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广东省期末题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酾酒临江,横赋诗  槊:长矛 
B、方其破荆州,江陵  下:下面
C、是造物者之无尽也  藏:宝藏 
D、山川相,郁乎苍苍    谬:通"缭",缭绕。
2、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幽壑之潜蛟,孤舟之嫠妇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鱼虾而麋鹿 
D、吾生之须臾
3、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战——本来是一世的英雄啊,现在又在何处呢?
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江水是这样不停地奔流,但其实没有流走。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
4、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5、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
6、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B、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C、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段人的超脱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反差。
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7、填出下列各句的作者。
甲:月明星稀,乌鹊南飞。____________
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
8、翻译下列句子。
(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C
3、A
4、C
5、A
6、C
7、甲:曹操  乙:孔子
8、(1)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幕长江的没有穷尽。
   (2)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一)游灵岩记
高启
  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间,拔其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盖以节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曰西施之洞;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又其上则有草堂可以容栖迟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阁以瞰具区之波曰涵虚。虚明动荡,用号奇观。盖专此郡之美者,山;而专此山之美者,阁也。
  启,吴人,游此虽甚亟,然山每匿幽閟胜,莫可搜剔,如鄙予之陋者。今年春,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客十人复来游。升于高,则山之佳者悠然来。入于奥,则石之奇者突然出。氛岚为之蹇舒,杉桧为之拂舞。然后知于此山为始著于今而素昧于昔也。
  夫山之异于众者,尚能待人而自见,而况人之异于众者哉!公顾瞻有得,因命客赋诗,而属启为之记。启谓:“天于诡奇之地不多设,人于登临之乐不常遇。有其地而非其人,有其人而非其地,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也。今灵岩为名山,诸公为名士,盖必相须而适相值,夫岂偶然哉!宜其目领而心解,景会而理得也。若启之陋,而亦与其有得焉,顾非幸也欤?”(本文有删改)(二)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本文有删节)  注释:①《游灵岩记》,作于1364年——1366年(元代至正二十四至二十六年)张士诚据苏州自称吴王期间,记叙了作者奉陪张士诚所任命的淮南行省参知政事饶介游苏州灵岩山及赋诗之事。灵岩:山名,又称砚石山,在江苏苏州西南,春秋末,吴王夫差建离宫于此,有古迹多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  窈然:深远曲折。
B.如予之陋者      鄙:谦词,称自己。
C.公顾瞻有,因命客赋诗 得:收获
D.而启为之记      属:通“嘱”,嘱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用法与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盖专此郡美者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B.①夫夷近,则游者众     ②然力足至焉
C.①有其地非其人       ②以其求思之深无不在也
D.①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 ②而亦与其有得
3.下列四句中句子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专此山之美者,阁也
B.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
C.此余之所得也
D.入于奥,则石之奇者突然出
4.下列对两个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一)作者先说灵岩山于“峰联岭属”之中一山独秀,像是不肯和众峰排列在一起独具匠心地突出灵岩山之“异”,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B.选文二说明了治学应具有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
C.选文一说山与人两相对应,有这样的山而遇不到这样的人,或者有这样的人而见不到这样的山,“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揭示的游观之理和选文二一样。
D.两选文都是山水游记,两者全文均将记叙、写景与说理紧密结合。
5.断句和翻译。
(1)用“/”线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又其上则有草堂可以容栖迟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阁以瞰具区之波曰涵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夫山之异于众者,尚能待人而自见,而况人之异于众者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节选诗段,完成问题。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诗人为什么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何单举曹植为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千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字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日“惠济”,神日“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矾,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兵 戍:把守
B.已非它山可       拟:模仿
C.碧峰巉然孤起,上云霄  干:插
D.与江山相发挥       发挥:辉映
2.下列各组中,加粗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此得名也   今已亭亭如
B.极登临胜    徙倚久而归
C.若稍饰楼观亭榭 作《师说》贻之
D.无风,亦浪涌  大风浪鸣也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一篇日记体的游记散文,描写了饶有韵味的山川景物形象。
B.这段文字抓住景物特点描绘出了鲜明独特的形象。
C.这段文字运用了对比手法。
D.这段文字在记述事物的同时,插入了适当的议论及说明。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信造化之尤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游灵岩记
姚鼐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叠石为城墉,高千余雉,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在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趋,帷张而军行。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日“甘露之泉”。僧出器,酌以饮余。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中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日“政和”云。
  余初与朱子颖约来灵岩,值子颖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颖,为子颖他日之来也……姚鼐记。
  [注]①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②政和:宋徽宗的年号之一。
1.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状如叠石为城墉(城墙)
B.度其高,当在岩之十九(十九丈的地方)
C.其岩谷幽邃(幽深)
D.值子颖有公事(公务)
2.下列各组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状如叠石为城墉   周若环而缺南面
B.僧出器,酌饮余   余不及往,书告子颖
C.名曰“甘露之泉”  为子颖他日来也
D.横出斜援,登    其岩谷幽邃,益奇也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灵岩高峻的一组是(   )
①其状如叠石为城墉,高千余雉。
②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
③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
④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日“甘露之泉”。
⑤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趋,帷张而军行。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4.下列对本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游了泰山之后,接着去游灵岩。灵岩是座巨大的石山,周围像用石叠起的城墉,只有南边缺了,灵岩寺就在南边的柏树林中。
B.树林中积满了白雪,初升的太阳照在上面,好像透明的一样,积雪的寒光反射在寺庙的墙壁上,墙壁都好像在晃动了。
C.灵岩寺左右有很多竖立的石块,上面有很多古人的刻字,有的被人墁入壁中,有的却被人“取石为砌”,作者就看到砌上有“政和”的字样。言下有惋惜之意。
D.作者此次游灵岩,留下两个遗憾,一个是好友朱子颖因为公事繁忙未能一同前去;二是更加幽邃的琨瑞山,没有来得及看。作者在文章后半部分明确表达了这种意思。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百丈山记
朱熹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最其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年月日记。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自高下,其声溅溅然  淙:流。
B.老屋数间,卑庳迫   隘:狭窄。
C.前芦山,一峰独秀出  揖:对着。
D.不能容十人      许:许多。
2.下列对句中加粗的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叠石为磴,十余级得度
②其沫如散珠喷雾
③曲折
④自池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从“山之胜盖自此始”写起,到“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起伏跌宕,曲折动人,首尾呼应,结构紧凑。
B.文章第二段以“涧”为中心,叙述踏石磴、过涧水、入山门而至西阁,主要描写西阁环境的优美和夜宿听泉的感受。
C.第三段由石台引出,主要描写瀑布、夕照与云海,叙次分明,铺排得当,重点突出,引人人胜。
D.这篇游记,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等上面,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目的就是为了“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给后来的游览者以清晰明了的游览指示。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