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萧何追韩信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萧何追韩信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萧何追韩信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上曰:“若所追者谁? ”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 ”上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上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上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 ”于是上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设坛场,具礼,乃可耳具:准备,备办
B.不及以闻,自追之闻:听说
C.若亡,何也若:你
D.王素慢无礼素:一向
小题2:选出对下面活用的词分类正确的一项( )
①滕公奇其言        ②王必欲长王汉中      
③何奇之                ④何闻信亡,不及以闻          ⑤吾亦欲东耳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②④⑤
小题3:对“一军皆惊”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韩信本为楚人,未必真心归汉。
B.韩信拜为上将军,迁升太快。
C.韩信逃跑,未加惩处反升迁,出乎预料之外。
D.人人自以为得大将,未曾想到韩信。
小题4: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B.韩信随着“亡者数十人”而离去,其原因在于他看不到自己被刘邦重用的希望。
C.“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这一细节写出了萧何急于要追回韩信的迫切心情。
D.刘邦对萧何十分信任,言听计从,说明汉军的实际***是萧何而不是刘邦。
小题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4分)
译文:                                                                                                    
(2)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3分)
译文:                                                                                                    
(3)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3分)
译文:                                                                                                    
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1)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
(2)我不敢逃跑,是追逃跑的人罢了(3)我也想向东部发展,怎么能郁郁长久待在这里呢?
解析

小题1: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小题1:①③意动用法,②名词作动词,④使动用法⑤名词作状语。
小题1:与“一军皆惊”无关且真心归汉。
小题1:言听计从只能说明萧何提出的意见对刘邦影响极大。
小题1:【参考译文】
  韩信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去呀,哪里能够老闷在这个鬼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汉王说:"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汉王说:"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今天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难怪韩信要走了。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20分)
后唐庄宗过河,荆渚高季昌①谓其门客梁震曰:“某事梁祖②仅获自免,龙德③已来止求安活。我今入觐,亦要尝之。彼若经营四方,必不縻我。若移入他镇,可为子孙之福。此行决矣。”既自阙回,谓震曰:“新主百战方得河南,对勋臣夸手钞《春秋》,又竖指云:‘我于指头上得天下。’则功在一人,臣佐何有?且游猎旬日不回,中外情何以堪?吾高枕无忧。”乃筑西面罗城,拒敌之具。不三年,庄宗不守。英雄之料顷刻不差,宜乎贻厥子孙!④
【注】①高季昌:后梁时担任荆州节度使,庄宗渡黄河灭梁之后高季昌在荆州称王,建南平国。荆渚,即荆州。②梁祖:梁太祖朱全忠。③龙德:梁末帝年号。④贻:留传;遗留。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某事梁祖(       )
(2)且游猎旬日不回(       )  
(3)既自阙回(       )
(4)宜乎贻厥子孙!(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3分)
A.中外情何以堪B.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C.沛公居山东时D.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谓其门客梁震曰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龙德已来止求安活    学而不可以已 
C可为子孙之福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乃筑西面罗城        良乃入,具告沛公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彼若经营四方,必不縻我
                                                                           
(2)则功在一人,臣佐何有
                                                                          
小题5:概括高季昌入宫觐见庄宗的根本目的:(2分)
                                                                       
