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汝阴侯夏侯婴,沛人也。为沛厩司御。每送使客还,过沛泗上亭,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婴已而试补县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汝阴侯夏侯婴,沛人也。为沛厩司御。每送使客还,过沛泗上亭,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婴已而试补县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江苏期中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汝阴侯夏侯婴,沛人也。为沛厩司御。每送使客还,过沛泗上亭,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婴已而试补县吏,与高祖相爱。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祖。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婴,婴证之。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掠笞数百,终以是脱高祖。
          高祖之初与徒属欲攻沛也,婴时以县令史为高祖使。还定三秦,从击项籍。至彭城,项羽大破汉军,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疲,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围,七日不得通。高帝使使厚遗阏氏,冒顿开围一角。①高帝出欲驰,婴固徐行,弩皆持满外向,卒得脱。
          婴自上初起沛,常为太仆。竟高祖崩。以太仆事孝惠,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于下邑之间也。乃赐婴县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异之。孝惠帝崩,以太仆事高后。高后崩,代王之来,②婴以太仆与东牟侯入清宫,废少帝,以天子法驾迎代王代邸,与大臣共立为孝文皇帝,复为太仆。八岁卒,谥为文侯。(节选《史记》)
    注:面雍树:大人面向小孩,小孩抱着大人的脖子好象悬在树上一样,可理解为安排好孩子,面,面向,面对;雍,通“拥”,抱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婴已而补县吏,与高祖相         爱:亲近
B.后覆,婴坐高祖系岁余           狱:案件
C.追至平城,为胡所困             北:向北
D.曰“近我”,以尊之              异:使…与众不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得脱    旦日飨士,为击破沛公军
B.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            独五人之皎皎,何?
C.终是脱高祖                      方其系燕父子
D.高后崩,代王来                  君所知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夏侯婴年轻时就和刘邦有交往,刘邦犯“伤人”罪,他不仅为刘邦开脱,而且替刘邦受过。
B. 刘邦兵败而逃,夏侯婴冒着被***头的危险,多次救护刘邦的儿女——后来的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C.被胡人围困于平城而脱身时,夏侯婴劝刘邦慢行,让弓箭手拉满弓,防止敌人有诈。 D.夏侯婴以太仆的身份先后侍奉高祖、孝惠帝和高后,又与大臣共立汉文帝,在汉文帝八岁时去世,死后被谥文侯。
4.下列对夏侯婴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侯婴戎马倥偬,为刘氏政权的创建、巩固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B.夏侯婴是一个为刘氏江山尽心尽力无怨无悔的忠正之臣。
C.夏侯婴虽然重情义,为人善良,做事谨慎,但缺少谋略。
D.夏侯婴忠心耿耿,废少帝,立代王,稳定了刘氏基业,促进了汉王朝的长治久安。
5.把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高帝出欲驰,婴固徐行,弩皆持满外向,卒得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婴以太仆与东牟侯入清宫,废少帝,以天子法驾迎代王代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D
3.D
4.C
5.①汉王出城时想快点跑,夏侯婴却坚持慢慢行走,弓箭手都拉满弓向外护驾,终于脱身。 (意思对即可)
②夏侯婴以太仆身份与东牟侯进人宫廷清除,废去少帝,用天子车驾到代王宫邸迎接代王。 (意思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先是时,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
        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
        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诸将欲乘胜遂攻之,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太祖曰:“善。”乃南征。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谭为尚军所败,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太祖还救之,遂从定邺。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 :“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太祖遂行。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太祖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虏卒闻太祖至,惶怖合战。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已下。尚及兄熙走辽东。
        嘉深通有谋略,达于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谥曰贞侯。子奕嗣。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选自《三国志?魏书卷十四?郭嘉传》)
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欲与共天下大难:渡过     
B.为司空军祭酒:奏章
C.辎重多,难以利:趋向     
D.自柳城还,笃:病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袁公徒欲效周公之士            ②敏而好学,不耻问  
B.①虽有百万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  ②期年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C.①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②人皆得隶使之  
D.①欲以后事之                    ②若皆且为所虏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郭嘉“有谋略,达于事情”的一组是(    )
①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②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    
③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   
④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    
⑤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       
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A.①⑤⑥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嘉初到袁绍麾下,感觉才能难以施展。后来去见太祖,以其不凡的见识而受到太祖的器重。郭嘉也认定曹操是能治乱世之人。    
B.郭嘉被太祖推荐为司空军祭酒,从此随从太祖征伐,遇事能够作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多献良策,谋功甚高。    
C.郭嘉忠于王事,鞠躬尽瘁,积劳成疾,太祖派使者前来探望,可惜错过了最后见面的机会,这使太祖在郭嘉英年早逝后感到十分伤感。    
