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贵生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湖北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
贵生 |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譬之若官职,不得擅为,必有所制。此贵生之术也。 尧以天下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对曰:“以我为天子犹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将治之,未暇在天下也。”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他物乎?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可以托天下。 越人三世***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越国无君,求王子搜而不得,从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之以王舆。王子搜援绥①登车,仰天而呼曰:“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恶为君也,恶为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其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为君也。 鲁君闻颜阖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币先焉。颜阖守闾,鹿布之衣,而自饭牛。鲁君之使者至,颜阖自对之。使者曰:“此颜阖之家邪?”颜阖对曰:“此阖之家也。”使者致币,颜阖对曰:“恐听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则不得已。故若颜阖者,非恶富贵也,由重生恶之也。故曰:道之真,以持身;其绪余②,以为国家。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 子华子曰:“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故所谓尊生者,全生之谓;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谓亏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亏生则于其尊之者薄矣。其亏弥甚者也,其尊弥薄。所谓死者,无有所以知,复其未生也。所谓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皆获其所甚恶者。服是也,辱是也。辱莫大于不义,故不义,迫生也。而迫生非独不义也,故曰迫生不若死。奚以知其然也?耳闻所恶,不若无闻;目见所恶,不若无见。凡六欲者,皆知其所甚恶,而必不得免,不若无有所以知。无有所以知者,死之谓也,故迫生不若死。(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①绥:登车时拉手用的绳子。②绪余:此处指轻微之物。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 役:被……役使 B.使人以币先焉 币:礼物 C.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 完:使……完好 D.其亏弥甚者也 弥:遍布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贵生”的一组是( ) ①耳目鼻口不得擅行 ②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 ③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 ④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 ⑤全生为上 ⑥无有所以知,复其未生也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集中论述了维护生命价值和个人尊严的重要性,强调应完整地认识人生的意义,全面实现和提升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B.文章突出运用例证的手法,连续列举子州支父、王子搜和颜阖三人的实例来说明,与自由和有尊严的人生相比,世俗的富贵和权势不屑一顾。 C.文章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人的一切活动以“持身”为本,体现出鲜明的人本主义倾向,同时强调治国安邦、建功立业同样重要。 D.作者既反对享乐主义,也不提倡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而是提出了“全生”的理念,认为全面顺应生命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适有幽忧之病,方将治之,未暇在天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其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为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恐听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D 2.C 3.C 4.(1)我恰巧患有隐疾,正要治疗它,没有空闲顾及天下的事。 (2)像王子搜这样的人,可以说是不因为国事而伤害自己的生命,这原本是越人要找到他并要他做国君的原因。 (3)恐怕你听错了,鲁君会降罪于你,不如(回去)将情况审查核实清楚。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昭德,雍州长安人。父李乾祐,贞观初为殿中侍御史。郐令裴仁轨私役门卒,太宗欲斩之,乾祐曰:“法令与天下共之,非陛下独有也。仁轨以轻罪致极刑,非画一之制。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帝意解,由是免死。母卒,庐墓侧,负土成坟。历治书侍御史,有能名。乾祐虽强直,而昵小人。尝为书与所善吏,刺取朝廷事,褚遂良白发于朝,坐流马雚州。入为司刑太常伯,举雍州司功参军崔擢为尚书郎,不得报,私语擢所以然。后擢犯罪,告乾祐漏禁中语以自赎,诏免官,卒。 昭德强干有父风,擢明经,累官御史中丞。永昌初,坐事贬振州陵水尉。