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送同年孟与时之任成都序 归有光安定孟与时与余为同年进士,而以余年差长,常兄事之。余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与时独心推让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送同年孟与时之任成都序 归有光安定孟与时与余为同年进士,而以余年差长,常兄事之。余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与时独心推让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送同年孟与时之任成都序 
归有光
安定孟与时与余为同年进士,而以余年差长,常兄事之。余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与时独心推让之,出于其意诚然也。与时以选为成都推官,余亦为令越中,将别,无以为与时赠者。惟推府为郡司理,儒者能道,前世论刑之说详矣。
余读《尚书》古文:“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此今世所用孔氏书语也。而伏生今文以“恤”为“谧”,汉儒传之。而太史公《本纪》云:“惟刑之静哉!”“静”即“谧”也。自古论刑取其要,未有“静”之一言为至。此真圣人之语,余以是为与时告焉。
余生吴中,独以应试经行齐、鲁、燕、赵之郊,尝慕游西北,即无繇而至。与时自安定往来长安中,又从太行山以来京师。今又官蜀中,行邛崃九折坂,览剑阁石门之胜,岂不亦壮哉!昔王介甫初仕大名为司理,而韩魏公为守,尝告以“君年少,当读书不当专以吏事”。而介甫实未尝不读书也,以此恨韩公为不知己,而韩公之意则美矣。故余于与时,尤望于吏治之暇,无忘学古之功。
孔子曰:“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往时张文隐公尝为余言:“今时人材,惟赵孟静在史馆难得。”嘉靖二十九年,虏骑薄都城。公卿会内廷,先生独申大议,至廷骂阿党,风节凛然,有汲长孺所不及者,京师人至今能道之。赵先生,成都人也。余故为文隐公所知,而赵先生以是亦知余,顾无繇一见之。士之相知,岂在见不见哉!然余怀之久矣。而羡与时之获见先生也,而又以喜与时之得师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钦:钦佩。
B.自古论刑取其    要:要旨。
C.览剑阁石门之     胜:胜景。
D.虏骑都城薄:迫近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独应试经行齐、鲁、燕、赵之郊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B.韩魏公为守母立于兹
C.故余与时至激义理者不然
D.而羡与时获见先生也且夫水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归有光好古文却不愿与当时写古文的人交往,却因孟与时的真诚而同他交好。归有光为了表示感激,不想用有关推官的言论作给孟与时的离别赠言。
B.孔子的古文《尚书》、伏生的今文《尚书》以及太史公《本纪》三本书对刑罚态度的用词不一样,其实意思是一样的,就是要求推官的态度要严肃,要以实现“静”为其终极目的。这其实也体现了归有光的一种“爱民”思想。
C.归有光讲述王介甫和韩魏公的故事,是要规劝孟与时不能只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还要在闲暇时间像古人一样勤奋读书。
D.归有光最后一段提到赵孟静,通过具体的事例赞扬他高风亮节的品格,并提醒孟与时:要敬重赵孟静先生一类的贤士。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3分)
(2)余故为文隐公所知,而赵先生以是亦知余,顾无繇一见之。(3分)
(3)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呼?(4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1)在这个国家,(要)侍奉那些贤明的大夫,以那些仁义的士人为友。
(2)我从前被文隐公知晓,而赵先生因此也知道我,只是没有机会与他见一面。
(3)如今少卿您却用推荐贤士来教导我,恐怕跟我私下的愿望相违背了吧?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钦:敬,《史记选读》中第九页《太史公自序》书下注释。这里解释“钦佩”文意不通,根据上下文可以解释为“谨慎”,第七题B选项有提示。
小题2:
试题分析: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因为/用;表并列/你的;对,对待/表被动)
小题3:
试题分析:原因是“前世论刑之说详矣”。
小题4:
试题分析:第一句“是”(1分)、定语后置(1分)、“友”(1分)。第二句被动句(1分)、“繇”(1分)、句意(1分)。第三句“乃”(1分)、介宾短语后置(1分)、“无乃……乎”(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安定的孟与时与我是同一科考的进士,而由于我年纪稍微长一些,(他)常常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我。我爱好古文,然而不与当世写古文的人苟合,独独与时真心推崇礼让我,是出自于他内心的真诚。与时因为授职成为成都推官,我也成为越中的县令,将要分别,没有什么东西拿来赠送给与时。只是推官是郡里主管刑狱的司理参军,读书人能说的,前世论述刑法的学说已经很详细了。
