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征晨夜省视之。元伯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子征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 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时诸生长沙陈平子亦同在学,与式未相见。而平子被病,将亡,谓其妻曰:“吾闻山阳范巨卿,烈士也,可以托死。吾殁后,但以尸埋巨卿户前。”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既终,妻从其言。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乃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于临湘。长沙上计掾史到京师,上书表式行状。三府并辟,不应。 (《后汉书·独行列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二人并告归乡里四美具,二难并 | B.尔何相信之审邪审容膝之易安 | C.后元伯寝疾笃则刘病日笃 | D.时式出行适还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范式是位信士的一组是( ) (3分) ①至其日,巨卿果到 ②子未我忘,岂能相及 ③投其葬日,驰往赴之 ④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于临湘 ⑤省书见瘗,怆然感之 ⑥三府并辟,不应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范式跟张劭关系很好,两人分别时,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要去拜见他的母亲,并看望他的孩子。 | B.元伯请求母亲设宴款待范式,但母亲对两年之约有所疑虑,元伯对范式的肯定打消了母亲的疑虑。 | C.张劭托梦给范式说自己要在某天死去,某时下葬,埋怨范式忘了自己,不来奔丧。范式醒来后忍不住悲叹流泪。 | D.陈平子与范式同在京师太学学习,虽然二人素昧平生,但陈平子认为范式是个可以把身后事相托的义士。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答: (2)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 答: |
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1)元伯把事情全部告诉母亲,请她准备好饭食来等候范式(巨卿)。(意思译对得1分,“具”“以”译对各得1分) (2)于是撕开一块白绸写信,来送给巨卿。(意思译对得1分,“素”“遗”译对各得1分) |
解析
小题1:(“笃”,病重的意思。A项前者是“一起”的意思,后者是“具备”的意思;B项前者是“确切”的意思,后者是“明白、知道”的意思;D项前者是“恰好”的意思,后者是“到”的意思) 小题1:(②是张劭对范式的希望,⑤是说范式看了陈平子的遗书和坟墓后的反应,⑥是说范式不去当官) 小题1:(“埋怨范式忘了自己,不来奔丧”错,文中说“子未我忘,岂能相及”) 小题1: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人。年轻时在太学读书,是儒生,和汝南郡张劭是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请假回家乡,(分别时) ,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该回来的时候,我将前往贵府拜见你的母亲大人,并看望你的孩子。”两人互相约好日期。后来约好的日期将要到了,张劭把这件事详细告诉了母亲,请求母亲准备酒食等待范式的到来。张劭的母亲说:“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话,你怎么会如此肯定地相信呢?”张劭回答说:“范式是讲信用的人,肯定不会违背约定的。”张劭的母亲说:“如果真是那样,当然得替你们准备酒食。”约定的日子到了,范式果然前来赴约,登堂拜见张劭母亲后,接着开怀畅饮,兴尽才离开。 后采张劭病重卧床,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征早晚都去探望他。张劭临终时叹息道:“可惜见不到我生死之交的老朋友了!”殷子征说:“我和君章倾心与你结交,这不算死友,还想找谁呢?元伯说:“你们两位,只是我的生友。山阳郡的巨卿,则是我所说的死友。”不久张劭死了。范式(有一天)忽然梦见张劭带着着帽子,垂着帽带,拖着鞋子喊他:“巨卿,我在某一天死.会在某时埋葬,永远命归黄泉。我知道你没有忘记我,希望你能赶得上我的葬礼!”范式猛然醒来,不由得悲叹流泪。(第二天)便将晚上做的梦全部告诉太守,请求前去奔丧。范式便穿上了朋友死后应穿的丧服,算着埋葬他的那一天,骑马前往奔丧。范式到后,拍着灵柩说:“元伯你走吧!你我生死异路,从此永别。”范式于是留住在坟旁,给张劭修坟种树,这样以后才离开。 张劭后来到了京师,进太学学习。当时儒生长沙陈平子也同在太学,不认识范式,陈平子得病将死,对他的妻子说“:我听说山阳范巨卿是一位义士,可以把身后事托给他。我死后,只须把尸体埋在巨卿户前就好了。”于是撕开一块白绸写信,来送给巨卿。陈平子死后,妻子照着平子的遗嘱办了。这时范式刚好出外回来,看了陈平子的信和他的坟墓,不胜悲痛,对着平子坟墓作揖哭泣,认为平子是他的死友。于是想法护送平子的妻儿,亲自送丧回临湘。长沙上计掾史到京师,呈上奏章说明范式的事迹。三府都要征召范式,但范式没有应聘。 |
