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蔗种  宋应星宋子曰:气至于芳,色至于靘,味至于甘,人之大欲存焉。芳而烈,靘而艳,甘而甜,则造物有尤异之思矣。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蔗种  宋应星宋子曰:气至于芳,色至于靘,味至于甘,人之大欲存焉。芳而烈,靘而艳,甘而甜,则造物有尤异之思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蔗种  
宋应星
宋子曰:气至于芳,色至于靘,味至于甘,人之大欲存焉。芳而烈,靘而艳,甘而甜,则造物有尤异思矣。世间作甘之味,十八产于草木,而飞虫竭力争衡,采取百花酿成佳味,使草木无全功。孰主张是,而颐养遍于天下哉?
凡甘蔗有二种,产繁闽、广间,他方合并得其十一而已。似竹而大者为果蔗,截断生,取汁适口,不可造糖。似荻而小者为糖蔗,口啖即伤唇舌,人不敢食,白霜、红砂皆从此出。凡蔗古来中国不知造糖,唐大历间,西僧邹和尚游蜀中遂宁始传其法。今蜀中种盛,亦自西域渐来也。
凡荻蔗造糖,有凝冰、白霜、红砂三品。糖品之分,分于蔗浆之老嫩。凡蔗性至秋渐转红黑色,冬至以后由红转褐,以成至白。五岭以南无霜国土,蓄蔗不伐以取糖霜。若韶、雄以北,十月霜侵,蔗质遇霜即***,其身不能久待以成白色,故速伐以取红糖也。凡取红糖穷十日之力而为之十日以前其浆尚未满足十日以后恐霜气逼侵前功尽弃故种蔗十亩之家即制车釜一副以供急用若广南无霜迟早惟人也。
造冰糖者洋糖煎化,蛋青澄去浮滓,候视火色。将新青竹破成篾片,寸斩撒入其中。经过一宵,即成天然冰块。造狮、象、人物等,质料精粗由人。凡冰糖有五品,“石山”为上,“团枝”次之,“瓮鉴”次之,“小颗”又次,“沙脚”下。
(选自《天工开物·甘嗜》,有删节)
【注释】①飞虫竭力争衡:飞虫指蜜蜂,它竭力与草木争夺在甘甜一味中的地位。②洋糖:白糖。③甘嗜:语出《尚书·甘誓》:太康“甘酒嗜音”。原意是喜欢喝酒和音乐。此处的意思是喜欢甜味。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孰主张是,而颐养遍于天下哉主张:主宰
B.似竹而大者为果蔗,截断生啖:吃
C.口啖即伤唇舌棘:刺伤
D.冬至以后由红转褐,以成至白冬至:到了冬天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则造物有尤异思矣  
②均二策       
B.①不可造糖 
②夫夷近,则游者众
C.①造冰糖者洋糖煎化
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D.①“沙脚”
②如今人方刀俎,我为鱼肉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凡取红糖/穷十日之力而为之/十日以前其浆尚未满足/十日以后恐霜气逼侵/前功尽弃/故种蔗十亩之家/即制车釜一副以供急用/若广南无霜/迟早惟人也
B.凡取红糖穷十日之力而为之/十日以前其浆尚未满足/十日以后恐霜气逼侵/前功尽弃故种蔗十亩之家/即制车釜一副以供急用/若广南无霜迟早惟人也
C.凡取红糖/穷十日之力而为之/十日以前其浆尚未满足/十日以后恐霜气逼侵/前功尽弃/故种蔗十亩之家/即制车釜一副以/供急用/若广南无霜/迟早惟人也
D.凡取红糖穷十日之力而为之/十日以前/其浆尚未满足/十日以后恐霜气逼侵前功尽弃/故种蔗十亩之家/即制车釜一副以供急用/若广南无霜/迟早惟人也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宋子曰:气至于芳,色至于靘,味至于甘,人之大欲存焉。(4分)
(2) 凡甘蔗有二种,产繁闽、广间,他方合并得其十一而已。(4分)
(3)经过一宵,即成天然冰块。造狮、象、人物等,质料精粗由人。(4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
(1)宋先生说:芳香馥郁的气味,浓艳美丽的颜色,甜美可口的滋味,人们对这些东西都有着强烈的***。(得分点:至于、大欲、存各1分,大意1分)
甘蔗大致有两种,主要盛产于福建和广东一带,其他各个地方所种植的,总共合起来也不过是这两个地方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得分点:凡、产繁、十一各1分,大意1分)
经过一夜之后就自然凝结成天然冰块那样的冰糖。制作狮糖、象糖及人物等形状的糖,糖质的精粗就可以随人们自主选择了。(得分点:即、造和省略“自主选择”各1分,大意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冬至为一个节气。
小题2:
