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完成下列各题。(17分)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为政以德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B.何以伐为?愿无伐

文言文阅读 完成下列各题。(17分)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为政以德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B.何以伐为?愿无伐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文言文阅读 完成下列各题。(17分)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为政以德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B.何以伐为?愿无伐善,无施劳。
C.之三子告,不可君子之德风
D.其为人也孝弟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小题2: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于斯三者何先B.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C.晨门曰:“奚自?”D.吾道一以贯之
小题3:对下面《陈成子弑简公》章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A.体现了孔子恪守周礼的原则B.体现了孔子积极入世的态度
C.体现了孔子谦逊仁厚的品德D.体现了孔子坚持道义的精神
小题4:请写出从章节中提炼出的成语(2分)
(1)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分崩离析  名正言顺
解析
小题1:D弟,通“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A、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以:因为,(因为我曾经当过大夫,不敢不来报告)B、伐:攻打(为什么要攻打它呢?何以,以何,凭什么。为:表反问语气);伐:夸耀。(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C、“之”是动词“去、到”的意思。(到三子那儿,告诉他们陈成子弑简公的事。“三子”指鲁国的权臣季氏)
小题2:B 倒装句,“吾不复梦见周公久矣”。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A、“于斯三者先何”(那么在三项中会先去掉哪一项呢)C、晨门曰:“自奚?”(从哪里来) D、“吾道以一贯之”(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
小题3:C 保守落后、顽固不化。(知其不可而为之)
小题4:(1)分崩离析(2)名正言顺
举一反三
阅读《子路从而后》章,完成相应的题目。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遇丈人:         (2)植其杖而芸:        (3)欲洁其身:              
小题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止子路宿,***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2分)
(2)明日,子路行,以告。(2分)
小题3:为什么说“欲洁其身”的做法是“乱大伦”? (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庭筠,字飞卿,旧名岐,并州人,宰相彦博之孙也。少敏悟,天才雄赡,能走笔成万言。善鼓琴吹笛,云:“有弦即弹,有孔即吹,何必爨桐与柯亭也。”侧词艳曲,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才情绮丽,尤工律赋。每试,押官韵,烛下未尝起草,但笼袖凭几,每一韵一吟而已,场中曰“温八吟”。又谓八叉手成八韵,名“温八叉”。多为邻铺假手。大中末,山北沈侍郎主文,特召庭筠试于帘下,恐其潜救。是日不乐,逼暮先请出,仍献启千余言。询之,已占授八人矣。执政鄙其为,留长安中待除。出入令狐相国书馆中,待遇甚优。时宣宗喜歌《菩萨蛮》,假其新撰进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又尝问“玉条脱”事,对以出《南华经》,且曰:“非僻书,相公燮理之暇,亦宜览古。”又有言曰:“中书省内坐将军。”讥其无学,由是渐疏之。自伤云:“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徐商镇襄阳,辟巡官,不得志,游江东。宣宗微行,遇于传舍,庭筠不识,傲然诘之曰:“公非司马、长史流乎?”又曰:“得非六参、簿、尉之类?”帝曰:“非也。”后谪方城尉,中书舍人裴坦当制,忸怩含毫久之,词曰:“孔门以德行居先,文章为末。尔既早随计吏,宿负雄名,徒夸不羁之才,罕有适时之用。放***人于湘浦,移贾谊于长沙,尚有前席之期,未爽抽毫之思。”庭筠之官,文士诗人争赋诗祖饯,惟纪唐夫擅场,曰:“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庭筠仕终国子助教,竟流落而死。
(《唐才子传·温庭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才情绮丽,尤工律赋工:擅长
B.但笼袖凭几,每一韵一吟而已凭:倚靠
C.是日不乐,逼暮先请出逼:逼迫
D.徐商镇襄阳,辟巡官,不得志辟:征召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温庭筠恃才傲物、蔑视权贵的一项是(3分)
①何必爨桐与柯亭也                    ②烛下未尝起草
③非僻书,相公燮理之暇,亦宜览古      ④中书省内坐将军
⑤公非司马、长史流乎                  ⑥放***人于湘浦,移贾谊于长沙
A.①②④B.①③⑥
C.②⑤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温庭筠年少时天资聪颖有悟性,不仅下笔成章,还擅长弹琴吹笛,并且自言,只要有弦就可以弹奏出旋律,有孔就可以吹奏出音乐。
B.温庭筠文思敏捷,在考场上常常不需要灯下构思起草,时人相传,他八叉手就可以写成八韵,于是时人又称之为“温八叉”。
C.温庭筠在考场上之上常常假借邻铺的答案,大中末年,温庭筠应试,主考官为了防止他暗中求助其他考生,特地让他在帘下考试,但仍然没有防止得了。
D.温庭筠深得当时相国令狐绹赏识,常常出入国书馆,待遇很优厚,令狐绹还曾向温庭筠询问“玉条脱”的典故,但后来却慢慢疏远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时宣宗喜歌《菩萨蛮》,假其新撰进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
⑵庭筠之官,文士诗人争赋诗祖饯,惟纪唐夫擅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三国、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洲兼湖南安抚盗连起。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时虞允文当国当:主持,管理
B.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夺:改变
C.议者以聚敛闻闻:使知道
D.其直身减,民赖以济直:直接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辛弃疾“有大略”的一组是(   )  (3分)
①经度费巨方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②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
③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
④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⑤逮其责令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籴
⑥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③⑤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叶衡很器重辛弃疾,入朝为相后,极力推荐辛弃疾。辛弃疾在修建军队营房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但辛弃疾最终顶住压力,如期完成了修建工作。
