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2013·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足区②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前传》) 【注】 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②踦:同“崎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亲戚:父母 | B.如反覆手耳反覆:翻转 | C.人众车舆舆:众多 | D.政由一家由:如同 |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 B.尉佗原本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 小题3: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陆贾跟从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能言善辩的说客,他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到高祖时,中原刚刚平定,尉佗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高祖派遣陆贾(出使南越),赐给尉佗金印,任命尉佗为南越王。陆贾到了南越,尉佗梳着椎形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很傲慢的样子),接见陆贾。陆贾于是劝说他道:“您本是中原人,父母兄弟和祖先的坟墓都在真定。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纷纷揭竿而起,只有汉王首先进入函谷关,占据咸阳。项籍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最终诛灭项羽,灭掉楚国。五年之间,天下平定,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现在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帮助天下人讨伐暴逆,朝廷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天子怜惜百姓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您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人心收拢起来的小小南越,在此不向汉朝称臣。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大军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掌那么容易了。”在这种情况下,尉佗就急急忙忙站起身来,向陆贾道歉说:“我在蛮夷中居住时间长了,所以太失礼仪了。”接着又问陆贾:“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贤能呢?”陆贾说道:“您似乎比他们贤能。”尉佗又问:“那我和皇帝相比谁贤能呢?”陆贾回答:“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消灭强大的楚国,为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皇的宏伟业绩,统理整个中原,而中原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众车多,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而现在您的人众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竟同汉王相比!”尉佗听了大笑说道:“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尉佗非常喜欢陆生,留下他和自己饮酒交谈几个月。尉佗说:“南越国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过的道理。”陆贾完成拜尉佗为南越王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朝的管制约束。陆贾回到朝廷之后,把在南越的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 南越王尉佗,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六国。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尉的职务。任嚣死后,赵佗借机逐渐按照法律***了秦朝安置的官吏,用自己的亲信做代理长官。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平定天下之后,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放过了赵佗,没有派兵诛灭他。汉高祖十一年,派遣陆贾去南越,立赵佗为南越王。 |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1)现在您背弃本性,抛弃汉人的衣帽巾带,想要凭借小小的南越和大汉相对抗,成为敌对国家,灾祸将要降临到您的身上了!(2)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3)南越国中没有人值得(我)同(他)交谈,直到你来,让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从未听到过的道理。 |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A.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和兄弟,后文有“昆弟”,在此解释为“父母”正确。B.反覆:翻转,从原文看,指越人“***王降汉”像“翻转手掌”一样容易,正确。C.舆:众多。从“人众车舆”的结构特点上可以推知“舆”和“众”意思相同,指众多。D.由:从。“政由一家”省略谓语动词“出”,“由一家”是介宾短语。 试题分析: 小题2:本题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分析。B.从尉佗对陆贾说的话来看,他认为自己有将相之才、帝王之能,但并没有提“南越君民同心”。 试题分析: 小题3:本题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省略句。(1)“弃”是动词,背弃;“捐”是动词,抛弃;“抗衡”是动词,对抗;“且”是副词,将要。(2)“起”是动词,起兵;“中国”是古今异义词,中原;“王”是动词,称王;“遽”是副词,就。(3)“越中无足与语”是省略句,应为“越中无足与(之)语”;“语”是动词,交谈,说话;“日”是名词作状语,每天。 |
举一反三
(2013·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龙洞山记 [元]张养浩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①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②及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像甚夥。世兵,逃乱者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磐折③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力殆。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曰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④,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⑤。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 【注】 ①胜国:前朝。②劣:仅仅,才。③磐折:弯腰。④较然:明显的样子。⑤吊:悲伤。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所导火灭 会:适逢 | B.意其穴竟于是意:料想 | C.亦阳慑力殆慑:害怕 | D.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虞:欺骗 | 小题2:下列四组中,全都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一组是( ) ①是中极暗 ②烟郁勃满洞中 ③心骇乱恐甚 ④如是,仅里所 ⑤有泣者,恚者,诟者 ⑥喜幸生手其额者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龙洞山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山势险峻,有上下两个山洞,位于下方的一个叫龙洞。 | B.龙洞深邃,里面越来越低矮狭窄。作者与同游者备受惊恐,好不容易才得以出洞。 | C.按照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为“定心饮”。 | D.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写了这篇“记”。 | 小题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焉,若高阔可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济南有很多有名的山水,龙洞山尤其突出。龙洞山距离城东南三十里,以前的名称是禹登山。按照《九域志》里的记载,大禹治水来到这座山上,因此得名。洞中有潭,有时冒出云气,天旱的时候祈祷就能降雨,前朝曾经封它的神为灵惠公。洞的前面,山峰层峦,耸立云端,有锦屏,有独秀,有三秀,佛家一类的人居住在此处。从锦屏到佛刹山,陡峭的岩石环绕相合,飞鸟仅仅能飞到它的半山腰。登上山有佛龛屋子,深广可容下十多人,周围镌刻着很多佛像。世上发生战乱,逃乱的人大多来到这个地方。依傍山势有上下两个洞穴,下边的洞穴在旁边,可蜿蜒向东,被称作龙洞的就是这个洞穴,望去幽深遥远。 (我)私下里想和一同前来的几个人进去观看。有人说这里面特别黑暗,没有火炬是不能前往的,于是吩咐仆从点燃干草在前面引路。起初,(洞)似乎高大宽敞,可以行走;不一会儿,就只能低头前行了;又过了一会儿,就只能弯腰前行了;又过了一会儿,只能屈膝前行了;又过了一会儿,就只能匍匐前行了;又过了一会儿,就只能全身趴在地上像蛇一样前行了。正赶上引路的火种熄灭了,烟雾弥漫在整个洞里。想要退出,身体不允许;想要前行,前面更加狭小,并且烟雾也更浓,于是闭口不说话,抑制鼻子呼吸,屏气。内心十分害怕恐惧,自认为性命就要了结在此处,不能再出去了。我大声疾呼奋力前行,大家因为烟雾的缘故,没有出声回应我的,我内心里更加恐惧。我正好在队伍前面,忽然看见些许光亮,料想这洞穴就到这里为止,(于是)极力使身体奋勇向前,像鱼儿纵身一跃,终于脱险出来了。像这样行走,仅仅走了一里多路。等到大家相聚,有哭泣的,有生气的,有大声辱骂的,有相互讥笑的,有跺脚说后悔的,有耸肩不停喘息的,有庆幸自己生还用手拂试额头的,有摘下帽子露出头展现自己狼狈不堪的样子的。只有引导的人年纪尚小,形体瘦弱,先出来了,好像没有受什么苦,看到众人都困苦不堪,也假装害怕,身体疲惫。那些在外边饮酒的人,就举起酒杯敬进入洞穴的人每人两杯。即使儒雅不喝酒之人,也一定让他把酒洒在地上,称其为定心饮。 我因此暗地里回忆原先韩文公登华山,登上绝顶,道路阻塞不能返回,一连几天都放声大哭。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我曾经怀疑这件事情未必有过。从今天的情形来看,韩文公放声大哭也不是荒诞不合理的了。唉,不登高山,不临深渊,古代圣贤的训诫(虽然)明显,我等众人却认为是娱乐,让父母给我们的身体几乎被埋没也不(知道)悲伤。这作为警诫,岂止是身体死亡不可忘记。(我)私下里担心后代的子孙来到这个地方或许不知道情形,误入此地,所以记下这件事情来告诫他们。到洞中游览的有七人,是做什么官的某人;在洞外坐着饮酒的有四人,也是做什么官的某人,共有十一人。当时是延祐龙集丁巳八月。 |