我读《尚书》古文(秦始皇焚书时,秦朝博士伏胜将《尚书》藏于壁中,后发现所藏“亡数十篇”仅剩下二十九篇。汉初朝廷派遣晁错去听伏胜讲授,用当时的官方文字隶书来纪录,记录下来的本子被称为《今文尚书》;《古文尚书》是汉武帝时在孔子塌坏的故宅壁中发现的,用古文书写,比今文《尚书》多十六篇,晋永嘉之乱时,《古文尚书》亡佚。):“谨慎呀,谨慎呀,使用刑罚要十分谨慎呀!”这是当世所用的孔氏《尚书》中的话。而伏生的今文《尚书》把“恤”改为“谧”,汉代的儒生传授它。太史公在《本纪》里说:“惟刑之静哉!”“静”就是“谧”。 选取自古以来论述刑罚的要旨,没有像“静”这一字好到极点。这是真正的圣人的话,我把这句话作为对孟与时的劝告。
我出生在吴中,独独因为参加科举考试经过齐、鲁、燕、赵的郊区,曾经很想游览西北地区,只是没有机会去。与时从安定来到长安,又从太行山来到京师。如今又到蜀中为官,行经邛崃的九折坂,游览过剑阁和石门的胜景,难道不也壮伟吗!昔日王介甫(王安石)开始在大名担任司理,而韩魏公(韩琦)为太守,曾用“你年少,应当读书不应专心于官事”告诫他。而王介甫实际上未尝不读书,因此为韩魏公不了解自己而感到遗憾,而韩魏公的心意却是好的。所以我对于与时,十分希望在公务之余,不要忘记学习古人的勤奋。
孔子说:“在这个国家,(要)侍奉那些贤明的大夫,以那些仁义的士人为友。”过去张文隐曾对我说:“如今的人才,只有在翰林院的赵孟静是难得的人材。”嘉靖二十九年,鞑靼的骑兵迫近都城。公卿汇聚在内廷,先生独自表达激烈的主张,到内廷叱骂阉党,高风亮节,正气凛然,有汲长孺(汲黯)所比不上的地方,京城的人至今都能娓娓道来。赵先生是成都人。我从前被文隐公知晓,而赵先生因此也知道我,只是没有机会与他见一面。士人相知,哪里在见面与不见面啊!然而我心里想念他很久了。于是羡慕与时能与赵先生相见,更又为与时得到一名老师而高兴。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  ②坟典:《三坟》《五典》的简称,泛指古籍。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积至数十,辄一之扣:扣问
B.安于贫贱,不人之知蕲:通“祈”,求
C.客有就访,亦欣然纳延:招请
D.辞之卒: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妄人接失其所,不知
B.不蕲人知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C.邑人所敬身死人手,天下笑者,何也
D.邻里或薄少致馈木欣欣向荣
小题3: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组是
①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   
②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   
④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⑤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⑥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④⑤⑥D.③④⑥
小题4: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讨价还价,买其他东西也是这样。大家慢慢信服他,不欺骗他。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3分/题,共15分)
孟轲受业于子思,既通,游于诸侯,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然终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寻。尝仕于齐,位至卿,后不能用。孟子去齐,尹士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禄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①,是何濡滞也?”轲曰:“夫尹士乌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诸。王如改之,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鲁平公驾,将见孟子,嬖人臧仓谓曰:“何哉,君所谓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乐正子②曰:“克告于君,君将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之所能也。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又绝粮于邹、薛,困殆甚,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仲尼之意,作书中外十一篇,以为“圣王不作,诸侯恣行,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于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也。吾为此惧,闲先王之道,距杨、墨,放淫辞,正人心,熄邪说,以承三圣者。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梁惠王复聘之,以为上卿。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穷通》)
【注】①昼:齐国邑名。②乐正子:即乐正克,孟子弟子,当时在鲁国做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人有臧仓者沮君             嬖:宠幸
B 是邪说民,充塞仁义也        诬:陷害
C 不故去                      遇:被赏识
D 杨、墨,放淫辞              距:抵制
小题2:下列选项中分别表现孟子在宣扬孔子学说过程中的“穷”与“通”的一组是
