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
四十八年,秦复定上党郡。韩、赵恐,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曰:“ 武安 君禽马服子乎?”曰:“然。”又曰:“即围邯郸乎?”曰:“然。”“赵亡则秦王王矣, 武安 君为三公。 武安 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今赵亡,秦王王,则 武安 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 武安 君功也。”于是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 武安 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
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是 时武安 君病,不任行。病愈,秦王欲使 武安 君代陵将。 武安 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 武安 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秦王使王龁代陵将,不能拔。楚使春 申 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多失亡。 武安 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强起 武安 君, 武安 君遂称病笃。于是免 武安 君为士伍,迁之阴密。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武安 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起迁为武安君迁:升迁B.且诸侯救日至且:而且;况且
C.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怨:埋怨D.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乃:于是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现白起“善用兵”的一组是
①白起攻魏,虏三晋将                    ②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
③今赵亡,秦王王,则 武安 君必为三公  ④ 武安 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
⑤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⑥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
A.①③⑥B.①②⑥C.②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昭王四十八年,秦军再次平定上党郡。苏代凭借巧妙的外交辞令说服了秦国丞相应侯,解除了韩、赵两国灭亡的危机。
B.秦王派王龁率部队攻打邯郸没能攻下来,打算让武安君赴任,武安君不肯;于是再派应侯去请他,武安君就称病情严重不肯赴任。
C.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作者一方面刻画了白起杰出的军事才能,另一方面也提示了其嗜***成性的性格缺陷,体现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D.居功自恃,不能正确处理与应侯的矛盾,不能顺从秦昭王是导致白起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文本流露出作者对白起悲剧结局的深沉慨叹和惋惜之情。
小题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
译文:                                                                    
(2)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
译文:                                                                    
(3)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
译文:                                                                    
答案
1. C(怨:怨恨、仇恨)2.B(其中①②⑥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了白起“善用兵”的特点。③是预测武安君将升迁。④是说苏代挑拨应侯,成功地离间了武安君和应侯。⑤是说武安君假装有病而不肯率军出征)3. B(秦王派应侯去请武安君在王龅率军攻打邯郸之前)4.(1)与赵国将领贾偃交战,把赵国两万士兵赶到黄河里淹死。(2)所以不如趁着韩国、赵国惊恐之机让它们割地求和,不要再让武安君建立功劳了。(3)远行千里越过河山去争夺别人的国都,赵军在城里应战,诸侯军往城外攻击,打败秦军是必定无疑的。
解析
: 1.C项的解释显然不符合语境。原文是“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孥秦之日矣”,联系全文,秦和诸侯之间在打仗,因此其中的“怨”显然是“怨恨”。 2.选择最能表现白起“善用兵”的选项。3.原文是:秦王攻打邯郸,派白起为将,白起反对,没有执行命令,于是秦王派应侯去请,白起称病(第3节)。秦王派王龅统率部队攻打邯郸没能攻下来,打算让武安君赴任,武安君环肯。秦王并没有派人去请,而是赐他自***。
参考译文
白起,是郿地人。他善于用兵。秦国把郢地设为南郡,白起被封为武安君。昭王三十四年(前273),白起进攻魏,俘获了赵、魏将领,斩敌十三万人。与赵国将领贾偃交战,把赵国两万士兵沉到黄河里。昭王四十三年(前264),白起进攻韩国的陉城,夺取了五个城邑,斩敌五万人。四十四年(前263),白起攻打韩国的南阳太行道,把这条通道堵死。
昭王四十八年,秦军再次平定上党郡。韩、赵两国十分害怕,就派苏代到秦国,献上丰厚的礼物劝说丞相应侯说:“武安君擒***赵括了吗?”应侯回答说:“是。”苏代又问:“就要围攻邯郸吗?”应侯回答说:“是的。”于是苏代说:“赵国灭亡,秦王就要君临天下了,武安君当封为三公。武安君为秦国攻占夺取的城邑有七十多座,南边平定了楚国的鄢、郢及汉中地区,北边俘获了赵括的四十万大军,即使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周公、召公和吕望的功劳也超不过这些了。如果赵国灭亡,秦王君临天下,那么武安君位居三公是定而无疑的,您能屈居他的下位吗?即使不甘心屈居下位,可已成事实也就不得不屈从了。所以不如趁着韩国、赵国惊恐之机让它们割让土地,不要再让武安君建立功劳了。”听了苏代这番话应侯便向秦王进言道:“秦国士兵太劳累了,请您应允韩国、赵国割地讲和,暂且让士兵们休整一下。”秦王听从了应侯的意见,割取了韩国的垣雍和赵国的六座城邑便讲和了。武安君得知停战消息,自有想法,从此与应侯互有恶感。
这一年九月,秦国曾再次派出部队,命令五大夫王陵攻打赵国邯郸。当时武安君有病,不能出征。武安君病好了,秦王打算派武安君代替王陵统率部队。武安君进言道:“邯郸委实不易攻下。而且诸侯国的救兵天天都有到达的,他们对秦国的怨恨已积存很久了。现在秦国虽然消灭了长平的赵军,可是秦军死亡的士兵也超过了一半,国内兵力空虚。远行千里越过河山去争夺别人的国都,赵军在城里应战,诸侯军在城外攻击,里应外合,内外夹击,战败秦军是必定无疑的。这个仗不能打。”秦王亲自下令,武安君不肯赴任;于是就派应侯去请他,但武安君始终推辞不肯赴任,从此称病不起。
秦王只好改派王龁代替王陵统率部队,没能攻下来。楚国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领数十万士兵攻击秦军,秦军损失、伤亡很多。武安君有了话说:“秦国不听我的意见,现在怎么样了!”秦王听到后,怒火中烧,强令武安君赴任,武安君就称病情严重。于是就免去武安君的官爵降为士兵,让他离开咸阳迁到阴密。武安君已经上路,走出咸阳西门十里路,到了杜邮。秦昭王与应侯以及群僚议论说:“令白起迁出咸阳,他流露的样子还不满意,不服气,有怨言。”秦王就派遣使者赐给他一把剑,令他自***。武安君拿着剑就要抹脖子时,仰天长叹道:“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竟落得这个结果?”过了好一会儿,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国士兵投降的有几十万人,我用欺诈之术把他们全都活埋了,这足够死罪了。”随即自***。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                                 “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小题1: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走:走到
B.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免:同“娩”,分娩,生小孩
C.夫人置儿绔中,祝曰祝:祷告
D.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脱:脱离,摆脱
小题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
例句: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
A.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B.而君幸于赵王
