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送徐无党南归序序:写在文章前面的话 | B.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推:推崇 | C.言语工矣工:精巧 | D.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荣:草木开花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草木鸟兽之为物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B.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 C.其所以为圣贤者其孰能讥之乎 | D.亦因以自警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见之于言”的一组是 ①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 ②修于身者,无所不获 ③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 ④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 ⑤文章丽矣,言语工矣 ⑥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人如果能努力修炼个人操守的话,将来一定能有所成就。 | B.作者认为,颜回就是既“修之于身”,又“施之于世,见之于言”的圣贤。 | C.许多著名的文人在创作时竭尽心力,但和世人为生活忙忙碌碌没有什么区别。 | D.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不单是为赠给徐无党,同时也用来警示自己一番。 | 小题5:断句和翻译。(共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3分) ②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3分) |
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B 小题5:(1)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错2处扣1分,扣完为止,全对4分) (2)①虽然死了却能够不朽,时间越久越留存下来。 (而,1分;逾远,1分;大意1分) ②我想要挫一挫他的锐气,并勉励他思索,因此在他南归时把这些话告诉他。 (摧,1分;“告以是言”,句式1分;大意1分)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罗隐,字昭谏,钱塘人也。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乾符初,举进士,累不第。广明中,遇乱归乡里。时钱尚父镇东南,节钺崇重,隐欲依焉,进谒,投素作。镠①得之大喜,以书辟之。遂为掌书记。性简傲,高谈阔论,满座风生。好谐谑,感遇辄发。镠爱其才,前后赐予无数,陪从不顷刻相背。表迁节度判官、盐铁发运使。未几,奏授著作郎。谬初授镇,命沈崧草表谢,盛言浙西富庶。隐曰:“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 镠请隐为之,有云:“天寒而麋鹿曾游,日暮而牛羊不下。”又为贺昭宗改名表云:“左则姬昌之半字,右为虞舜之全文。”作者称赏。转司勋郎中,自号“江东生”。魏博节度罗绍威慕其名,推宗人之分,拜为叔父,尝表荐之。隐自以当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因人成事,深怨唐室。诗文凡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且介僻寡合,不喜车旅;献酬俎豆间,绰绰有余也。与顾云同谒淮南节度副使高骈,骈不礼。骈后为毕将军所***,隐有题延和阁之讥。又以诗投相国郑畋,畋有女殊丽,喜诗咏,读隐作至“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由是切慕之,精爽飞越,莫知所从。隐忽来谒,女从帘后窥见迂寝之状,自是绝不咏其诗。隐精书法,喜笔工苌风,谓日:“笔,文章货也。今助子取高价。”即以雁头笺百幅为赠,士大夫踵门问价,一致千金。率多借重如此。所著.《谗书》、《谗本》、《淮海寓言》等,并行于世。 (节选自《唐才子传》有改动) 注:①镠,音li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欲依焉,进谒,投素作素;二般的 | B.谬得之大喜,以书辟之辟:征召 | C.推宗人之分,拜为叔父,分:辈分 | D.传食诸侯.因人成事因:依靠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市,全部表明罗隐善属文的一组是 ( ) ①镠得之大喜,以书辟之 ②前后赐予无数,陪从不顷刻相背 ③隐曰:“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 ④为贺昭宗改名表云:“左则姬昌之半字,右为虞舜之全文。” ⑤即以雁头笺百蝇为赠,士大夫踵门问价,一致千金。 ⑥所著《谗书》、《谗本》、《淮海寓育》等,并行于世。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明年间,遭逢战乱,罗隐回到家乡,当时镇守东南一方、势力极大的钱镠对罗隐很是称赏,于是罗隐投靠了他。 | B.罗隐的诗文大多以讽刺为主,他不喜军事,而在祭祀、宴会等场合献诗应酬的能力却是非常高的,因此魏博节度使罗绍威仰慕罗隐,罗隐上表推荐了他。 | C.罗隐曾与顾云一同拜见淮南节度副使高骈,高骈待他们很不礼貌。高骈后来被毕将军所***,罗隐写了题延和阁的诗来嘲笑他。 | D.郑畋有个女儿非常美丽,因读罗隐的诗丽对其极为爱慕,俚在她看到罗隐相貌丑陋且不通世故的样子后,便不再咏读他的诗文了。 | 小题4:把第三题文盲文阅读材料中射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5分) (2)即以雁头笺百幅为赠,士大夫踵门问价,一致千金。(5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公孙鞅(即卫鞅、商君)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悒悒①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悒悒:闷闷不乐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景监以让卫鞅让:责备 | B.子何以中吾君中:选中 | C.而循礼者不足多多:赞扬 | D.舍人无验者坐之坐:使……获罪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B.①学者溺于所闻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C.①法之不行,自上犯之②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 D.①其后民莫敢议令②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孝公想依从商鞅而变法,但又怕天下人议论他,商鞅就对孝公说做事情不要犹豫不决,还认为只要能强国利民,圣人就不必沿用成法遵循旧制。 | B.商鞅到了秦国后,以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孝公,孝公特别高兴,因为按照商鞅的办法,秦国就可以治理得如同殷、周一样好了。 | C.甘龙认为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杜挚认为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商鞅驳斥了这些主张,得到了孝公的赞同。 | D.因公子虔一班人的告发,商殃受到追捕,后来商鞅发动商邑的士兵攻击郑国以谋求生路未能成功,最终落了个被五马分尸示众的下场。 | 小题4:(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悒悒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3分) ②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3分) ③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2分) (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2分)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 ,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有大略者不问其短 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 三月不闻竽琴之音。 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做下列各题。(24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小题1: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陪伴 | B.