B.辛弃疾督办江西赈灾工作时,抑制奸商囤积粮食,发放无息贷款,扩大粮源,最终稳定了物价,使百姓熬过了饥荒。他还慷慨地拿出米舟的十分之三帮助信州度过难关。
C.文章的结尾,运用了传奇手法。堂上急促的声音好像是辛弃疾在鸣发心中的不平,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仕途坎坷的同情。
D.辛弃疾早年就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抱负,于是投笔从戎,报效国家,但最终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能一直都没有施展的机会。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尝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复事黥布。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汉已诛布,闻平原君谏不与谋,得不诛。
平原君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家于长安。行不苟合,义不取容。辟阳侯行不正,得幸吕太后。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及平原君母死,陆生素与平原君善,过之。平原君家贫,未有以发丧,方假贷服具,陆生令平原君发丧。陆生往见辟阳侯,贺曰:“平原君母死。”辟阳侯曰:“平原君母死。何乃贺我乎?”陆贾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往税凡五百金。
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吕太后惭,不可以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辟阳侯急,因使人欲见平原君。平原君辞曰:“狱急。不敢见君。”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说之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闻。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之。今日辟阳侯诛,旦日太后含怒,亦诛君。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于帝?帝听君出辟阳侯,太后大欢。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吕太后崩,大臣诛诸吕,辟阳侯与诸吕至深,而卒不诛。计画所以全者,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
孝文帝时,淮南厉王***辟阳侯,以诸吕故。文帝闻其客平原君为计策,使交捕欲治。闻吏至门,平原君欲自***。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早自***为?”平原君曰:“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遂自刭。孝文帝闻而惜之,曰:“吾无意***之。”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使匈奴,单于无礼,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知:结交B.往税凡五百金税:赠送
C.大臣多害辟阳侯行害:害怕D.狱急,不敢见君狱:案件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②以资政殿学士行
B.①因使人欲见平原君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②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D.①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平原君“刻廉刚直”的一项是(     )
①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           ②行不苟合,义不取容
③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
④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
⑤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                     ⑥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
A.③④⑥B.①②③C.②④⑤D.①③⑥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年黥布欲谋反,找朱建商量有关问题,朱建却不畏权贵,不但不为黥布出谋划策,而且还竭力谏止。
B.辟阳侯因罪下狱,从孝惠帝到诸臣皆欲诛之。朱建威胁和利诱孝惠帝的宠臣为辟阳侯说情;吕氏集团覆灭后,朱建又为辟阳侯出谋划策,使之得以苟延残喘。
C.孝文帝时,淮南厉王诛***了辟阳侯。孝文帝听说辟阳侯的许多计谋出自朱建,便欲逮捕朱建问罪,朱建深知罪孽深重而畏罪自***。
D.朱建家境贫寒,母亲对他管教甚严,使朱建形成了“行不苟合,义不取容”的品格,朱建拒交辟阳侯就与母亲有一定关系。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
                                                                              
(2)我死祸绝,不及而身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峤传
李峤,赵州赞皇人,早孤,事母以孝闻。为儿童时,梦有神人遗之双笔,自是渐有学业。弱冠举进士,累转监察御史。时岭南邕、严二州首领反叛,发兵讨击,高宗令峤往监军事。峤乃宣朝旨,特赦其罪,亲入獠洞以招谕之,叛者尽降,因罢兵而还,高宗甚嘉之。累迁给事中,时酷吏来俊臣构陷狄仁杰、李嗣真、裴宣礼等三家,奏请诛之,则天使峤与大理少卿张德裕、侍御史刘宪覆其狱。德裕等虽知其枉,惧罪,并从俊臣所奏。峤曰:“岂有知其枉滥而不为申明哉!孔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乃与德裕等列其枉状,由是忤旨,出为润州司马。诏入,转凤阁舍人。则天深加接待,朝廷每有大手笔,皆特令峤为之。
中宗即位,峤以附会张易之兄弟,出为豫州刺史。睿宗即位,出为怀州刺史,寻以年老致仕。初,中宗崩,峤密表请处置相王诸子,勿令在京。及玄宗践祚,宫内获其表,以示侍臣。或请诛之,中书令张说曰:“峤虽不辩逆顺,然亦为当时之谋,吠非其主,不可追讨其罪。”上从其言,乃下制曰:“事君之节,危而不变,为臣则忠,贰乃无赦。赵国公李峤,不知逆顺,状陈诡计,朕亲览焉。以其早负辞学,累居台辅,忍而莫言,特掩其恶。寻起为庐州别驾而卒。有文集五十卷。(节选自《旧唐书·李峤传》)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1)梦有神人遗之双笔(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1)高宗甚嘉之(2)余嘉其能行古道
C.(1)并从俊臣所奏(2)吾从而师之
D.(1)及玄宗践祚(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1)皆特令峤为之(2)皆在衽席之下
B.(1)岂有知其枉滥而不为申明哉(2)吾尝终日而思矣
C.(1)自是渐有学业(2)游于是乎始
D.(1)宫内获其表(2)其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峤“善于临机处事”和“正直守义”的一组是(  )(3分)
A.(1)峤乃宣朝旨,特赦其罪,亲入獠洞以招谕之。
(2)峤曰:“岂有知其枉滥而不为申明哉!孔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B.(1)德裕等虽知其枉,惧罪,并从俊臣所奏。
(2)乃与德裕等列其枉状,由是忤旨,出为润州司马。
C.(1)中宗即位,峤以附会张易之兄弟,出为豫州刺史。
(2)事君之节,危而不变,为臣则忠,贰乃无赦。
D.(1)初,中宗崩,峤密表请处置相王诸子,勿令在京。
(2)然亦为当时之谋,吠非其主,不可追讨其罪。
小题4:翻译。(10分)
(1)乃与德裕等列其枉状,由是忤旨,出为润州司马。(3分)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分)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