A 绝粮于邹、薜                          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寻
B 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梁惠王复聘之,以为上卿
C 受业于子思                            尝仕于齐,位至卿
D 鲁平公驾,将见孟子                    识其不可,然且至
小题3: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天下之言不归杨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2)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题,共6分)
①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②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3分/题)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脩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脩其天爵,以要①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注】①要:通“邀”,求取,追求。
小题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爵”指仁义忠信等,孟子认为这些是天然值得尊崇的。
B.“人爵”则是偏重于物质的、外在的爵位,完全靠人委任、封赏或世袭取得。
C.“天爵”、 “人爵”思想,与其“仁政”、“性善”、“致仕”等思想贯通为一体,是孟子思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D.孟子所谓的“天爵”,是一个追求的过程、修炼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而逐渐形成完美人格的过程。
小题2:这段话主要讲了“天爵”“人爵”,请根据选段谈谈你对“天爵”和“人爵”的看法。
小题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曹操大军追来,张飞巧设疑兵,使曹军莫知虚实而不敢轻进。张飞横矛立马桥头,面对桥西的曹军,发出三声巨雷般的断喝,竟然将曹操的一员大将夏侯杰吓得肝胆碎裂,坠马而死,一时乱了曹军阵脚。曹操几十万大军被吓退。
B.鲁肃向刘备讨荆州,孔明借口荆襄九郡是刘表地盘,刘表虽死,其子刘琦尚在,刘备以叔辅侄为由,将鲁肃赶了回去。
C.关羽见赵云、张飞双双立功,便带领五百人马来攻长沙,与老将黄忠展开激战。在阵前黄忠的战马马失前蹄,关羽刀下留情,作为回报,黄忠对关羽箭下留情。太守韩玄大怒,要***黄忠,最后魏延***了太守,献了城池。
D曹操急率人马撤退,在奔往乌林的路上,被吕蒙追***;在去合淝的路上又被太史慈、陆逊伏击;在往彝陵逃命时,又先后被赵云、张飞冲***,曹操被***得胆战心惊。华容道遇关公,关羽念及旧情,放过曹操。
小题4: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曹操派人招降西凉州的马腾,想让马腾南下征讨孙权。曹操为笼络马腾,特向汉献帝上表,封马腾为卫尉,并将其家属迁入邺城,便于控制。又拜马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
B.由于天热难耐,刘备军马从猇亭一直排到川口,前后扎下四十个营寨,接连七百余里。白天旌旗蔽日,晚上火光映天。刘备每天派入挑战,陆逊只令坚守,不准出迎。刘备焦躁不安。夏天炎热,刘备将营寨移到树林中阴凉之处。
C.孟获第六次被放回后,请来了乌戈国的藤甲军,孔明将藤甲军诱入盘蛇谷,把藤甲军全部抓获,孟获第七次被擒。至此,孟获终于心服。诸葛亮封孟获为王,并归还所有夺取的土地。南蛮从此臣服,发誓永不再反。蜀国南方从此平定下来。
D.诸葛亮回到汉中,想起刘备临死时曾嘱咐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的话,感慨自己用人不慎,误了蜀国大事。马谡自缚后前来请罪,为了严明军纪,孔明挥泪斩马谡,马谡死时年仅三十九岁。诸葛亮又上表刘禅,自贬三级。
小题5:简答题(5分,只选做一题)(5分)
(1)“吾放夏侯楙如放一鸭,吾得姜伯约如得一凤”,这是诸葛亮对赵云所说的话。这“一凤”是谁?诸葛亮是如何用计“得一凤”的?请简述。
(2)曹操曾经梦见“三马同槽”,是哪“三马”?他们是如何“诈病赚曹爽”的?请简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也。好读书,善击剑。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绶,皆距不受。绍死,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
畴常忿乌丸昔多贼***其郡冠盖,有欲讨之意而力未能。建安十二年,太祖北征乌丸,未至,先遣使辟畴,又命田豫喻指。畴戒其门下趣治严。门人谓曰:“昔袁公慕君,礼命五至,君义不屈;今曹公使一来而君若恐弗及者,何也?”畴笑而应之曰:“此非君所识也。”遂随使者到军,署司空户曹掾,引见谘议。明日出令曰:“田子泰非吾所宜吏者。”即举茂才,拜为蓨令,不之官,随军次无终。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虏亦遮守蹊要,军不得进。太祖患之,以问畴。