试题分析:A助词,的;代词,这。B表目的的连词,用来;表并列的连词,并且。C介词,把;动词,率领。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断句题目在断句时一定要遵守一个原则,不能段破句子的意思。所以,一定要在结合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以及这个句子的意思来思考断句,尤其是要抓住关键词(介词、语气助词、连词等等)。
小题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译文:
宋先生说:芳香馥郁的气味,浓艳美丽的颜色,甜美可口的滋味,人们对这些东西都有着强烈的***。有些芳香特别浓烈,有些颜色特别艳丽,有些滋味尤其可口,这些在自然界有着特殊的安排!世间具有甜味的东西,十之八九来自于草木,而蜜蜂却极力争先,采集百花酿成佳蜜,使草木不能全部占有甜蜜的功劳。是谁在主宰这件事,而使天下人都为之受益呢?
甘蔗大致有两种,主要盛产于福建和广东一带,其他各个地方所种植的,总共合起来也不过是这两个地方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其中甘蔗形状像竹子而又粗大的,叫做果蔗,截断后可以直接生吃,汁液甜蜜可口,不适合于造糖;另一种像芦荻那样细小的,叫做糖蔗,生吃时容易刺伤唇舌,所以人们不敢生吃。白砂糖和红砂糖,都是用这种甘蔗制造的。在中国古代还不懂得如何用甘蔗造糖,唐朝大历年间,西域僧人邹和尚到四川遂宁县旅游的时候,才开始传授制糖的方法。现在四川大量种植甘蔗,这也是从西域逐渐传播开来的。
用荻蔗可以造出冰糖、白糖和红糖三个品种的糖。糖的品种不同,是由荻蔗的老嫩不同而决定的。荻蔗的外皮到秋天就会逐渐变成深红色,到了冬至以后就会由红色转变为褐色,然后出现白色的蔗蜡。在华南五岭以南没有霜冻的地区,荻蔗冬天也被留在地里而不砍收,让它长得更好些以用来制造白糖;但是在广东韶关、南雄以北地区,十月份就会出现霜冻,蔗质一经霜冻就要受到破坏,那些地区的荻蔗就不能在地里留很长时间等它变成白色再收,因此要赶紧砍伐用来造红糖。制造红糖必须在十天之内全力完成。因为十天以前荻蔗糖浆还没有长足,而十天以后又怕受霜冻的侵袭而导致前功尽弃,所以种蔗多达十亩的人家就要准备榨糖和煮糖用的车和锅以供急用。至于在广东南部没有霜冻的地区,荻蔗收割的早迟就随人自主安排了。
制造冰糖的方法是:将最上层的白糖加热溶化,用鸡蛋清澄清并去除掉面上的浮渣,要注意适当控制火候。将新鲜的青竹破截成一寸长的篾片,撒入糖液之中。经过一夜之后就自然凝结成天然冰块那样的冰糖。制作狮糖、象糖及人物等形状的糖,糖质的精粗就可以随人们自主选择了。白(冰)糖中分为五等,其中“石山”为最上等,“团枝”稍微差些,“瓮鉴”又差些,“小颗”更差些,“沙脚”则为最差。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二十五年,王寿梦卒。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眜,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季札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
十三年,王诸樊卒。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季札封于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
四年,吴使季札聘①于鲁,请观周乐。去鲁,遂使齐。说晏平仲曰:“子速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得所归,难未息也。”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难。
去齐,使于郑。见子产,如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以礼。不然,郑国将败。”去郑,适卫。说蘧瑗、史狗、史、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曰:“卫多君子,未有患也。”
自卫如晋,将舍于宿(地名),闻钟声,曰:“异哉!吾闻之,而不德,必加于戮。夫子获罪于君以在此,惧犹不足,而又可以畔乎?夫子之在此,犹燕之巢于幕也。君在殡而可以乐乎?”遂去之。文子闻之,终身不听琴瑟。
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于三家乎!”将去,谓叔向曰:“吾子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吾子直,或见疑,必思自免于难。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