(2013·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注]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畸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 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 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注】 觌(dí):相见。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受而籍之以归 籍:登记造册 | B.太祖典禁旅典:主管,掌管 | C.副帅潘美预以为贺预:参与,加入 | D.仍赐白金万两仍:于是,又 |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 | B.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我如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得到好的名声 | C.请煜入宫治装 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装 | D.上觉,遽诘所以 | 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 小题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 小题4:文中第5段写道“美窃视彬微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的缘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曹彬周岁时,父母把许多玩具放在席子上,看他拿什么东西。他左手拿刀、枪之类的玩具,右手拿俎、豆之类的礼器,一会儿拿了一枚印章,其他的都不看,人们都认为他与众不同。 (后周太祖)显德五年,曹彬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朝廷。私下相见(别人送他)的礼物,一点儿也不接受。吴越之地的人乘小船追来送礼给他,三番五次地给他,曹彬还是不接受。过一会儿说:“我(如果)一直拒绝收礼,就是在追求虚名了。”于是接受了,登记清楚这些礼物后带回去,全部交给官府。 当初,太祖掌管皇帝的亲兵,曹彬保持中立不依附太祖,不是因为公事不曾上门拜访,宾朋宴饮的集会,也很少参加,因此太祖很器重他。(宋太祖)建隆二年,太祖把他从平阳召回,对他说:“我从前常常想亲近你,你为何总是疏远我?”曹彬叩头谢罪说:“微臣是周室的近亲,又忝任宫内的职务,恭敬严格地恪守职位,还怕有过失,哪里敢妄自结交您呢?” (宋太祖)开宝七年,讨伐江南。长期围困中,曹彬经常放缓进攻的节奏,希望李煜降服。城池将近攻克时,曹彬忽然称病不管事,众将领都来探视病情。曹彬说:“我的病不是药物所能治好的,只需各位诚心发誓,在攻下城池的那一天,不乱***一人,那么我的病就自然好了。”众将领答应了。第二天,病情逐渐好转。又过了一天,城池被攻破。李煜和他的大臣一百多人来到军营门前请罪,曹彬安慰他们,以客礼相待,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装,曹彬率几个骑兵守候在宫门外。他身边的人悄悄地对他说:“李煜进宫后一旦发生意外,怎么办?”曹彬笑着说:“李煜向来懦弱没有决断,他必定不会自***。”李煜和他的大臣终于得以保全性命。 起初,曹彬统领军队,宋太祖对他说:“等到打败李煜,应当让你做使相。”副帅潘美预先祝贺他。曹彬说:“不会这样。这次征讨,依仗天威,遵照皇上的妙计,才能取得胜利,我有什么功劳呢?何况使相是多么重要的位置啊!”潘美说:“为什么这样说呢?”曹彬说:“太原还没有平定啊。”等到得胜回朝,献上俘虏。皇上对曹彬说:“本来应授予你使相职位,然而刘继元还没有打败,姑且稍微等一下吧。”听到这句话后,潘美暗地里看着曹彬微笑。皇上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潘美不敢隐瞒,于是据实回答。皇上也大笑起来,于是赐给曹彬二十万钱。曹彬退朝后说:“人生何必一定要做使相,好官也不过是多得几个钱罢了。” (宋真宗)咸平二年,曹彬患病。皇上驱车疾行亲自去问候,亲手为他和药,又赐给他白金万两。六月,曹彬去世,终年六十九岁。皇上亲自致祭,哭得非常悲伤。 |