C.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D.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小题3:选出各项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周昌者,沛人也。秦时为泗水卒史。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于是周昌自卒史从沛公,沛公以周昌为职志。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昌为中尉。尝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封昌为汾阴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昌尝燕时入奏事,高祖方拥戚姬,昌还走。高祖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万岁之后不全也。赵尧侍高祖,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郤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徙昌为赵相。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昌。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节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君,太子几废微:软弱的
B.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郤邪?郤:不和睦
C.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全:保全
D.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置:安排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B.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郤邪?/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C.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 /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
D.周昌因谢病不朝见。/ 又因厚币用事者靳尚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昌为人耿直,敢于直谏,终使高祖放弃了“改立太子”的打算。
B.汉高祖刘邦是一个不拘小节、以社稷为重、处处为国着想的君王。
C.周昌坚决反对立赵王为太子,高祖死后,他却极力维护赵王安全。
D.赵王如意被吕后执意召至长安,饮药而死,吕后消除了心头之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终不以监门困苦而受公子财欲以观公子
B.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C.直上载公子上坐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D.乃谢客就车然嬴欲就公子之名
小题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愿枉车骑过之( 拜访)
B.公子颜色愈和( 脸色)
C.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感谢)
D.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有德行的人)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逊作风的一组是
①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②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③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④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  ⑤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⑥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④⑤⑥
小题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仁而下士,他摆下酒席,亲自去迎接魏国隐士侯嬴,侯嬴故意摆出傲慢的样子,信陵君却愈加恭敬,把侯嬴尊为上客。
B.“宾客皆惊”从侧面写出了信陵君举动的不同凡响,有力地烘托了信陵君“能下士”的特点。
C.选段中连用二十多个“公子”。称谓中流露出作者对信陵君的尊敬和钦佩之情。
D.司马迁长于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来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意在以信陵君的恭敬衬托侯嬴的忠诚和智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之权,遂废孟尝君。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冯驩乃西说秦王曰:“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曰:“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临淄、即墨危矣。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齐王曰:“善。”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驩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驩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驩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朝趣市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节录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诚:实情
B.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币:钱币
C.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趣:同“趋”
D.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徒:白白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组是
①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之权   ②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
③齐王惑于秦、楚之毁         ④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孟尝君“得士”和“怨士”的一组是
A.①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②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B.①后召而复之,冯驩迎之②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
C.①冯驩乃西说秦王②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D.①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②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被废黜的原因,除了是齐王不满其声名盖过了自己并独揽了齐国的政权,还有就是齐王被秦、楚两国散布的流言蜚语迷惑。
B.众宾客的离去反衬了冯驩的忠诚,西行游说的成功更说明了他的能力。冯驩并不同于那些鸡鸣狗盗之辈。
C.孟尝君有食客三千,体现了他的礼贤下士,而他复职后准备狠狠地侮辱弃他而去的宾客,又反映了他心胸狭隘,缺乏容人之量。
D.冯驩不仅善于游说,而且善于劝谏。他巧用比喻劝说孟尝君,并真心祝愿他能恢复往日门客盈门的盛况。孟尝君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交游,来往
B.吾始困时穷,缺乏财物
C.一匡天下统一
D.管仲贫困,常欺鲍叔欺骗,此指占便宜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鲍叔知其贤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D.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小题3:下面六句话分别分为四组,全都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
①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②鲍叔遂进管仲 ③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④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⑤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⑥多鲍叔能知人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⑥D.②⑤⑥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做买卖常占便宜。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是因为鲍叔牙不屑于和他计较。
B.管仲与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赚多赚少总要多占一些,他三次参战三次当了逃兵,这些事情都可以看出管仲虽然有才却无德。
C.鲍叔牙推荐管仲为相,自己反而在管仲之下,这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表现了鲍叔牙是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
D.本文虽选自《管晏列传》,主要写出了管仲的丰功伟绩,而鲍叔牙只是管仲成功道路上的一个助推器罢了,最后他也因管仲的恩惠荫蔽后人十几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