小题6:从高季昌的话中,概括新主庄宗的两个主要特点。(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15分)
予幼奉庭训,早游文学。年在纨绮,便受古文尚书。每苦其辞艰琐,难为讽读。虽屡逢
捶挞,而其业不成。尝闻家君为诸兄讲春秋左氏传,每废书而听。逮讲毕,即为诸兄说之。
因窃叹曰:“若使书皆如此,吾不复怠矣。”先君奇其意,于是始授以左氏,期年而讲诵都毕。
于时年甫十有二矣。所讲虽未能深解,而大义略举。父兄欲令博观义疏,精此一经。辞以获
麟已后,未见其事,乞且观余部,以广异闻。次又读《史》、《汉》、《三国志》。既欲知古今
沿革,历数相承,于是触类而观,不假师训。自汉中兴已降,迄乎皇家实录,年十有七,而
窥览略周。
但于时将求仕进,兼习揣摩,至于专心诸史,我则未暇。洎年登弱冠,射策①登朝,于是思有余闲,获遂本愿。旅游京洛,颇积岁年,公私借书,恣情披阅。至如一代之史,分为数家,其杂记小书,又竞为异说,莫不钻研穿凿,尽其利害。加以自小观书,喜谈名理,其所悟者,皆得之襟腑,非由染习。故始在总角,读班、谢②两汉,使怪前书不应有《古今人表》,后书宜为更始立纪。当时闻者,共责以为童子何知,而敢轻议前哲。于是赧然自失,无辞以对。其后见张衡、范集,果以二史为非。其有暗合于古人者,盖不可胜纪。始知流俗之士,难与之言。凡有异同,蓄诸方寸。
[注]①射策:应试。  ②谢:谢承,三国东吴人,著有《后汉书》。
小题1:作者少年时废习《尚书》而改习《左传》的原因是:(2分)
                                               。
小题2:从画线句可见史学研究工作的特点。下面几个成语中对比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韦编三绝B.披沙拣金C.寻章摘句D.穷形尽相
小题3:第一段表现作者读书涉猎之             ;
第二段侧重表现作者治学研究之             。(4分)
小题4:根据文意,下面对作者治学经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幼年已开始读班固的《汉书》和谢承的《后汉书》。
B.十一岁跟随父亲学《左传》,仅一年就诵读完毕。
C.十七岁遍览“前四史“及汉中兴以前历代正史文献。
D.二十岁参加殿试进用于朝廷,才得以遂愿专心研究史学。
小题5:作者认为“流俗之士,难与之言”,于是“凡有民间同,蓄诸方寸”。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请谈谈看法。(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文化经典阅读(6分)   
小题1: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告子上》)
[注] ①“或”同“惑”,怪。②吾如有萌焉何哉:即使大王他有善意萌发出来,我又拿他有何办法。③数:技艺。
(1)下面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孟子认为大王资质虽然不够聪明,但这不值得让人感到奇怪。
B.本段话用了“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和“羿秋诲羿”两个比喻进行论证。
C.由于大王骄奢极欲,荒废国事,因此必须好好地规劝他闭门思过。
D.孟子认为后一个学羿者态度不够端正,所以技艺远不如前一个学羿者。
(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尽心上》),孟子说的也是和上面一段话同样的道理,请你结合孟子所说的两段话,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A)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对加点词的用法及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 盘绕
B 顺流而东也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C 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名词意动 以……为伴
D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知:动词, 了解
小题2:下列句子句式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相同的一项(     )(3分)
A何为其然也?       B 固一世之雄也
C不能喻之于怀       D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3分)
①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② 生乎吾前,其闻道固先乎吾
③ 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公孙丑下》,节选)
小题4:用“/”为文中句子断句  (3分)
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小题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共10分)
(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3分)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4分)
                                                                                
(3)吾何为不豫哉?(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谓戴不胜曰: “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1)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欢楚人咻之,(2)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3)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4)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 也,(5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 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6)
【注释】 (1)傅:朱熹《集注》云:“教也。”(2)淋(xiū休):为“喧哗”。(3)挞:责打。(4)庄岳:朱熹《集注》云:“齐街里名也。”(5)薛居州: 赵注云:“宋之善上也。”(6)独:王引之《经传释词》云:“独犹将也。”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用设喻的方法反问戴不胜,楚国大夫的儿子要学会说齐国话,是找齐国的人来教他好呢,还是找楚国的人来教他好呢?
B.孟子认为如果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却有许多楚国人在他周围用楚国话来干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要求他说齐国话,那也是不可能的。
C.同样的道理,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龄大小的还是地位高低的都居住在薛居州那里,那么君王和谁去做坏事呢?
D.如果国君周围多是好人,那么国君也就会和大家一起向善做好事。相反,如果国君周围多是坏人,那么国君也就难做好人了。
(2)请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接受教育与学习环境的关系。(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