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朱佑字仲先,南阳宛人也。少孤,归外家复阳刘氏,往来春陵,世祖与伯升皆亲爱之。伯升拜大司徒,以佑为护军。及世祖为大司马,讨河北,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朱佑字仲先,南阳宛人也。少孤,归外家复阳刘氏,往来春陵,世祖与伯升皆亲爱之。伯升拜大司徒,以佑为护军。及世祖为大司马,讨河北,复以佑为护军,常见亲幸,舍止于中。佑侍宴,从容曰:“长安政乱,公有日角之相,此天命也。”世祖曰:“召刺奸收护军!”佑乃不敢复言。从征河北,常力战陷阵,以为偏将军,封安阳侯。世祖即位,拜为建义大将军。建武二年,更封堵阳侯。冬,与诸将击邓奉于淯阳,佑军败,为奉所获。明年,奉破,乃肉袒因佑降。帝复佑位而厚加慰赐。遣击新野、随,皆平之。 延岑自败于穰,遂与秦丰将张成合,佑率征虏将军祭遵与战于东阳,大破之,临阵斩成,延岑败走归丰。佑收得印绶九十七。进击黄邮,降之,赐佑黄金三十斤。四年,率破奸将军侯进等围秦丰于黎丘,破其将张康于蔡阳,斩之。帝自至黎丘,使御史中丞李由持玺书招丰,丰出恶言,不肯降。车驾引还,敕佑方略,佑尽力攻之。明年夏,城中穷困,丰乃将其母、妻、子九人肉袒降。佑槛车传丰送洛阳,斩之。大司马吴汉劾奏佑废诏受降,违将帅之任,帝不加罪。佑还,与骑都尉臧宫会击延岑余党阴、酂、筑阳三县贼,悉平之。[:学科 佑为人质直,尚儒学。将兵率众,多受降,以克定城邑为本,不存首级之功。又禁制士卒不得虏掠百姓,军人乐放纵,多以此怨之。九年,屯南行唐拒匈奴。十三年,增邑,定封鬲侯,食邑七千三百户。 十五年,朝京师,上大将军印绶,因留奉朝请。佑奏古者人臣受封,不加王爵,可改诸王为公。帝即施行。又奏宜令三公并去“大”名,以法经典。后遂从其议。二十四年,卒。 (取材于《后汉书.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祖与伯升皆亲爱之爱:宠幸。 | B.佑为人质直,尚儒学尚:崇尚。 | C.以克定城邑为本克:攻下。 | D.以法经典法:法律。 | 小题2:下列语句分编四组,最能表现朱佑“攻城略地”的一组是 ( ) ①从征河北,常力战陷阵 ②遗击新野、随县、皆平之 ③佑率征虏将军祭遵与战于东阳,大破之 ④率破奸将军侯进等围秦丰于黎丘,破其将张康于蔡阳 ⑤槛车传丰送洛阳 ⑥与骑都尉臧宫会击延岑余党阴、酂、筑阳三县贼,悉平之。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佑为人质朴正直,崇尚儒学。率领部队,多次接受投降,以攻克平定城镇为根本,不思***敌的功劳。 | B.朱佑军令严明,善于指挥将领联合作战,曾率领祭遵、侯进和臧宫等将领攻城略地,屡建战功。 | C.世祖曾派人试图劝降秦丰,被秦丰拒绝,后来秦丰战败,携妻儿老母投降,世祖也没有加罪于他。 | D.朱佑在任奉朝请时,曾进谏希望皇上能进行一些诸如“改诸王为公”“令三公并去“大”名”的变革,被采纳。 |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年,奉破,乃肉袒因佑降。 (2)又禁制士卒不得虏掠百姓,军人乐放纵,多以此怨之。 |
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 (1)第二年,邓奉被打败,于是脱衣露体通过朱佐投降世祖。( (2)又禁止士兵抢劫百姓,军人喜欢放纵胡为,大多因此怨恨他。 |
解析
小题1:法:效法。错误答案多为A,“世祖与伯升皆亲爱之”和后文“常见亲幸”一致。 小题2:①主要突出其英勇善战;⑤受降之后交皇上处理 小题3:“世祖也没有加罪于他”错。 小题4: (1)大意1分,句式1 分,“明年”“乃”“因”各1分,共5分。 (2)大意1分,“禁制”“乐”“以”“之”各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朱佑字仲先,是南阳宛县人。少年丧父,回外婆复阳刘家,来往舂陵,世祖(刘秀)与伯升都亲近宠幸他。伯升任大司徒,任用朱佑为护军。等刘秀做大司马,征讨河北,又任朱佑为护军,常常被亲近宠幸,居留于中军营中。朱佑陪刘秀吃饭时,认真地说:“长安政治混乱,您额中隆起有帝王之相,这是天命。”刘秀说:“叫刺奸将军逮捕护军!”朱佑才不敢再说。跟随刘秀征战河北,经常全力奋战冲破敌阵,任他做偏将军,封安阳侯。刘秀登位,拜任为建义大将军。建武二年,改封堵阳侯。这年冬,和各位将领攻打邓奉于淯阳,朱佑部队失败,被邓奉俘获。第二年,邓奉被打败,于是脱衣露体靠朱佑投降世祖。世祖又恢复朱佑的官位并厚加抚慰赏赐。派他攻打新野、随县,都平定了。 延岑自从在穣县战败后,就和秦丰的将领张成会合,朱佑率领征虏将军祭遵和他们在柬阳交战,大败他们,在战阵上***死张成,延岑战败逃走依附秦丰。朱佑缴获官印九十七枚。进军攻打黄邮,使他投降,赐朱佑黄金三十斤。建武四年,率领破奸将军侯进等把秦丰包围在黎丘,在蔡阳打败他的将领张康,***死张康。世祖亲自到黎丘,派御史中丞李由拿诏书招降秦丰,秦丰口出恶言,不肯投降。世祖返回,嘱咐朱佑计策,朱佑全力攻秦丰。第二年夏,城中困厄,秦丰才带着母亲妻子儿女共九人脱衣露体投降。朱佑用囚车通过驿站把秦丰送到洛阳,皇上处死了他。大司马吴汉弹劾朱佑废弃诏书接受投降,违背了将帅的职责,世祖不怪罪。朱佑返回,和骑都尉臧宫会师攻打延岑的余党阴县、邓县、筑阳三县的贼兵,全部平定了他们。 朱佑为人质朴正直,崇尚儒学。率领部队,多次接受投降,以攻克平定城镇为根本,不思***敌的功劳。又禁止士兵抢劫百姓,军人喜欢放纵胡为,大多因此怨恨他。建武九年,屯扎南行唐抵御匈奴。建武十三年,增加封邑。定封鬲侯,食邑七千三百户。 建武十五年,到京城朝见,交上大将军官印,接着留在京城任奉朝请。朱佑上书说古代臣子受封,不加王的爵位,可以改各位王为公。皇上立即实行。又上书说应当让三公都去掉“大”的称呼,以效仿古代经典。后来便采纳他的建议。建武二十四年,去世。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贞观正要·任贤 魏征,巨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内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 隐太子①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②,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 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工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帝极欢,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十七年,遂授太子太师,知门下事如故。征自陈有疾,太宗谓曰:“太子宗社之本,须有师傅,故选中正,以为辅弼。