(2013·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 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之。其事秘。 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父不愿其然 然:这样 | B.及即尊位及:等到 | 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制:节制 | 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诫:警告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 ) ①在邺下名为清白 ②外示清净,而内图事 ③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④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⑤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 | 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 | 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 | 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 |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李丰,字安国,死去的卫尉李义的儿子。黄初年间,凭借父亲的官职征召随军。李丰起初为平民时,年龄十七八岁,在邺下名声清白,擅长品鉴人物,天下一致称颂,没有人不关注他。后来随军到了许昌,声名一天比一天大。他的父亲不希望他这样,就让他闭门谢客。当初,魏明帝还是太子时,李丰正在读书学习。等到魏明帝即位,捉到一个吴国投降的人,问他:“在江东听到魏国的名士是谁?”投降的人说:“听说有个叫李安国的人。”这时李丰担任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明帝说:“难道李丰的名声遍布于吴越一带吗?”李丰后来调动担任骑都尉、给事中。明帝驾崩后,李丰担任永宁太仆,因为名声超过实际,能够重用他的人很少。 正始年间,李丰升迁为侍中尚书仆射。李丰在中书省,经常托称身体有病,当时中书省的惯例,生病满一百天就应当停发俸禄。李丰生病不到几十天,就暂时起来,不久又重新卧床,像这样好几年。起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李丰的弟弟李翼、李伟,担任官职几年间,曾一起做过郡守,李丰曾经在很多人面前公开警告两个弟弟。等到司马懿生病日久,李伟担任郡守,放纵饮酒,使新平、扶风两郡治理败乱,但李丰没有召请他,众人认为李伟是恃宠而骄。 曹爽专权,李丰在曹爽和司马懿之间迟疑不决,无所适从,所以当时有诽谤信说:“曹爽气势炎热如沸水,司马懿父子冰冷如凉水,李丰兄弟如飘荡的光。”那意思是认为李丰虽表面上心境洁净,但内心却图谋政事,好像飘荡的光一样捉摸不定。等到司马懿上书诛***曹爽,车子停在宫殿上,这个消息被李丰听到,李丰非常害怕,于是昏厥过去,两脚拖垂在地上不能起来。 到了嘉平四年司马懿死后,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有人推荐李丰。李丰虽然知道这不是显要的职位,但认为自己和皇族联姻,想依附皇上的权势,就顺从没有推辞,于是上奏请求任用自己。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皇上和他特别亲近,常常单独召见他与他说话,别人不知道谈话内容。景王知道他们谈话议论自己,要求李丰说出来,李丰没把实话告诉他,景王于是***死了他。这件事非常秘密。 李丰先后在魏、晋两朝为官,不把家庭生计放在心上,仅依赖国家俸禄罢了。李韬虽然与公主成婚,李丰经常约束告诫他不能侵占公主的财产,李丰时时得到皇上赐给的钱帛,就把这些送给亲戚族人;等到皇上赏赐给大臣宫女,大臣们大多把宫女赏赐给族中子弟,但李丰都把她们送给了外甥们。等到李丰死后,有关部门没收他的家产,家中没有多余的积蓄。 |
(2013·高考大纲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杜慧度,交阯人也。本属京兆。曾祖元,为宁浦太守,遂居交阯。父瑗,字道言,仕州府为日南、九德、交阯太守。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土,闻刺史滕遯之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瑗收众斩逊,州境获宁。除龙骧将军。遯之在州十余年,与林邑累相攻伐。遯之将北还,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围州城。时遯之去已远,瑗与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连捷,故胡达走还林邑。乃以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卢循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义熙六年,年八十四,卒。慧度,瑗第五子也。初为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九真太守。瑗卒,府州纲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辞不就。七年,除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诏书未至,其年春,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禽循长史孙建之。循虽败,馀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慧度悉出宗族私财,以充劝赏。慧度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循众舰俱然,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斩循及父嘏,并循二子,传首京邑。封慧度龙编县侯,食邑千户。高祖践阼,进号辅国将军。其年,率文武万人南讨林邑,所***过半,前后被抄略,悉得还本。林邑乞降,输生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乃释之。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好《庄》《老》。禁断淫祀,崇修学校。