如意元年,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武后营神郝,昭德规创文昌台及定鼎、上东诸门,标置华壮。洛有二桥,司农卿韦机徙其一直长夏门,民利之,其一桥废,省巨万计。然洛水岁淙啮之,缮者告劳。昭德始累石代柱,锐其前,厮***暴涛,水不能怒,自是无患。 武承嗣任文昌左相,昭德谏曰:“承嗣已王,不宜典机衡,以惑众庶。且父子犹相篡夺,况姑侄乎?”后恍然曰:“我未之思也。”乃罢承嗣为太子少保。洛阳人王庆之率奸佞数百人请以承嗣为皇太子,后不许;固请,后遣昭德诘其故。昭德笞***庆之,余党散走。因奏曰:“自古有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乎?以亲言之、,天皇,陛下夫也;皇嗣,陛下子也。当传之子孙为万世计。陛下承天皇顾托而有天下,又立承嗣,臣见天皇不来食矣。”后乃止。承嗣恨,谮短之。后曰:“吾任昭德而获安枕,是代我劳,非而所知也。”有人获洛水白石而赤文者,献武后曰:“此石赤心,故以献。”昭德叱曰:“洛水余石岂尽能反邪?”时来俊臣、侯思止舞文法,数诛陷大臣,人皆慑惧。昭德每奏其诬罔不道状,卒榜***思止,其党稍摧沮。 然昭德颇怙权,为众指目。鲁王府功曹参军丘惜上疏曰:“陛下厌怠细政,擢委昭德,乘总权纲,而才小任重,聋盲下民,负气强愎,天下杜口。臣观其胆,乃大于身,鼻息所坤,上拂云汉。夫小家治生,有千百之赀,将以托人,尚忧失授,况天下之重,可轻委寄乎?”又果毅邓注著《石论》数千言,述其专恣,凤阁舍人逢弘敏以闻。后由是恶之曰:“诚如所言,昭德固负国矣!”乃贬钦州南宾尉。万岁通天二年,来俊臣诬以逆谋,既而俊臣亦下狱,同日诛。时甚雨,众庶莫不冤昭德而快俊臣。 神龙二年,赠左御史大夫。(选自《新唐书?列传四十二》,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得报 报:报告 B.不宜典机衡 典:主管 C.其党稍摧沮 摧:悲伤 D.天下杜口 杜:堵塞 2.以下各组句子,分别表明李昭德“关心民力”和“遇事敢抗争”的一组是( ) A.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且父子犹相篡夺,况姑侄乎 B.民利之,其一桥废,省巨/万计乃罢承嗣为太子少保 C.厮***暴涛,水不能怒/臣见天皇不来食矣 D.是代我劳,非而所知也/鼻息所冲,上拂云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昭德的父亲李乾祐曾为殿中侍御史、治书侍御史,性格刚直,有孝行。但是他亲近小人,曾经写信给别人刺探朝政,被褚遂良向朝廷告发流放到马雚州。 B.李昭德***死了请求立武承嗣为皇太子的王庆之,又向武后进谏,劝她从自己的利益和亲疏远近的角度考虑立太子的事,得到武后认可,遭到武承嗣记恨。 C.有人从洛水中得到红色斑纹的白石头,献给武后;李昭德认为把这样的石头定“反石”是荒唐的,对献石人加以斥责;他还敢于揭发来俊臣、侯思止的罪行。 D.丘情弹劾李昭德,认为他依仗权势,刚愎自用,为非作歹,不能担当治天下的重任,《石论》也记载了李昭德专恣之事。武后因此厌恶李昭德,将他贬官。解析: “李昭德认为把这样的石头定‘反石’是荒唐的”错误。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昭德始累石代柱,锐其前,厮***暴涛,水不能怒,自是无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恍然曰:“我未之思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甚雨,从庶莫不冤昭德而快俊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父,帝将诛之。后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之恐绝其后。”帝廉之,果枉。李文忠守严州,杨宪诬其不法,帝欲召还。后曰:“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且文忠素贤,宪言可信乎?”帝遂已。文忠后卒有功。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谏曰:“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帝不听。会后侍帝食,不御酒肉。帝问故。对曰:“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帝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安置茂州。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帝乃悉赦之。帝尝怒责宫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帝曰:“何为?”后曰:“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 一日,问帝:“今天下民安乎?”帝曰:“此非尔所宜问也。”后曰:“陛下天下父,妾辱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问!”遇岁旱,辄率宫人蔬食,助祈祷。帝或告以振恤。后曰:“振恤不如蓄积之先备也。”奏事官朝散,会食廷中,后命中官取饮食亲尝之。味弗甘,遂启帝曰:“人主自奉欲薄,养贤宜厚。”帝为饬光禄官。 帝欲访后族人官之,后谢曰:“爵禄私外家,非法。”力辞而止。然言及父母早卒,辄悲哀流涕。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群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疾亟,帝问所欲言。曰:“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帝恸哭,遂不复立后。(节选自《明史?后妃列传》) 1.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廉之,果枉 查访 B.会后侍帝食,不御酒肉 进献 C.付宫正,则酌其平矣 平息 D.帝为饬光禄官 整顿 2.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帝或告以振恤 B.帝恻然,投箸起/然言及父母早卒,辄悲哀流涕 C.帝曰:“何为?”/且医何能活人 D.民家为子弟延师/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且文忠素贤,(则)宪言可信乎? B.后曰:“赎罪罚役,(乃)国家至恩。 C.帝欲访后族人官之,后(遂)谢曰 D.死生,命也,(虽)祷祀何益!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皇后知道朱元璋性格严苛,容易加重刑戮,于是就常常根据事情原委直言劝谏。 B.马皇后关心民生疾苦,常常为民祈祷;让朱元璋认识到要薄以待己,厚以待人。 C.马皇后不忍以己之病连累医生,临终前还劝告朱元璋察纳忠言,为天下苍生着想。 D.马皇后仁慈宽厚,体察民情,不计私利,正可谓“家之贤妻,犹国之良相”。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