D.郭嘉不但是多谋善断的军师,更是太祖本人的知己,太祖甚感满意,以至赤壁一战失败后,尚追念郭嘉,叹惜其人不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王安石传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
      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为出诲,安石荐吕公著代之。韩琦谏疏至,帝感悟,欲从之,安石求去。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民***动”之语,安石怒,抗章自辨,帝为逊辞谢,令吕惠卿谕旨,韩绛又劝帝留之。安石入谢,因为上言中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朋比之情,且曰:“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上以为然,安石乃视事,琦说不得行。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文动笔如飞                属:属于
B、以陛下之所为                沮:通“阻”阻碍
C、水旱常,尧、汤所不免        数:规律
D、王安石天下                  乱:使……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上以为然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   
B、①朕所以恐惧者            ②所以游目骋怀   
C、①无不言害              ②孰能讥之乎   
D、①扶老携幼困苦状        ②羡长江无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王安石力主变法和变法遇阻的一组是 (     )
A、经术正所以经世务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
B、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民***动”之语
C、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
D、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波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甕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1、 解释文中加粗词。
(1)其庐之西南为亭_____________
(2)将何往而非_____________
(3)使其中不自得__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粗词活用类型特殊的一项:( )
A、心骇目
B、亦足以快世俗
C、昔楚襄王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D、将户甕牖
3、翻译句子。
此皆***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1、2段中揭示苏轼命名“快哉”的原因有两点。
其一:“_____________”(请以第一段中原文回答);
其二:_____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5、作者最赞赏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请用自己的话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吾友龙仲房,闻雪湖有《梅谱》,游湖涉越而求之。至则雪湖死已久矣。询于吴人曰:“雪湖画梅有谱,在乎?”吴人误听以为画眉也,对曰:“然,有之。西湖李四娘画眉标新出异,为谱十种,三吴所共赏也。”
  仲房大喜,即往西湖寻访李四娘,沿门遍叩,三日不见。忽见湖上竹门自启,有姐出迎,曰:“妾在是矣。”及入,问之。笑曰:“妾乃官媒李四娘,有求媒者即与话媒,不知梅也。”
  仲房丧志归家。岁云暮矣,闷坐中庭。值庭梅初放,雪月交映,梅影在地。幽特拗崛,清白简傲,横斜倾倒之态,宛然如画。坐卧其下,忽跃起大呼,伸纸振笔,一挥数幅,曰:“得之矣。”
  于是仲房之梅遂冠江右。
1、解释加粗词语。
(1),有之____________
(2)庭梅初放_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句中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 )
A、询吴人曰 家有老妪,尝居
B、谱十种 庭中通南北
C、妾官媒李四娘 今得玩之几席之上
D、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其智力为也 足音辨人
3、翻译句子。
忽见湖上竹门自启,有姐出迎,曰:“妾在是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主人公龙仲房“丧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5、文中主人公龙仲房后来说:“得之矣。”他得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文章中要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万木图》序
(明)杨士奇
  《万木图》者,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示其后之人也。
  先生有孝行,于为善施义汲汲焉。然不喜以施名,以为受人之施者,恒有愧耻为辱之心。夫施于人,而使其心愧耻为辱,犹不施也。必使受吾之施者,如其所当得,而即乎其心之安,庶几可也。
  元之季世,兵戈饥馑,民困穷冻馁无食,至相食以苟活。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振之,指某山号于众曰:“有能相吾力树木者乎?树一木,予谷若干。”于是争愿出力来请谷。既悉饭之,乃如所言。愿树木者予之谷,不籍识其姓名,卒亦不视其功,而所活不可胜计矣。先生之乐施,何其忠厚委曲而周备欤!
  居数岁,木郁然崇茂,悉中于材。先生指以戒其子孙曰:“不自意今之盛如此也!其毋苟自为利!将有为学宫、为释老之宫、为桥梁及津渡之舟而需材者,给之;有贫欲为居室、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给之。毋苟自利也!”于是所施利益多矣。
  时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闻而高之,命工作万木图表之。搢绅君子多为诗文纪之咏之,既皆失于兵。而其子孙,佩服训戒,至于今不违。然欲其后世皆佩服不违,此图所以继作也。
  呜呼!始先生知施谷而已,知求受施者即乎其心之安而已,岂计树之大后当何如哉!而受施者必尽力焉,不可以苟,盖天理之在人心,有不能已也。先生所存如此,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虞之际,畎亩之间,而徒布衣以终其身也。不然,使遇治平之时,得一命为所欲为,所施利不其博哉!如其后之人能世承其训,推广是心而行之不已焉,其于施利固又博也。是用告诸其来者。(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略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昭:彰显
B.木郁然崇茂,悉于材——中:中间
C.欲为棺而不得材者——没:通“殁”,死去
D.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之际——虞:忧患、祸患
2.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现杨达卿先生“为善施义”言行的一组是( )
①以为受人之施者,恒有愧耻为辱之心
②既悉饭之,乃如所言
③愿树木者予之谷,不籍识其姓名
④所活不可胜计矣
⑤戒其子孙曰:“其毋苟自为利!”
⑥搢绅君子多为诗文纪之咏之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朝末年,战乱和灾荒让老百姓生活极其悲惨痛苦,以致发生了父子夫妇相食的惨剧,杨达卿先生的善举救活了不计其数的饥民。
B.杨达卿先生采用种树救灾的办法赈济饥民,可谓是考虑周全,既无偿供给了饥民粮食,又不至于让他们产生接受施舍的羞愧耻辱之感。
C.元末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为表彰杨达卿先生的善举,绘制了一幅《万木图》,但可惜后来在战争中遗失了;后来杨荣为了彰显其祖父的善举,又重新绘制了这幅画。
D.对于在赈灾中饥民种植的林木,杨达卿先生并未据为已有,而是告诫子孙后代要用来作公益事业,用来救助贫穷的人。至作者写作时,他的子孙一直没有违背他的教导。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振之,指某山号于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闻而高之,命工作万木图表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