又欲肆其西封肆:肆意 | C.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成功 |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侵损 | 小题2:下列加点的“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B.国之孺子之游者 | C.夫晋,何厌之有 |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越国以鄙远”句子中的“鄙”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B.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 C.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 D.赵王之子孙侯者 | 小题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无礼于晋以乱易整,不武 |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 C.夜缒而出,见秦伯不可不养而择也 | D.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吾其还也 | 小题5: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秦围郑的原因是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 | B.烛之武去见秦君的原因是郑伯向他道歉了。 | C.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派将军帮助郑国守城。 | D.晋文公不去攻打秦国,表现了他的仁义和明智。 |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4分) 翻译: 。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分) 翻译: 。 小题7: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的三个理由。(3分) (1) (2) (3)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①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②,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③,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④,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⑤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 ——选自《后汉书》 [注]:① [齐国]:治为山东淄博。这里指当地官府。② [玄纁xūn]: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这里指帝王用来聘请贤士的贽礼。③ [北军]这里指汉代警卫京城部队在城北的驻地。④ [典司]:掌管的公事。⑤[君房]:侯霸字君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物色:寻找。 | B.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从容:随口。 | C.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要领:腰与颈。
| D.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特征:特别征召。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使人因谓光曰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 B.①于是升舆叹息而去。②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 C.①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 ②所谓花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D.①舍于北军② 急于星火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严光淡泊名利,曾与刘秀同窗。刘秀即位后,严光隐姓埋名,避至他乡,后隐于富春山耕读垂钓,终身不仕。 | B.严光提出“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的主张,应该算是一个颇具远见卓识的人。 | C.严光性格刚直,当光武帝问他自己和以前比怎么样时,他直言不讳的说光武帝比以前差一些,光武帝没有计较他的不逊。
| D.严光还具有“不屈于帝王”的抗争精神,他没有依从刘秀的意旨,坚决不出来做官,这在封建士大夫中是难能可贵的。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3分) (2)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3分) (3)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4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巢谷传(节选) 苏辙 ①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②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③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①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④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注释】①绍圣:宋哲宗赵煦的年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畜弓箭,习骑射畜:积储,准备 | B.所至友其秀杰友:朋友 | C.存宝不习蛮事习:学习 | D.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诵:诵读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见举武艺者,心好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B.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C.予悯其老且病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 D.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 B.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 C.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 D.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 | 小题4: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据首段交待,虽然巢谷出身寒微“农家”,但作者却为之作传,从而设下疑问,自然引出下文对“其贤”的介绍,并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 B.在第②段,作者叙述巢谷与存宝的“金石之交”,并以“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来证明其所叙的真实性,很好地表现了巢谷重义的品德。 | C.在第③段,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如对“予兄弟”,巢谷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及与其他人态度的对比,表现了巢谷不趋炎附势、重义笃志的气节。 | D.作者通过选取“弃文学武”“金石之交”“万里步行”三则典型事例,抒发自己对巢谷崇敬之情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他“弃文学武”“而不中第”的委婉批评。 |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3分) 译文: (2)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4分) 译文: (3)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3分) 译文: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