胜,故为凉寒也。故日进为暑,退为寒。若日之南北失节,晷过而长为常寒,退而短为常奥。此寒奥之表也,故曰为寒暑。一曰,晷长为潦,短为旱,奢为扶。扶者,邪臣进而正臣疏,君子不足,奸人有余。
月有九行者:黑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道东……立春、春分,月东从青道;立秋、秋分,西从白道;立冬、冬至,北从黑道;立夏、夏至,南从赤道。然用之,一块房中道。青赤出阳道,白黑出阴道。若月失节度而妄行,出阳道则旱风,出阴道则阴雨。
日行不可指而知也,故以二至二分之星为候。日东行,星西转,冬至昏,奎八度中;夏至,氐十三度中;春分,柳一度中;秋分,牵牛三度七分中;此其正行也。日行疾,则星西转疾,事势然也。
至月行,则以晦朔决之。日冬则南,夏则北;冬至于牵牛,夏至于东井。日之所行为中道,月、五星皆随之也。
箕星为风,东北之星也。东北地事,天位也,故《易》曰:“东北丧朋,及《巽》在东南,为风;风,阳中之阴,大臣之象也,其星,轸也。月去中道,移而东北入箕,若东南入轸,则多风。西方为雨;雨,少阴之位也。月失中道,移而西入毕,则多雨。故《诗》云“月离于毕,俾滂沱矣”,言多雨也。(节选自《汉书·天文志》)
注释:①东井:东井宿。下文的“角”“娄”“奎”“毕”等均为星宿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日极远近之差去:离开。
B.北近极,故短晷:日影。
C.阴用事则日退而南:向南运行。
D.至月行,则以晦朔之决:判断。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箕星风,东北之星也赵王窃闻秦王善秦声
B.邪臣进正臣疏天柱高北辰远
C.冬至牵牛君幸赵王
D.月有九行求人可使报秦,未得
小题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晷景者,所以知日之南北也。(4分)
(2)月失中道,移而西入毕,则多雨。(4分)
小题4:“二至二分”指什么?并简要概括“二至二分”时的星象情况。(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