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敞字子高,本河东平阳人也。勃海、胶东盗贼并起,敞上书自请治之。天子征敞,拜胶东相,赐黄金三十斤。敞辞之官,自请治剧郡非赏罚无以劝善惩恶,吏追捕有功效者,愿得一

张敞字子高,本河东平阳人也。勃海、胶东盗贼并起,敞上书自请治之。天子征敞,拜胶东相,赐黄金三十斤。敞辞之官,自请治剧郡非赏罚无以劝善惩恶,吏追捕有功效者,愿得一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张敞字子高,本河东平阳人也。勃海、胶东盗贼并起,敞上书自请治之。天子征敞,拜胶东相,赐黄金三十斤。敞辞之官,自请治剧郡非赏罚无以劝善惩恶,吏追捕有功效者,愿得一切比三辅尤异。天子许之。敞到胶东,明设购赏,开群盗令相捕斩除罪。吏追捕有功,上名尚书调补县令者数十人。由是盗贼解散,传相捕斩。吏民翕然,国中遂平。
是时颍川太守黄霸以治行第一入守京兆尹。霸视事数月,不称,罢归颍川。于是制诏御史:“其以胶东相敞守京兆尹。”自赵广汉诛后,比更守尹,如霸等数人皆不称职。京师渐废,长安市偷盗尤多,百贾苦之。上以问敞,敞以为可禁。敞既视事,求问长安父老。偷盗酋长数人,居皆温厚,出从童骑,闾里以为长者。敞皆召见责问,因贳①其罪,把其宿负,令致诸偷以自赎。偷长曰:“今一旦召诣府,恐诸偷惊骇。愿一切受署。”敞皆以为吏,遣归休。置酒,小偷悉采贺,且饮醉,偷长以赭污其衣裾。吏坐里闾阅出者,污赭辄收缚之,一日捕得数百人。穷治所犯,或一人百余发,由是桴鼓稀鸣,市无偷盗,天子嘉之
敞为京兆,朝廷每有大议,引古今,处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数从之。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②拊马。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妩。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然终不得大位。 (节选自汉·班固《汉书·张敞传》)
【注】①贳:宽贷,赦免。②便面:一种用来遮住面部的扇子。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征敞,拜胶东相 拜:授官
B.自请治剧郡非赏罚无以劝善惩恶劝:劝告
C.霸视事数月,不称视事:任职
D.引古今,处便宜 便宜:应办的事,特指对国家有利的事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上名尚书调补县令者数十人   B.  且饮醉,偷长以赭污其衣裾
屈原者,名平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C.  有司以奏敞D.  有过于画眉者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 下列对张敞能够成功治理勃海、胶东盗贼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张敞得到皇帝赐给的三十斤黄金,治盗的经费充足。
B.张敞得到皇帝特许的政策,捕盗有功的官吏可以记功提拔。
C.张敞得益于群盗发生内讧、互相残***。
D.张敞手下官吏精明强干,能够当县令的就有几十人。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张敞主动要求担任胶东相,治理盗贼,安定民众,全国于是平安无事。
B.由于黄霸曾经被评为政绩第一,自以为是,结果京城长安治安混乱,盗贼特别多,皇帝特地下令让张敞代理京兆尹职务。
C.张敞以盗制盗,让几个盗贼头子在自己手下任职,并要他们在官府摆酒庆贺,小偷们都来饮酒,于是乘机将他们逮捕。
D.皇帝十分器重张敞,多次采纳他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张敞生活小节比较随便,皇帝也没有加以责备。
答案

1、.B
2、A
3、B
4、D
解析

1、.B  (劝:勉励、奖励)
2、A (A者:……的人/表示提顿;B且:而且;C以:拿、用;D于:比)
3、B (A项张敞治盗并非用黄金去收买;C项是张敞使用离间计,使群盗内讧;D项“选补县令”是对捕盗有功的官吏的奖赏。)
4、D (A项张敞主动要求治盗,不是要求担任胶东相,“国”是指“胶东”不是“全国”;B项长安盗贼多不是黄霸自以为是的结果;C项不是在官府摆酒。)
【译文】