举一反三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阎典史①者,名应元,字丽亨,其先浙江绍兴人也。初,雏②发令下,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悬明太祖御容于明伦堂,率众拜且哭,士民蛾聚者万人,欲奉新尉陈明遇主城守。明遇日:“吾智勇不如阎君。此大事,须阎君来。”乃夜驰骑往迎应元。应元投袂起,率家丁四十人.夜驰入城。已乃分城而守:武举黄略守东门,把总某守南门,陈明遇守西门,应元自守北门。部署甫定’而外围合。时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列营百数,四面围数十重。会城中矢少,应元乘月黑’束藁为人"人竿~灯,立陴院间,匝城,兵士伏垣内,击鼓叫噪,若将缒城斫营者。大军惊,矢发如雨。比晓’获矢无算。又遣壮士夜缒城入营,顺风纵火;军乱,自蹂践相***死者数千。 帅刘良佐拥骑至城下,呼日:“吾与阎君雅故,为我语阎君,欲相见。”应元立城上与语。遥语应元:“弘光已走,江南无主,君早降,可保富贵。”应元曰:“某,明朝一典史耳,尚知大义。将军胙土分茅③"为国重镇,不能保障江淮,乃为敌前驱,何面目见邑义士民乎?,,良佐惭退。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愈急。梯冲死士铠胄皆镔铁,刀斧及之,声铿然,锋口为缺。城俄陷,应元率死士百人,驰突巷者八,所当***伤以千数。再夺门,门闭不得出。应元度不免,踊身投前湖’水不灭顶’遂被缚。日暮,拥至栖霞禅院。院僧夜闻大呼“速斫我”不绝口。俄而寂然,应元死。 微夫应元,固明朝一典史也,顾视其树立,乃卓卓如是!呜呼,可感也哉! (取材于清代邵长蘅《阎典史侍》) 注:①典史:官名。元始置,明清沿置,不入品阶,即“未人流”。 ②薤:通“剃”。 ③胙( zuò)分茅:指分封土地和爵位。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闰六月朔朔:农历每月十五 | B.应元投袂起袂:衣袖 | C.会城中矢少会:适逢 | D.顾视其树立顾:但是 |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为我语阎君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B.①乃为敌前驱②乃设九宾礼于廷 | C.①所当***伤以千数②皆以美于徐公 | D.①呜呼,可感也哉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时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 当时迫近城下的清军已经十万 | B.若将缒城斫营者 好像将要有人由城上缘绳而下偷袭敌营的样子 | C.锋口为缺 锋口成为了缺口 | D.微夫应元,固明朝一典史也 | 地位卑微的阎应元,本来只是明朝的一个典史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以秀才许用德和新任县尉陈明遇的言行衬托阎应元的举足轻重。 | B.阎应元设计用草人骗得了敌人的箭矢,和“草船借箭”有异曲同工之妙。 | C.明朝的降将刘良佐听了阎应元的指责顿有悔悟,面带羞愧地告退而去。 | D.阎应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英勇抗敌忠烈殉国的事迹实在可歌可泣。 | 小题5: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 世之所贵,同而贵之,谓之俗;世之所用同而用之谓之物苟违于人俗所不与苟忮于众俗所共去故人心皆殊而为行若一所好各异而资用必同此俗之所齐物之所饰。故所齐不可不慎,所饰不可不择。 (取材于《尹文子•大道上》) |
刘安世 刘安世,字器之。父航,终太仆卿。(安世)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已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今自不妄语始。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下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纵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贷利。其忠孝正直,皆则像司马光。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梁师成用事,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注1]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佑[注2]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 (《宋史》)卷三百四十五) 注:[注1] 啖:吃,引申为引诱。 [注2]元佑,宋哲宗的年号,公元1086至1094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咨尽心行已之要咨:询问。 | B.初除谏官,未拜命除:授予官职 | C.在职累岁累:劳累。 | D.则执简却立却:后退。 | 小题2: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光教之以诚 (3) 吾欲为元佑全人 (2)主上方以孝治天下 (4)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刘安世忠诚正直的一组是( ) ①登进士第,不就选 ②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③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④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 ⑤家居未尝惰容,久坐身不倾倚。 ⑥还其书不答。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初任谏官尚未接受任命时,刘安世认为任谏官要有胆识,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这样容易惹祸遭贬,因此禀告母亲,不愿就职。 | B.刘母认为谏官是天子的重臣,其夫生前竭尽全力而没能做好,鼓励其子捐身以报朝廷大恩。 | C.刘安世任谏官多年,敢于主持公道,朝廷之上人人敬畏,到了老年,名望更加显赫。 | D.本文三次提到司马光,目的是写刘安世在司马光的教诲和精神感召下,捐身报国,是一个忠孝正直的道德完美的人。 | 小题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纵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之所。