知公疹病,可卧护之。”征乃就职。寻遇疾。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 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注】①隐太子:唐高宗李渊长子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封他为息王,谥“隐”,史称“ 隐太子”。 ②中钩:春秋时,齐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管仲辅佐公子纠。一次,管仲用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袋钩。后公子小白获胜, 即位,是为齐桓公,他以管仲为相。 小题1: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访:询问 B、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雅:文雅 C、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益:增补 D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加:比得上 小题2: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唐太宗胸襟宽广的一组是 ①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 ② 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 ③ 卿罪重于中钩,我任卿逾于管仲 ④ 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⑤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 ⑥ 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小题3: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组是A.魏征本是李世民的政敌,在太子李建成被***后,他知耻后勇,累累犯言直谏以打消李世民对他的疑虑,后来成为“贞观之治”的名臣。 | B.魏征归附李世民后,觉得遇见了知己之主,因而对以前的所为感到惭愧难当,决心效忠李世民,竭智尽忠。 | C.李世民认识到“ 载舟覆舟”的道理,也认识到人心的可贵,他才把本来属于敌人营垒的魏征收来为己所用。 | D.文中的李世民是一位以知人善任而著称的贤君。这段文字表明李世民任人唯贤,心胸宽广,即使魏征这样来自敌对营垒的人也能不计前嫌,委以重任。 | 小题4:画线的几个句子(10分) (1)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4分) (2)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 ( 3分) (3)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3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世为农家,九岁能文,毕士安见而器之。太平兴国八年擢进士,知长洲县。同年生罗处约时宰吴县,日相与赋咏,人多传诵。端拱二年,太宗亲试贡士,召禹偁,赋诗立就。上悦曰:“此不逾月遍天下矣。”即拜左司谏、知制诰。未几,判大理寺,庐州妖尼道安诬讼徐铉,道安当反坐①,有诏勿治。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坐贬商州团练副使。四年,召拜左正言,上以其性刚直不容物,命宰相戒之。 至道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知审官院。诏命有不便者,多所论奏。(太祖)孝章皇后崩,迁梓宫②于故燕国长公主第,群臣不成服。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坐谤讪,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 初,禹偁尝草《李继迁制》,继迁送马五十匹为润笔,禹偁却之。及出滁,闽人郑褒徒步来谒,禹偁爱其儒雅,为买一马。或言买马亏价者,太宗曰:“彼能却继迁五十马,顾肯亏一马价哉?”移知扬州。真宗即位,迁秩刑部,会诏求直言,禹偁上疏言五事,疏奏,召还,复知制诰。尝作《三黜赋》以见志,其卒章云:“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 后知黄州。咸平四年,州境二虎斗,其一死,食之殆半。群鸡夜鸣,经月不止;冬雷暴作。禹偁手疏,引《洪范传》陈戒,且自劾。上遣内侍乘驲③劳问,醮禳④之,询日官,云:“守土者当其咎。”上惜禹偁才,是日命徙蕲州。禹偁上表谢,有“宣室鬼神之问,不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止期身后”之语。上异之,果至郡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 禹偁词学敏赡,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其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故屡见摈斥。所与游必儒雅,后进有词艺者,极意称扬之。 (节选自《宋史·王禹偁传》) 【注】①反坐:对诬告者处以刑罚。 ②梓宫:皇帝或皇后的棺材。 ③驲(rì):古代驿站用的马车。 ④醮禳(jiào ráng):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毕士安见而器之器:器重 | B.召禹偁,赋诗立就就:完成 | C.尝作《三黜赋》以见志见:表现,表明 | D.禹偁上表谢谢:推辞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禹偁“直躬行道”性格的一组是 ( ) ①禹偁抗疏雪铉,请论道安罪 ②上以其性刚直不容物,命宰相戒之 ③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 ④闽人郑褒徒步来谒,禹偁爱其儒雅,为买一马 ⑤屈于身而不屈于道兮,虽百谪而何亏 ⑥守土者当其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禹偁在文学上很有才华。他与罗处约互相赋诗唱和,诗文被很多人传诵;皇帝召禹偁赋诗,也对他的诗大加赞美,认为不出一个月此诗即可传遍天下。 | B.王禹偁性格刚直。