张敞,字子高,是河东平阳人。勃海、胶东一带盗贼猖獗,张敞自己上书请求治理勃海、胶东。皇帝召见张敞,任命他为胶东相,赐给他30斤黄金。张敞告辞皇帝到了任上,向皇帝上书提出,要治理治安混乱的郡国,没有鲜明的赏罚,就无法勉励好人、惩罚坏人,追捕盗贼有功的官吏,希望能够权宜变通,奖励比京畿三辅的更为优厚。皇帝答应了张敞的请求。张敞到了胶东,公开实行悬赏,给盗贼开生路,让他们互相捕***来免除罪责。官吏追捕盗贼有功的,张敞开出名单报请尚书,调补任县令的有几十人。从此以后,盗贼瓦解,互相捕***。官吏百姓生活安定,胶东于是太平。
当时颍川太守黄霸凭治理业绩第一进京担任京兆尹。黄霸上任几个月,因为不称职,被罢免京兆尹而回去颍川。于是皇帝下诏给御史:“还是任用胶东相张敞代理京兆尹。”自从赵广汉被诛***后,接连更换京兆尹,像黄霸等凡人都不称职。京城的治安也渐渐废弛,长安集市偷盗特别多,商家苦不堪言。皇帝就此事征询张敞的意见,张敞认为可以禁绝偷盗。张敞上任后,登门求教长安父老。了解到偷盗头目有几人,生活都十分富足,出门骑马,有小童侍从。乡里人以为是他们是有道德的人。张敞全都叫来责问,于是宽贷他们的罪责,但抓住他们过去所做的坏事,让他们去抓小偷来赎自己的罪。偷盗头目说:“如今一旦叫他们到京兆府,恐怕各个小偷都会害怕,愿一切交给我们来安排。”张敞把偷盗头目都任命为役吏,送他们回去。他们摆了酒席,小偷们全都来祝贺,而且喝醉了酒,偷盗头目用红褐色颜料在他们的衣襟上做记号。官吏坐在巷口查看走出来的人,衣裾涂着红褐色颜料的就把他抓住捆绑,一天就逮捕了几百人。追究他们所犯的罪责,有的一人作案百余起,全都进行处罚。自此以后,击鼓打官司的很少,集市上没有偷盗,皇帝嘉奖了张敞。
张敞担任京兆尹,朝廷每当议论大事,他能引经据典,处理适宜,大臣们都非常佩服他。皇帝多次听从张敞的意见。但是张敞没有做官的威仪,有时下朝,经过可以跑马的章台街时,让车夫赶马快跑,自己用折扇拍马。张敞又给妻子描画眉毛,长安城中传说张京兆画的眉毛很漂亮。有司拿这事参奏张敞。皇帝问张敞有没有此事,张敞回答:“我听说闺房之内,夫妇之间亲昵的事,有比描画眉毛更过分的。”皇帝爱惜他的才能,没有责备他。但是,张敞最后也没得到重用。
举一反三

明画手以戴进为第一。进,字文进,钱唐人也。宣宗喜绘事,御制天纵①。一时待诏②有谢廷循、倪端、石锐、李在,皆有名。进入京,众工妒之。一日,在仁智殿呈画,进进《秋江独钓图》,画人红袍垂钓水次。画惟红不易著,进独得古法入妙。宣宗阅之,廷循从旁跪曰:“进画极佳,但赤是朝廷品服,奈何著此钓鱼!”宣宗颔之,遂麾去余幅不视。故进住京师,颇穷乏。先是,进,锻工也,为人物花鸟,肖状精奇,直倍常工。进亦自得,以为人且宝贵传之。一日,在市见金者,观之,即进所造,怃然自失。归语人曰:“吾瘁吾心力为此,岂徒得糈?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今人烁吾所造亡所爱,此技不足为也。将安托吾指而后可?”人曰:“子巧托诸金,金饰能为俗习玩爱及儿、妇人御③耳。彼惟煌煌是耽,安知工苦?能徒智于缣素,斯必传矣。”进喜,遂学画,名高一时。然进数奇,虽得待诏,亦坎坷亡大遇。其画疏而能密,著笔澹远。其画人尤佳,其真亦罕遇云。予钦进,锻工耳,而命意不朽,卒成其名。
注:①天纵:上天所放任,上天贱予并任他充分发挥才能。②待诏:官名,地位低微,以一技之长入宫听倏皇帝命令使唤。③御:使用。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字音、意义正确的一组是(   )
①然进数奇 ②画惟红不易著
A①qí与众不同 ②zhù显著
B①jī命运不好 ②zhuó使颜色附着纸上
C①qí命运不好 ②zhù显著
D①jī与众不同 ②zhuó使颜色附着纸上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御制天纵 御制:宣宗画的画
B直倍常工 直:简直
C能徒智于缣素 缣素:都是丝织品,缣色微黄,素色白
D其真亦罕遇云 真:指戴进的真迹
3对下列句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宣宗颔之②卒成其名
A①表示宣宗对谢廷循的话赞同 ②是指戴进当了待诏的官
B①表示宣宗对戴进的画不欣赏 ②是指戴进在明代画家中数第一
C①表示宣宗对谢廷循的话赞同 ②是指戴进在明代画家中数第一
D①表示宣宗对戴进的画不欣赏 ②是指戴进当了待诏的官
4下面是对“吾瘁吾心力为此,岂徒得糈?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劳尽心神力气,却成为这样的结果,岂不是白白地混饭吃吗?制作这些东西的意义应该是依靠这个使我名声不朽啊!
