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朱据字于范,吴郡吴人也。有姿貌膂力,又能论难。黄武初,征拜五官郎中,补侍御史。是时选曹尚书暨艳,疾贪污在位,欲沙汰之。据以为天下未定,宜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朱据字于范,吴郡吴人也。有姿貌膂力,又能论难。黄武初,征拜五官郎中,补侍御史。是时选曹尚书暨艳,疾贪污在位,欲沙汰之。据以为天下未定,宜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朱据字于范,吴郡吴人也。有姿貌膂力,又能论难。黄武初,征拜五官郎中,补侍御史。是时选曹尚书暨艳,疾贪污在位,欲沙汰之。据以为天下未定,宜以功覆过,弃瑕取用,举清厉浊,足以沮劝,若一时贬黜,惧有后咎。艳不听,卒败。   
权咨嗟将卒,发愤叹息,追思吕蒙、张温,以为据才兼文武,可以继之,自是拜建义校尉,领兵屯湖孰。黄龙元年,权迁都建业,征据尚公主,拜左将军,封云阳侯。谦虚接士,轻财好施,禄赐虽丰而常不足用。嘉禾中,始铸大钱,一当五百。后据部曲应受三万缗,工王遂诈而受之,典校吕壹疑据实取,考问主者,死于杖下,据哀其无辜,厚棺敛之。壹又表据吏为据隐,故厚其殡。权数责问据,据无以自明,藉草待罪。数月,典军吏刘助觉,言王遂所取,权大感寤,曰:“朱据见枉,况吏民乎?”乃穷治壹罪,赏助百万。
赤乌九年,迁骠骑将军。遭二宫构争,据拥护太子,言则恳至,义形于色,守之以死,遂左迁新都郡丞。未到,中书令孙弘谮润据,因权寝疾,弘为诏书追赐死,时年五十七。孙亮时,二子熊、损各复领兵,为全公主所谮,皆死。永安中,追录前功,以熊子宣袭爵云阳侯,尚公主。孙皓时,宣至骠骑将军。
评曰:朱据遭罹屯蹇,以正丧身,悲夫!
(选自《三国志•卷五十七》,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选曹尚书暨艳,疾贪污在位疾:痛恨
B.一当五百当:相当于
C.乃穷治壹罪穷:被迫
D.迁骠骑将军迁:升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宜以功覆过欲以客往赴秦军
B.考问主者,死于杖下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C.厚棺敛之作《师说》以贻之
D.乃穷治壹罪良乃入,具告沛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据身材容貌壮伟,力大无比,擅长辩论并爱提出疑难问题。当时选曹尚书暨艳想将贪官污吏淘汰出朝,朱据持有不同意见。暨艳未采纳朱据的意见,结果引火烧身。
B.孙权觉得朱据是个可用之材,屡次提拔了朱据,并召他为附马。朱据为人谦虚和蔼,平易近人,疏财济民。他的俸禄在当时是颇为丰厚的,但常常入不敷出。
C.朱据部下的军资被工匠王遂冒领,使朱据属下的主管军吏冤死,朱据怜其无辜受冤而死,厚葬了他。结果朱据本人也受连累,多次受到孙权的责问。
D.后来在二宫争权的时候,朱据拥护太子,他言谈诚恳,主持正义,以死相随。于是升迁为新都郡丞。还未到任,却遭到中书孙弘的诽滂。孙权在病重卧床期间,拟了诏书赐朱据死。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解析

小题1:C(穷:彻底)
小题2:A(A项第一句中“以”解释为“用”;“以”解释为“带着”。B项的两个“于”均是介词“在”。C项的两个“之”均为代词“他”。D项的两个“乃”均为“于是”。)
小题3:D(其他三项在原文中能找到相应的信息,而D项“左迁”是贬官,“孙权在病重卧床期间,拟了诏书赐朱据死”,说法错误。从原文“因权寝疾,弘为诏书追赐死”看,应为“孙弘代拟诏书追赐朱据死”。)
参考译文:
朱据,字子范,吴郡吴县人,身材容貌壮伟,力大无比。擅长辩论并爱提出疑难问题。黄武初,入朝拜为五官郎中,补侍御史。那时选曹尚书暨艳,痛恨贪官污吏,想将这批人淘汰出朝。朱据却认为天下三国鼎立,尚未一统,应以功抵过,用人之能,弃人之短,表彰清廉,抵制污浊,才能劝恶从善,肃清吏治。若一味采取贬斥罢黜,恐有后患。暨艳不听,终于引火烧身。
孙权回想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将军们,忧心叹息,追思吕蒙、张温,认为朱据文武双全,可继承他们的职责,于是拜为建议校尉,领兵屯驻湖孰。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迁都建业,召朱据为驸马,拜为左将军,封为云阳侯。他为人谦虚和蔼,平易近人,疏财济民,因此俸禄虽很丰厚,但常入不敷出。嘉禾年间,开始铸造大钱,一个相当于五百小钱,朱据部属的军费每月三万缗,被工匠王遂冒领。典校吕壹怀疑是朱据领取,拷问朱据属下的主管军吏,军吏不承认,冤死杖下,朱据怜其无辜受冤而死,厚葬。吕壹因此又上表:认为朱据的部下替他隐瞒实情,所以朱据才为他举行厚葬。孙权多次责问朱据,朱据也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只好等待降罪受罚。几个月后,典军刘助了解情由后,证明军费是由王遂领的,孙权才恍然大悟,感叹道:“连朱据都被冤枉,更何况一般官员和平民呢?”于是彻底惩治了吕壹,赏赐刘助钱一百万。
赤乌九年(公元246年),朱据升任骠骑将军。二宫争权,朱据拥护太子孙和,他言谈诚恳,主持正义,以死相随。于是贬为新都郡丞。还未到任,却遭到中书孙弘的诽谤。因孙权病重卧床不起,孙弘代拟诏书追赐朱据死,时年五十六岁。到孙亮当政时,朱据的两个儿子朱熊、朱损都恢复了领兵权力,后因受全公主的诬陷,均被诛死。永安年间,追录朱据父子的功绩,以朱熊之子朱宣承袭云阳爵位,并招为驸马。到孙皓时,朱宣官至骠骑将军。
评论:朱据遭难受挫,因为正义丧生,真可悲啊!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高俭字士廉,渤海人。少有器局,颇涉文史。大业中,为治礼郎。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子无忌及女。晟卒,士廉迎妹及甥于家,恩情甚重。隋军伐辽,时兵部尚书斛斯政亡奔高丽,士廉坐与交游,谪为朱鸢主簿。事父母以孝闻,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侍养。供给不足,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之,分其余资,轻装而去。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交趾太守丘和署为司法书佐。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亲,北顾弥切。尝昼寝,梦其母与之言,宛如膝下,既觉而涕泗横集。明日果得母讯,议者以为孝感之应。