钱塘六井记 苏轼 |
潮水避钱塘而东击西陵,所从来远矣。沮洳斥卤①,化为桑麻之区,而久乃为城邑聚落,凡今州之平陆,皆江之故地。其水苦恶,惟负山凿井,乃得甘泉,而所及不广。唐宰相李公长源始作六井,引西湖水以足民用。其后刺史白公乐天治湖浚井,刻石湖上,至于今赖之。始长源六井,其最大者,在清湖中,为相国井,其西为西井,少西而北为金牛池,又北而西附城为方井,为白龟池,又北而东至钱塘县治之南为小方井。而金牛之废久矣。嘉祐中,太守沈公文通又于六井之南,绝河而东至美俗坊为南井。出涌金门,并湖而北,有水闸三,注以石沟贯城而东者,南井、相国、方井之所从出也。若西井,则相国之派别②者也。而白龟池、小方井,皆为匿沟湖底,无所用闸。此六井之大略也。 熙宁五年秋,太守陈公述古始至,问民之所病。皆曰:“六井不治,民不给于水。南井沟庳③而井高,水行地中,率常不应。”公曰:“嘻,甚矣,吾在此,可使民求水而不得乎!”乃命僧仲文、子圭办其事。于是发沟易甃④,完缉罅漏⑤,而相国之水大至,坎满溢流,南注于河,千艘更载,瞬息百斛。疏涌金池为上中下,使浣衣浴马不及于上池。而列二闸于门外,其一赴池而决之河,其一纳之石槛,比竹为五管以出之,并河而东,绝三桥以入于石沟,注于南井。 明年春,六井毕修,而岁适大旱,自江淮至浙右井皆竭,民至以罂缶贮水相饷如酒醴。而钱塘之民肩足所任,舟楫所及,南出龙山,北至长河盐官海上,皆以饮牛马,给沐浴。 余以为水者,人之所甚急,而旱至于井竭,非岁之所常有也。以其不常有,而忽其所甚急,此天下之通患也,岂独水哉?(摘编自《苏轼全集》) 【注】①沮洳斥卤:低洼潮湿的盐碱地。②派别:江河的支流。③庳:低下。④甃:井壁。⑤罅漏:缝隙,漏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负山凿井 负:靠近 B.率常不应 率:大抵 C.并河而东 东:东面 D.六井毕修 毕:全部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六井修治措施的一项是( ) ①绝河而东至美俗坊为南井 ②于是发沟易甃,完缉罅漏 ③千艘更载,瞬息百斛 ④而列二闸于门外 ⑤比竹为五管以出之 ⑥皆以饮牛马,给沐浴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介绍钱塘城的形成和地理特征,为下文记钱塘六井的开凿和修治作了必要的铺垫。 B.钱塘六井的开凿始于宰相李长源,终于刺史白乐天,为百姓引来了西湖之水,解决了饮水问题。 C.陈述古到任后,组织人员对钱塘六井进行了修治,使六井在第二年的大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本文以记钱塘六井的开凿和修治为主体,但不局限于“记”,而借“记”发“议”,意在“记”外。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守陈公述古始至,问民之所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天下之通患也,岂独水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 (1)请根据上面选段,用自己的话分别简要概括“自暴者”和“自弃者”的行为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对于“仁”的各自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黥布者,六人也,姓英氏。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人有闻者,共俳笑之。布已论输丽山,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陈胜之起也,布乃见番君,与其众叛秦,聚兵数千人。番君以其女妻之。章邯之灭陈胜,破吕臣军,布乃引兵北击秦左右校,破之清波,引兵而东。闻项梁定江东会稽,涉江而西。陈婴以项氏世为楚将,乃以兵属项梁,渡淮南英布、蒲将军亦以兵属项梁。 项梁涉淮而西,击景驹、秦嘉等,布常冠军。项梁至薛,闻陈王定死,乃立楚怀王。项梁号为武信君,英布为当阳君。项梁败死定陶,怀王徙都彭城,诸将英布亦皆保聚彭城。当是时,秦急围赵,赵数使人请救。怀王使宋义为上将,范曾为末将,项籍为次将,英布、蒲将军皆为将军,悉属宋义,北救赵。及项籍***宋义于河上,怀王因立籍为上将军,诸将皆属项籍。项籍使布先渡河击秦,布数有利,籍乃悉引兵涉河从之,遂破秦军,降章邯等。楚兵常胜,功冠诸侯。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 项籍之引兵西至新安,又使布等夜击坑章邯秦卒二十余万人。至关,不得入,又使布等先从间道破关下军,遂得入,至咸阳。布常为军锋。项王封诸将,立布为九江王,都六。 1.下面句子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及壮,坐法黥。坐法:犯法被判罪 B.项梁至薛,闻陈王定死,乃立楚怀王。定:确实 C.诸将皆属项籍。属:属于 D.布常为军锋。军锋:军队的前锋 2.以下句子表现英布骁勇善战的一组是( ) ①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 ②布乃引兵北击秦左右校,破之清波 ③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 ④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 ⑤布乃见番君,与其众叛秦,聚兵数千人 ⑥项籍使布先渡河击秦,布数有利 A.②③⑥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①③⑤ 3.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布出身平民阶层,壮年时受过黥刑,服过劳役,做过强盗,后来娶了县令的女儿为妻并被封为九江王。 B.黥布与吴县令的部下一起拥兵反秦,在打败了吕臣的军队后,又在清波打败了秦左右校的军队,后来带兵投靠了项梁。 C.楚国的军队之所以屡战屡胜,迫使各路诸侯臣服的主要原因是英布指挥军队能够以少胜多,使人震服。 D.英布在攻打景驹、秦嘉,渡黄河攻打秦军,攻打函谷关时总是担任军队的前锋,战绩也总是列于众军之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项籍使布先渡河击秦,布数有利,籍乃悉引兵涉河从之,遂破秦军,降章邯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