畴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旧北平郡治在平冈,道出卢龙,达于柳城;自建武以来,陷坏断绝,垂二百载,而尚有微径可从。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默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①之首可不战而禽也。”太祖曰:“善。”乃引军还,虏候骑见之,诚以为大军去也。太祖令畴将其众为乡导,上徐无山,出卢龙,历平冈,登白狼堆,去柳城二百余里,虏乃惊觉。单子身自临阵,太祖与交战,遂大斩获,追奔逐北,至柳城。军还入塞,论功行封,封畴亭侯,邑五百户。畴固让。太祖知其至心,许而不夺。
辽东斩送袁尚首,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太祖亦不问。畴尽将其家属及宗人三百余家居邺。太祖赐畴车马谷帛,皆散之宗族知旧。从征荆州还,太祖追念畴功殊美,恨前听畴之让,曰:“是成一人之志,而亏王法大制也。”于是乃复以前爵封畴。畴上疏陈诚,以死自誓。太祖知不可屈,乃拜为议郎。年四十六卒。
(节选自《三国志·田畴传))
[注]①蹋顿:三郡乌丸部族的首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深险平敞地而居营:驻扎
B.畴常忿乌丸昔多***其郡冠盖贼:残忍
C.不战而禽:捉住
D.太祖知其至心,许而不夺:使改变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田畴“有政治远见”的一组是(3分)
①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绶,皆距不受     ②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
③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                     ④畴戒其门下趣治严
⑤太祖赐畴车马谷帛,皆散之宗族知旧          ⑥畴上疏陈诚,以死自誓
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②④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畴率领整个家族以及归附他的人员共几百人进入徐无山,亲自耕种来养活自己的父母。因为百姓归附他,所以几年间就达到了五千多户。
B.太祖北征乌丸的时候,自己还未到,就先派遣使者征召田畴,又命令田豫委婉说明意图。田畴欣然从命,告诉他的门客赶快整治行装。
C.田畴欲借曹军之力消灭乌丸,当时盛夏霪雨不停,道路泥泞,敌扼守险要。他于是献妙策,做向导,出其不意擒蹋顿、胜乌丸。
D.为报答袁尚征召赏识之恩,田畴冒着生命危险,吊祭袁尚,太祖并未责难。太祖所赐之物,田畴都分发给宗族知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日出令曰:“田子泰非吾所宜吏者。”即举茂才,拜为蓨令,不之官,随军次无终。(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祖追念畴功殊美,恨前听畴之让,曰:“是成一人之志,而亏王法大制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以恪为左辅,休右弼,谭为辅正,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而谢景、范慎、刁玄等皆为宾客,于是东官号为多士。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
立凡二十一年,年三十三卒。临终,上疏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诸葛瑾、步骘忠于为国,通达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谥登曰宣太子。
(节选自《三国志·孙登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铨秀士,以为宾友简:选拔。
B.登待接寮属,用布衣之礼略:简略。
C.与恪等同舆而载或:或者。
D.辞对不服,从者欲之捶:殴打。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孙登待人接物态度的一组是(3分)
①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 ②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
③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④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
⑤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             ⑥从者欲捶之,登不听
A.①③⑥B.②③④C.①⑤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登平易近人,身边人才济济。身为太子的孙登用平民的礼节对待下属幕僚,曾与他们同乘一车,同睡一床;被立为皇太子后,身边的人才更多。
B.孙登关心百姓利益,不扰民。他外出打猎,经常远远避开百姓良田,以免踩踏庄稼;休息时找空闲的地方,以免烦扰百姓。
C.孙登讲究孝道,对母亲恭敬、孝顺。对母亲派人送来的衣服,他一定先沐浴然后再穿,以表示恭敬;父亲要立他为太子,他则坚决要求先立生身母亲为皇后。
D.孙登关心国事,临终上疏颇有见地。孙登盛年而卒,死前上书孙权,对治国用人等多有忠恳建议,其中提出国家的政令应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分)
(1)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2) 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