B我劳尽心神力气,却成为这样的结果,岂不是白白地混饭吃吗?我是想依靠制作这些东西使我的名声不朽罢了。
C我劳尽心神力气制作这些东西,难道仅仅是为了换饭吃吗?它的真正意义应该是依靠这个使我名声不朽啊!
D我劳尽心神力气制作这些东西,难道仅仅是为了换饭吃吗?我是想依靠制作这些东西使我的名声不朽罢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崎,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跳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令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后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 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檑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
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丈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西世谓百金年全,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予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
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始君葬父母于所居小仓山北,遗命以己拊。
嘉庆三年十二月乙卯,拊葬小仓山墓左。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君殁,遂为之铭。(节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省叔父于巡抚幕中 省:探望  B.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 摈:排挤
C.见人善,称之不容口 善:善良  D.而尤多名迹 迹:事迹
2.下列各纽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利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皆以贫游幕四方若亡郑而有蔬于君,敢以烦执事
B.著才矣,而仕卒不进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C.所以待宾客者甚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袁枚文学才能的一组是
①巡抚金公拱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②其瑰奇幽邀,一发于文章,以白喜其
⑧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④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 ⑤上白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⑥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
A.①⑧⑤B.③④⑥C.①②④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组是
A.年轻时,袁枚赶上了朝廷的博学鸿词科开考,并且考取了进士,在当时考取的二百多人中,袁枚年龄最小。
B.袁枚刚开始时担任溧水县令,接着调任江宁知县,不久辞官回家;后来他又被朝廷起用,被派往陕西,但因父亲去世而返回,从此一直居住在江宁。
C.袁枚在官场上有名望政绩,在溧水做县令时,他的父亲担心他年少无知,曾到民间暗
访,老百姓都认为他是个好官。
D.因为袁枚与姚鼐的先辈有交谊,而且姚鼐居住在江宁与袁枚来往的时间最长,所以袁枚去世,姚鼐为他写下了这篇铭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元帝时,华阴丞嘉上封事,言“治道在于得贤。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试守御史大夫,以尽其能”。上乃下其事问公卿。太子少傅匡衡对,以为“大臣者,国家之股肱,万姓所瞻仰,明王所慎择也。而嘉猥称云,欲令为御史大夫,妄相称举,疑有奸心,渐不可长,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嘉竟坐之。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 “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 ‘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 “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迁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 “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鄠①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宜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注]①鄠 (hu)县,在陕西省。(选自《汉书·朱云传》)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案:通“按”,察看、审察  B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厉:严厉
C。以旌直臣旌:表彰 D.从容谓云曰从容:言行举止适度得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乃下其事问公卿B姓所瞻仰,明王所慎择地
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少孤,及长,不省所怙
C 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 D 臣敢以死争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朱云鲠介忠正的一组是( )
①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②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③对曰: “安昌侯张禹。”④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 ⑤未知圣朝何如耳  ⑥小生乃欲相吏邪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云,汉时有名的高士。他少年任侠好勇,中年改节读书,研习《易》及《论语》,由豪侠而成为名儒。
B、华阴丞认为朱云才兼文武,忠正而有智谋,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推荐他做御史大夫。这一建议却遭到太子少傅匡衡的反对。
C、汉成帝时,朱云斥责皇帝的师傅张禹为佞臣,成帝很生气,御史拉他下殿,他攀住栏杆硬是不肯走,于是“朱云折槛”成为—段佳话。