(5分) 译文: (2)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5分) 译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简答题3分) 新修滕王阁记 韩 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①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②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③,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 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选自《昌黎先生文集》) [注] ①王勃作《滕王阁序》,王绪作《滕王阁赋》,王仲舒作《修滕王阁记》。后两作已失传。② 言事:指上《论佛骨表》被贬斥揭阳。③大号:年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壮其文辞壮:以……为壮,认为……壮美。 | B.窃寄目偿所愿焉窃:私下里。 | C.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燕:同“宴”,设宴席。 | D.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槛:门槛。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 B.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 | C.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 去年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 D.子其为我记之 | 王之好乐甚,而齐国其庶几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滕王阁是初唐时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官洪州都督时所建,危楼高耸,下临赣江,远览山川,俯瞰城府。后又曾改建,壮丽非凡,独为江南第一。韩愈在此正是以对滕王阁的赞美开始行文的。 | B.因为有“壮美之辞”的“序赋记等”,作者自然“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却自己的烦忧。下面笔势一转,却是“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并未能如愿前去观赏。 | C.末尾“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作者在叙事之外,又以不尽之言,寄寓了老之将至兴尽而归之意。 | D.全篇除用少数文字扼要记叙了滕王阁的修建过程外,几乎全是围绕登阁一事倾诉心向往之而不得偿愿之情,勾起读者去想象滕王阁的美。 | 小题4: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 断开。(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 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8分)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沛公已去, 间 至军中 间:从小路 | B.张良入谢谢:告罪 | C.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再:两次 | 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督:监督 | 小题2:下列对省略成分的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再拜献(之于)大王足下 | B.竖子不足与(之)谋 | C.沛公安在(军中) | D.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谢) | 小题3:下列句中划线词,与“拔剑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间至军中 | 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 王 也 | C.外连横而斗诸侯 | D.项伯***人,臣 活 之 | 小题4:对文段中的四个人物及其言行,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张良和范增分别是刘邦和项羽的谋士。 | B.张良的话,明为道歉,实为指责项羽,项羽没听出他的意思。 | C.项羽接受刘邦的礼物,这说明他非常注意外交礼节。 | D.范增看出了刘邦是项羽最大的敌人,对自己***死刘邦的计谋没有被采纳感到愤怒,所以他把刘邦的礼物打破了。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王勃的故事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①命其婿作序以夸客②,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③,汎然④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⑤,乃矍⑥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⑦,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⑧,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注释】①宿:事先。②夸客:向宾客夸耀(女婿的才能)。 ③勃:指王勃。 ④汎(fàn)然:轻松、愉快之意。 ⑤语益奇:(勃文)语益奇。 ⑥矍(jué):惊惶貌。 ⑦属(zhǔ)文:写文章。属,连缀。 ⑧寤:睡醒。 小题1:都督开始为什么对王勃的欣然接受不高兴?后来又为什么改变了态度?(3分) 小题2:文言文翻译:(共6分,每句2分) (1)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以乱易整,不武。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