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为政纤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少帝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 (节选自《宋书·杜慧度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宁浦太守,遂居交阯 遂:于是 | B.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遏:禁绝 | C.与林邑累相攻伐累:屡次 | D.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旷:空缺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军政才***一组是( ) ①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 ②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 ③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 ④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 ⑤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 ⑥禁断淫祀,崇修学校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瑗处事果决而有计谋。他担任太守时两次平定***乱,先是斩***作乱的九真太守李逊,境内得到安宁;继而与玄之击退来犯的胡达,使之退回林邑。 | B.杜慧度为人谦逊而顾大局。杜瑗死,府州官吏推举慧度主持州府事,他未接受;而当卢循来犯,虽然任命他的诏书尚未到达,他还是率众抗敌。 | 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又谙熟战略。与卢循决战前,为激励将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财产作为奖赏;交战时他又巧用火攻烧毁敌方一应战舰,大获全胜。 | D.杜慧度生活俭朴,治事有方。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弹弹琴,读读《庄》《老》。而为政却细致绵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饥荒,常以私人薪俸赈济灾民。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杜慧度,是交阯人。祖籍京兆。他曾祖父杜元,任宁浦太守,于是迁居交阯。他父亲杜瑗,字道言,在州府做官,做过日南、九德、交阯太守。当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敢健壮有权力,用威势控制交州。李逊听说刺史滕遯之要到了,便分派他的两个儿子截断水陆要道。杜瑗收集人马***掉李逊,交州境内得以安宁。杜瑗被任命为龙骧将军。滕遯之在交州十几年,和林邑国之间多次互相攻击征伐。滕遯之将回到北方,林邑王范胡达攻克日南、九德、九真三郡,于是围攻州城。当时滕逐之已经走远了,杜瑗和他的第三个儿子杜玄之竭尽全力防守,设谋划策,经多次交战,大败敌人。连战皆胜,所以范胡达逃回林邑。朝廷于是任杜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卢循反叛占据广州,派使者交结杜瑗,杜瑗将来人斩首。义熙六年,杜瑗八十四岁去世。杜慧度,是杜瑗的第五个儿子,开始时是州的主簿,流民督护,接着升任九真太守。杜瑗去世,府州官吏们认为交州与敌寇相邻,不应空缺刺史的职位,共同推举杜慧度代管交州府中事务,杜慧度坚决推辞不接受。义熙七年,朝廷任命杜慧度为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诏书还未抵达,当年春天,卢循袭击攻破合浦郡,直接向交州进发。慧度于是率领文武将士六千人抗拒卢循的军队,活捉卢循长史孙建之。卢循虽然失败,其残余军队还有三千人,都是久经战斗的老兵。六月庚子这天,卢循清晨到达南津,命令三军攻入城中才能吃饭。杜慧度把宗族的私有财产全部拿出来充当部众的奖励、赏赐。杜慧度亲自攀上高船,交战时,发射火箭和雉尾炬(古代火攻用的一种兵器),步兵则在两岸猛烈射击敌人,卢循的舰船都燃烧起来,顷刻之间大败而逃,卢循被箭射中掉入水中淹死。将卢循和他的父亲卢嘏,以及卢循的两个儿子斩首,把他们的首级送到京城。杜慧度被封为龙编县侯,享受一千户租税待遇。高祖登位做皇帝,杜慧度晋升官爵为辅国将军。当年,杜慧度率领文武将士一万人南征林邑国,***死了林邑国的大半士兵,而宋前前后后被林邑国掠走的财物都归还了。林邑国王请求投降,并且交纳牲口、大象、金银、木棉等,于是放过林邑国。杜慧度穿布衣,吃素菜,俭约朴素,擅长弹琴,很喜欢读《庄子》《老子》。在州内禁止并断绝过分的、不合礼制的祭祀,广修学校,荒年之际人们没饭吃,就用个人的俸禄赈济人们。在管理上很严密,好像治家一样,从此声威恩泽及于全境,邪恶偷盗之事不再发生,以至于城门夜不关闭,路不拾遗。少帝景平元年去世,享年五十岁。 |
阅读《兰亭集序》,完成后面各题(每题2分,共计4分)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故列叙时人列:依次 | B.不能喻之于怀喻:明白 | C.亦将有感于斯文斯:这、此 | D.临文嗟悼临:将要 | 小题2:下列“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②不能喻之于怀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 ④纵一苇之所如A.①④/②/③ | B.①③/②/④ | C.①/③/②④ | D.①②/③/④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