D.朱云生性鲠直,倜傥有大节,人们很尊敬他。他对皇帝的意见也敢反驳,对宰相邀他做官婉言谢绝,病重时不请医不喝药,要求死后薄葬。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袁盎者 , 楚人也 , 字丝。父故为群盗 , 徙处安陵。高后时 , 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为丞相 , 朝罢趋出 , 意得甚。上礼之恭 , 自送之 袁盎进曰 :“陛下以丞相何如人 ?” 上曰 :“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 , 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 , 主亡与亡。方吕后时 , 诸吕用事 ,擅相王 , 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 ,主兵柄 , 弗能正。吕后崩 , 大臣相与共畔诸吕 , 太尉主兵 , 适会其成功 , 所谓功臣 , 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 ,陛下谦让 , 臣主失礼 , 窃为下不取也。” 后朝 , 上益庄 , 丞相益畏。己而绛侯望袁盎曰 :“ 吾与而兄善 , 今而廷毁我 !”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 , 国人上书告示以为反 , 征系清室① , 宗室诸公莫敢为言 , 唯袁盎明绛候无罪。侯得释 , 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淮南厉王朝 , ***辟阳侯 , 居处骄甚。袁盎谏曰 :“诸侯大骄必生患 , 可适削地。”上弗用。淮南王益横。及棘蒲侯柴武太子谋反事觉 , 治 , 连淮南王 , 淮南王征 , 上因迁之蜀 , 鞠车② 传送。袁盎时为中郎将 , 乃谏曰 :“ 陛下素骄淮南王 , 弗稍禁 , 以至此 , 今又暴摧折之。淮南王为人刚 , 如有遇雾露行道死 , 陛下竟为以天下之大弗能容 , 有***弟之名 , 奈何 ?”上弗听 , 遂行之。
淮南王至雍 , 病死 , 闻 , 上辍食 , 哭甚哀。盎入 , 顿首请罪 。上曰 :“以不用公言至此。”盎曰 :“上自宽 , 此往事 , 岂可悔我 ! 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 , 此不足以毁名。” 上曰 :“ 吾高世行三者何事 ?” 盎曰 :“陛下居代时 , 太后尝病 , 三年 , 陛下不交睫 , 不解衣 , 汤药非陛下口所尝弗进。夫曾参以布衣犹难之 , 今陛下亲以王者修之 , 过曾参孝远矣。夫诸吕用事,大臣专制 , 然陛下从代乘六乘传驰不测之渊 , 虽贲、育之勇不及陛下。陛下至代邸 , 西向让天子位者再 , 南面让天子位者三。夫许由一让 , 而陛下五以天下让 , 过许由四矣。且陛下迁淮南玉 , 欲以苦其志 , 使改过 , 有司卫不谨 , 故病死。”于是上乃解 , 曰 :“将奈何 ?” 盎曰 :“ 淮南王有三子 , 唯在陛下耳。” 于是文帝立其三子皆为王。盎由此名重朝廷。( 节选自《史记·袁盎晃错列传》 )
[ 注 ] ①清室 : 汉代囚禁官吏有罪的牢狱。②鞠车 : 囚车。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 ,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吕后崩 , 大臣相与共畔诸吕畔 : 背叛   B. 己而绛侯望袁盎曰望: 望: 盼望
C. 盎遂不谢谢: 谢罪D. 且陛下迁淮南王  迁 : 放逐
2 下列各组句子中 , 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适会其成功②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
B. ①绛侯乃大与盎结交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 ①上因迁之蜀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 ①以不用公言至此②将有作 , 则思知止以安人
3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 , 全都表明袁盎 “直陈大义、能言善辩” 的一组是
①绛侯所谓功臣 , 非社稷臣②臣主失礼 , 窃为陛下不取也③绛侯乃大与盎结交④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
⑤上弗听 , 遂行之 ⑥陛下素骄淮南王 , 弗稍禁
A. ①③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⑥D. ①②④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袁盎认为国家的重臣比所谓的功臣重要 , 因为国家的重臣能与主上祸福与共 , 存亡一体 , 而当时绛侯虽掌握兵权却不能匡扶挽救国家的安危。
B. 袁盎认为臣下与主上不可缺失礼节 , 君主要有君主的威严 , 否则臣子就会骄矜无礼。皇上接受了他的建议 , 后来在上朝的时候 , 皇上显得较为威严 ,丞相也就比较敬畏陛下。
C. 淮南王进京朝见 , ***了辟阳侯 , 举止骄横。袁盎劝谏皇上 , 认为淮南王太骄横 , 必然会发生祸乱 , 应给予责罚 , 并削减他的封地。
D. 袁盎宽慰皇上有三种高出世人的行为。一是伺候得病的太后三年 , 孝顺超过曾参; 二是朝内混乱时 , 冒险奔赴京师 , 勇猛赛过孟贲、夏育;到了代王官邸 , 一再让天子位 , 谦恭礼让许由不及。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范 增 论  苏 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注:①几:事物发生变化的细微迹象。②卿子冠军:即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未将,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羽***之。③楚怀王孙心:楚怀王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王,仍称怀王。项羽称霸后尊熊心为义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间:悄悄地
B.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稍:渐渐
C.方羽***卿子冠军,增与羽……方:当……时候
D.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陋:浅陋,没有见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苏子曰:增之去善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当于是去耶?曰:否/于是余有叹焉
C.不用其言而***其所立/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D.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作者确认范增离开项羽的最佳时机是项羽刺***卿子冠军宋义的时候,其主要依据是(  )
A.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B.增劝羽***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
C.羽之***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
D.(义帝)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
4.下面各项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周易》中的话为论据,暗示范增如果能见微知著的话,他早就该离项羽而去了。
B.文中引《诗经》中的话意在证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项羽的性格也是变化着的。
C.作者将范增的命运与义帝的存亡联系起来,认为项羽怀疑范增与此相关,而与陈平的离间并没有必然和根本的联系。
D.本文结构上很有特色。从“增之去”这一点铺开,反复设想推测,多方推理证明,层层深入,逻辑性强。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