时钦州宁长真率众攻和,和欲出门迎之,士廉进说曰:“长真兵势虽多,悬军远至,内离外蹙,不能持久。且城中胜兵足以当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和从之,因命士廉为行军司马,水陆俱进,逆击破之,长真仅以身免,余众尽降。
武德五年,士廉与和上表归国,累迁雍州治中。贞观元年,擢拜侍中,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枚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廉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蜀中学校粲然复兴。蜀人朱桃椎者,淡泊为事,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窦轨之镇益州也,闻而召见,遣以衣服,逼为乡正。桃椎口竟无言,弃衣于地,逃入山中。士廉下车,以礼致之,及至,降阶与语,桃椎不答,直视而去,士廉每令存问。桃椎见使者,辄入林自匿。近代以来,多轻隐逸,士廉独加褒礼,蜀中以为美谈。
五年,入为吏部尚书。士廉既任遇益隆,多所表奏,成辄焚稿,人莫知之。十六年,表请致仕。二十年,遇疾,太宗幸第问之,因叙说平生,流涕嘘唏而诀。二十一年正月壬辰,薨于京师崇仁里私第,时年七十二。
(《旧唐书•高士廉传》)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士廉妹先适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适:出嫁
B.寻属天下大乱寻:不久
C.士廉坐与交游坐:因为
D.士廉下车,以礼致之致:送给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事父母以孝闻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B.既觉而涕泗横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C.又因暇日汲引辞人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及至,降阶与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士廉在隋朝时曾被贬官岭南,他精心安排好父母和因丈夫去世而依靠他的妹妹一家的生活才轻装前去。
B.钦州的宁长真率兵进攻交趾太守丘和,丘和要匆忙迎战,在高士廉的劝说下运用谋略战胜了宁长真。
C.高士廉归附唐朝后调任蜀地为官,他善于教化,改变当地不良民俗,促进文化教育,尊敬而礼待隐居不仕的朱桃椎。
D.高士廉入朝为高官,很受皇帝的信任,他能尽职责,上了很多奏章,但事成之后他就烧了奏章的稿,所以没有人知道这些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旗亭画壁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
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贳(shì买)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宴。三诗人因避席限映,拥炉火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曳,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人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
俄而一伶,拊节而唱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之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之曰:“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下里巴人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倘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因欢笑而俟之。须臾,次至双鬓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成万仞山。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涣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人谐笑。
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郎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竟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饮醉竟日。
[唐]薛用弱《集异记》卷二
[注]旗亭:即酒楼,悬旗为酒招,故称。
8.下列划等号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寻续而至                     寻:寻找
B.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          讴:唱歌
C.田舍奴,我岂妄哉!            妄:狂妄
D.诸伶不喻其故                 喻:明白
9.下列每组中加点匠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适则引手画壁曰
控蛮荆而引瓯越
B.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
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
C.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
即捕得二三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D.黄河远上白云间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2,4,6


 