十七年,王余祭卒,弟余昧立。四年,王余昧卒,欲授弟季札。季札让,逃去。于是吴人曰:“先王有命,兄卒弟代立,必致季子。季子今逃位,则王余昧后立。今卒,其子当代。”乃立王余昧之子僚为王。公子光者,王诸樊之子也。常以为吾父兄弟四人,当传至季子。季子即不受国,光父先立。即不传季子,光当立。阴纳贤士,欲以袭王僚。十三年春,吴欲因楚丧而伐之,使季札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兵后,吴兵不得还。于是吴公子光曰:“此时不可失也。”告专诸曰:“不索何获!我真王嗣,当立,吾欲求之。季子虽至,不吾废也。”使专诸置匕首于炙鱼之中以进食。手匕首刺王僚,遂弑王僚。公子光竟代立为王,是为吴王阖庐。季子至,曰:“苟先君无废祀,民人无废主,社稷有奉,乃吾君也。吾敢谁怨乎?哀死事生,以待天命。非我生乱,立者从之,先人之道也。”复命,哭僚墓,复位而待。
太史公曰:孔子言:“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
(选自《史记·吴太伯传》,有删节)
【注】①聘:诸侯之间派使节问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不义:认为……不讲道义
B.子速邑与政纳:接纳、接受
C.而不德,必加于戮辩:有才干谋略
D.吾子之!勉:尽力,努力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季札政治上见微知著的一组是(3分)
①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 
②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 
③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难 
④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
⑤辩而不德,必加于戮 ⑥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
A.①③④B.②③⑤C.③④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季札是寿梦的第四个儿子,因为其贤能,寿梦曾想立他为国君,但是他没有接受。不得得已,梦寿只好让长子诸樊继位,执掌国政。
B.诸樊死时,留下遗命令传位于余祭,是想按兄弟排行往下传,以实现父亲的愿望,但季札的哥哥们都想做国君,就把延陵封给了季札。
C.季札出使之初路过徐国时,心里已决定将自己的佩剑送给徐国国君;当他出使回来路过徐国时,徐国国君已经死去,季札将剑挂在了徐国国君坟墓旁边的树上。
D.公子光认为季子不肯接受王位,而自己的父亲应该第一个继位者,接下来应该轮到他自己。所以在楚国断了吴国军队的退路,吴军陷入困境之时,公子光指使专诸***死了吴王王僚,夺得了王位。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吾子直,或见疑,必思自免于难。(3分)
(2) 吾敢谁怨乎?哀死事生,以待天命。(3分)
(3) 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3分)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列短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监通州仓储, 巡按畿内。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
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绩甚著。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一等秩:官阶
B.参将石亨请大同民简:通“减”,减少
C.每岁自冬春徂:往,到
D.并其罪按:追究,查处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明罗亨信“刚正勇敢”的一组是
①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     ②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     ③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     ④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     ⑤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     ⑥奉命守城,不敢擅启
A.①③⑤B.③⑤⑥C.②④⑤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放弃耕种选择逃逸。