庐州妖尼道安诬告徐铉,道安应当反坐治罪,但有诏令不对其治罪。王禹偁上疏直言,为徐铉洗刷冤屈,请求判道安的罪,因此被贬。 | C.王禹偁遇事敢于发言。宋太祖的孝章皇后去世后,棺材被移放在燕国长公主的府第里,大臣们也衣衫不整,穿着随便。王禹偁对客人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 D.王禹偁勇于承担责任。在出任黄州知州时,境内有灾异之事,王禹偁亲笔写奏章,引用《洪范传》来自警,并检举自己的过失。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言买马亏价者,太宗曰:“彼能却继迁五十马,顾肯亏一马价哉?” (2)所与游必儒雅,后进有词艺者,极意称扬之。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10分) (序)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小题1:下面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为仲卿母所遣遣:休。女子被夫家赶回娘家。 | B.十三能织素素:白绢 | C.自誓不嫁誓:誓言 | D.夜夜不得息息:歇止,停息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为诗云尔 (2)为仲卿母所遣 (3)其家逼之 (4)时人伤之A.两个“为”意义不同,读音相同。两个“之”意义不同,词性相同。 | B.两个“为”意义相同,读音不同。两个“之”意义相同,词性相同。 | C.两个“为”意义不同,读音也不同。两个“之”意义不同,词性也不同。 | D.两个“为”意义相同,读音相同。两个“之”意义相同,词性不同。 | 小题3:对原文画线诗句的含义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兰芝不堪凌虐,深知被遣乃形势所趋,毅然以此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 | B.兰芝不能承受繁重的操劳,深知自己与婆婆的矛盾不可能得到缓解,愤然以此作为对婆婆的反抗。 | C.兰芝不堪凌虐,深知婆婆与自己水火不能相容,只能以此作为脱离苦海的方法。 | D.兰芝不能忍受孤苦的处境,深感在焦家当媳妇的艰难,于是以此警告丈夫和婆婆,表明自己的愤懑。 |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4分) ①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2分) 翻译: ②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2分) 翻译: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6分) 长沮、桀溺耦而耕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使子路问津焉津:渡口 | B.是鲁孔丘之徒与徒:学生 | C.耰而不辍辍:停止 | D.丘不与易也易:交换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使子路问津焉亦已焉哉 | B.是鲁孔丘之徒与恐年岁之不吾与 | C.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D.子路行以告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 小题3:翻译句子: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2分) 译文: |
文言文阅读(15分) 梓 人 传 唐 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②、规矩、绳墨,家不居砻③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值大半焉。 ”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 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 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梓人:木匠师傅。②寻引:度量长短的工具。③砻:磨刀石。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吾善度材度:计算 | B.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货:财物 | C.愿佣隙宇而处焉佣做佣人 | D.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德:感激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梓人能力高于一般工匠的一组是( )(3分) ①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 ②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 ③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 ④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 ⑤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 ⑥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看到梓人在正梁上写上他的名字,感到很吃惊,因为他知道还有其他建造的工人。 | B.作者认为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分别按照朝廷的法律规定来升降他们,一律按朝廷的制度来整顿他们与梓人建造房屋的作法是一样的。 | C.梓人虽然不会修理自己的床腿,但他在建造房屋中有很高的才能,是个能者,智者。 | D.作者通过塑造梓人的形象提出了对宰相治国的美好设想:不要事事亲自去做,而要把握方针大计,善于用人,“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而且还要制定并坚决执行既定的法规,像梓人依绳墨规矩指挥匠人、建好房屋一样。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4分) (2)、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