10.对上面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作为唐传奇,已经抛弃了六朝志怪“列异”“搜奇”的特性,转而记叙活生生的现实人物,虽可能有虚构成分,但叙述婉转,对话生动,细节传神。
B.本文第一段,点明时间、人物及社会背景。借诗人相同的际遇和生活情趣来作为小说的切入点,可以看作是小说的序幕。
C.本文借旗亭小饮、围炉听乐、赌唱书壁等情节突现了文人的洒脱、诙谐和傲世,其中也不免流露出失路之人怀才不遇的悲哀。
D.本文引入三诗人的四首绝句,不仅使之成为小说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强化了小说的艺术内涵,让人读来情趣盎然。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句中所说“王杨卢络”指的是“初唐四杰”,“王”即王勃,他为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
②“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是对薄松龄所作《聊斋志异》的高度评价。《聊斋志异》是一部笔记体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薄松龄的号。
③“明清传奇”是明清时期的戏曲,它的篇幅可长可短,可不必一人独唱,也不局限于用一个宫调曲牌,押韵也不限于单一。
④元杂剧的剧本都是由“四折一楔”构成。四折,是四个情节的段落。楔子的篇幅短小,通常放在第一折之前,有点类似于后来的“序幕”。
⑤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他的主要作品除了话剧《茶馆》外,还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
⑥曹禺是中国著名戏剧家。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继《雷雨》之后,曹禺又写了《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剧本。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③④⑤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 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广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沈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非圣人孰能兼存出处,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为名平。”作《玄守论》以答之,曰:
或谓谧曰:“富贵人之所欲,贫贱人之所恶,何故委形待于穷而不变乎?且道之所贵者,理世也;人之所美者,及时也。先生年迈齿变,饥寒不赡,转死沟壑,其谁知乎?”
谧曰:“人之所至惜者,命也;道之所必全者,形也;性形所不可犯者,疾病也。若扰全道以损性命,安得去贫贱存所欲哉?吾闻食人之禄者怀人之忧,形强犹不堪,况吾之弱疾乎!且贫者士之常,贱者道之实,处常得实,没齿不忧,孰与富贵扰神耗精者乎!又生为人所不和,死为人所不惜,至矣!喑聋之徒,天下之有道者也。夫一人死而天下号者,以为损也;一人生而四海笑者,以为益也。然则号笑非益死损生也。是以至道不损,至德不益。何哉?体足也。如回天下之念以追损生之祸,运四海之心以广非益之病,岂道德之至乎!夫唯无损,则至坚矣;夫唯无益,则至厚矣。 坚故终不损,厚故终不薄。苟能体坚厚之实,居不薄之真,立平损益之外,游乎形骸之表,则我道全矣。”
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莫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节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阙:欠缺
B.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综:综合
C.先生年迈齿变,饥寒不赡赡:充足
D.耽玩典籍,忘寝与食耽:沉湎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皇甫谧勤奋钻研的一组是(3分)    (    )
①修身笃学,自汝得之 ②就乡入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③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 ④沈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 ⑤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⑥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⑤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曾子有疾,孟敬子①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②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注释:①孟敬子,鲁国大夫。②笾豆:“笾”古代一种竹制的礼器,祭祀时用于盛果脯,“豆”古代盛食物盛肉的器皿。(3)伐:夸耀。 (4)施劳:施,表白。劳,功劳。
8.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是曾子病危时对鲁国大夫孟敬子的嘱咐。后来沿用这一说法,常用于一个人临终前对别人的真诚的劝告。
B.曾子提出君子应重视三个方面的道德——容貌谦和严肃、脸色正派庄重、言词得体,以此来提高修养。
C.曾子认为国家政事的处理要符合礼的规范,祭祀和礼节仪式应由主管的官吏去办。
D.第二则材料中“犯而不校”是曾子对犯了错误而不愿改正的人的批评。
9.曾子和颜回都认为学习上应保持怎样的态度,请结合选段加以说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