C.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D.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
(2)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韦彪字孟达,扶风平陵人也。彪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赢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好学洽闻,雅称儒宗。建武末,举孝廉,除郎中,以病免,复归教授。(1)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
显宗闻彪名,永平六年,召拜谒者,赐以车马衣服,三迁魏郡太守:肃宗即位,以病免。征为左中郎将、长乐卫尉,数陈政术,每归宽厚。比上疏乞骸骨,拜为奉车都尉,秩中二千石,赏赐恩宠,俟于亲戚。
建初七年,车驾西巡府,以彪行太常从。数召入,问以三辅旧事,礼仪风俗。彪因建言:“今西巡旧都,宜追录高祖、中宗功臣,褒显先勋,纪其子孙。”帝纳之。行至长安,乃制诏京兆尹、右扶风求萧何、霍光后。时光无苗裔,唯封何末孙熊为侯。建初二年已封曾参后曹湛为平阳侯,故不复及焉。乃厚赐彪钱珍羞食物,使归平陵上冢。还,拜大鸿胪。
是时,陈事者多言郡国贡举率非功次,故守职益懈而吏事浸疏,咎在州郡。有诏下公卿朝臣议。彪上议曰:“伏惟明诏,忧劳百姓,垂恿选举,务得其人。(2)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炼 之吏,持心近薄。士宜以才行为先,不可纯以阀阅。然其要归,在于选二千石。二千石贤,则 贡举皆得其人矣。”帝深纳之。
彪以世承二帝吏化之后,多以苛瓤为能,又置官选职,不必以才。因盛夏多寒,上疏谏曰:“臣闻政化之本,必顺阴阳。伏见立夏以来,当暑而寒,殆以刑罚刻急,郡国不奉时令之所致 也。农人急于务而苛吏夺其时,赋发充常调而贪吏割其财,此其巨患也。夫欲急人所务,当先 除英所患。……又谏议之职,应用公直之士,通才謇正,有补益于朝者。又御史外迁,动据州 郡。并宜清选其任,责以言绩。(3)其二千石视事虽久,而为吏民所便安者,宜增秩重赏,勿妄徙。惟留圣心。”书奏,帝纳之。
元和二年春,东巡狩,以彪行司徒事从行。还,以痛乞身,帝遣小黄门、太医问病,赐以食 物。彪遂称困笃。章和二年夏,使谒者策诏曰:“彪以将相之裔,勤身饬行,出自州里,在位历载。中被笃疾,连上求退。君年在耆艾,不可复以加增,恐职事烦碎,重有损焉。其上大鸿胪印绶。其遣太子舍人诣中臧府,受赐钱二十万。”永元元年,卒,诏尚书:“故大鸿胪韦彪,在位无愆,方欲录用,奄忽而卒;其赐钱二十万,布百匹,谷三千斛。”彪清俭好施,禄赐分与宗族,家无余财。著书十二篇,号日《韦卿子》。
(选自《后汉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服,赢瘠骨立异形竟:终了,完结
B.上疏乞骸骨比:等到
C.农人急于务而苛吏其时夺:占有,耽误
D.在位无,方欲录用,奄忽而卒愆:过失、过错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体现韦彪“宽厚”的一组是(    )
①征为左中郎将、长乐卫尉,数陈政术,每归宽厚。
②乃厚赐彪钱珍羞食物,使归平陵上冢。
③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
④其二千石视事虽久,而为吏民所便安者,宣增秩重赏,勿妄迁徙。
⑤君年在耆艾,不可复以加增,恐职事烦碎,重有损焉。
⑥彪清俭好施,禄赐分与宗族,家无余财
A.①②⑤B.②③⑥C.①④⑥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彪孝顺父母,当父母去世后,守孝三年,闭门不出,服丧完毕,形容憔悴。他好学博闻,被称为“儒宗”。安贫乐道,淡于进取,三辅诸儒莫不仰慕。
B.韦彪被征召为左中郎将、长乐卫尉,多次陈述为政之术,每每归政于宽厚。这体现了他以简为务、不求苛刻的论政观点。
C.韦彪上书君王说:“二千石上任已久,且能为官吏民众创造便利平安的,应增秩禄重赏,不要随便迁徙。”这是因为自己属于二千石的官职,是为自己考虑。
D.针对郡国贡举大多不按功名次序,以致职守日益懈怠而吏事荒疏的现象,韦彪认为关键是要选拔好有才能的二千石的官职。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安贫乐道,恬于进取,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3分)
(2)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3分)
(3)其二千石视事虽久,而为吏民所便安者,宜增秩重赏,勿妄迁徙。(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9分)
王宪,字维纲,东平人。弘治三年进士。历知阜平、滑二县。正德初,擢大理寺丞。迁右佥都御史。清理甘肃屯田。进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以应州御寇功,荫锦衣。迁户部右侍郎,改抚陕西。入为兵部右侍郎。近畿盗起,偕太监张忠、都督朱泰捕之。武宗南征,命率户、兵、工三部郎各一人督理军储。驾旋,以中旨代王琼为兵部尚书。
世宗即位,为给事中史道劾罢。嘉靖四年,廷推邓璋及宪为三边总制,言官持不可,帝竟用宪。部将王宰、史经连败寇,玺书褒谕。吉囊数万骑渡河从石臼墩深入,宪督总兵官郑卿、杭雄、赵瑛等分据要害击之,都指挥卜云断其归路。寇至青羊岭,大败去。五日四捷,斩首三百余级,获马驼器仗无算。帝大喜,加宪太子太保。中官织花绒于陕,宪请罢之。又因九庙成,请释还议礼得罪者,颇为士大夫所称。张璁、桂萼欲用王琼为总制,乃改宪南京兵部尚书。已,入为左都御史。朔州告急,廷推宪总督宣、大。宪不肯行,曰:“我甫入中台,何见驱亟也?”给事中夏言、赵廷瑞劾宪托疾避难,复罢归。
未几,帝追念宪,召为兵部尚书。小王子入寇,条上平戎及诸边防御事宜。又请立京营分伍操练法,诸将不得藉内府供事,规避营操。帝皆嘉纳。旧制,军功论叙,有生擒、斩首、当先、殿后、奇功、头功诸等,其后滥冒日多。宪定军功袭替格,自永乐至正德,酌其轻重大小之差,胪析以上。诏著之《会典》为成式。寻兼督团营。西番诸国来贡,称王号者百余人。宪与礼臣夏言等请如成化、弘治间例,答敕止国王一人,仍限贡期、人数。议乃定。
大同兵变,宪初言首乱当诛,余宜散遣。而大学士张孚敬与总督刘源清力主用兵,宪乃不敢坚前议。源清攻城不能下,北寇又内侵,请别遣大臣御北寇,己得专攻城。宪亦议从其奏,论者多尤宪。会帝悟大同重镇,不宜破坏,乃寝其事,乱亦旋定。源清竟得罪去。居数年,宪引年归,卒。赠少保,谥康毅。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廷推宪总督宣、大推:举荐
B.帝竟用宪竟:竟然
C.诸将不得藉内府供事藉:凭借
D.论者多尤宪尤:责备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宪军事才能突出的一组是(  D )(3分)
①以应州御寇功,荫锦衣 ②请释还议礼得罪者,颇为士大夫所称 
③斩首三百余级,获马驼器仗无算   ④请立京营分伍操练法     
⑤条上平戎及诸边防御事宜     ⑥宪乃不敢坚前议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王宪多次受到皇帝褒奖。随武宗南征,回来后升兵部尚书;大败吉囊的军队后被武宗封太子少保;再任兵部尚书,建议多被采纳,受到嘉许。
B.王宪也屡受贬斥、仕途不顺。第一次做兵部尚书,因言官的弹劾被罢免回乡;任左都御史时,夏言、赵廷瑞弹劾他托疾避难,王宪又被罢免。
C.王宪也有不足之处。朔州告急,朝廷需要他时,他推托;大同发生兵变,当大学士张孚敬与总督刘源清极力主张用兵时,王宪不敢坚持己见。
D.王宪在任上做出了许多功绩。人右佥都御史时清理甘肃屯田;偕同张忠、朱泰在近畿抓捕盗贼;与夏言等确定针对西番的外交礼数,被采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宪不肯行,曰:“我甫入中台,何见驱亟也?”(5分)
(2)会帝悟大同重镇,不宜破坏,乃寝其事,乱亦旋定。(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嗟乎!师道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荀子·修身》)
【注】①修然: 整饬的样子。②存:省视。③介然:坚定不移的样子。④菑:通“灾”。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学而大遗:丢弃
B.圣人无师常:普通的,凡庸的
C.吾道也师:学习
D.然必以自省也愀:容色变得严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国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惑不从师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师道不传也久矣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
D.其下圣人亦远矣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
小题3:请用“/”为乙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故 君 子 隆 师 而 亲 友 以 致 恶 其 贼 好 善 无 厌 受 谏 而 能 诫 虽 欲 无 进 得 乎 哉?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