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答友人求序文书唐绍祖  辱惠书,重赐大集,复蒙崇奖过当,欲仆序而行之。足下高才壮年,负盛名于时。人之所以推奉足下,岂不以斯编为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答友人求序文书唐绍祖  辱惠书,重赐大集,复蒙崇奖过当,欲仆序而行之。足下高才壮年,负盛名于时。人之所以推奉足下,岂不以斯编为足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河南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答友人求序文书
唐绍祖
  辱惠书,重赐大集,复蒙崇奖过当,欲仆序而行之。足下高才壮年,负盛名于时。人之所以推奉足下,岂不以斯编为足信今传后也哉!而使仆公然标其卷首,幸何可言!幸何可言!
  然仆尝有言,吾之有文,而欲得工于文者序之,非特相引重而已,吾文有瑜焉不可掩,吾文有瑕焉不可护,吾有其从入之处,甘苦曲折得力之所由,不可不知。三者缺其一,皆不足以序。而非甚工于文,则必不能洞首尾,挟要害,旁推交通,以尽其说。尝譬之人身垢痒待搔,而欲使异体者言之,其能无左右相错迕乎?又或有人亲见己身所患之处,而此人方病风拘挛,其能运其十指之力,使之快然而无憾乎?今足下视仆,其于文工耶?不工耶?足下误缘浮誉,深信推引,当不以为不工矣。此足下见许之意则可,仆何敢当!然仆重违足下意,便欲竭其驽钝,以万一相为发明,日夜取大集读之,而独茫然不得其端绪,知足下之有百瑜而无一瑕明矣。而其所从入者何如,何者为其所得力,仆殆如异体人不得指说。就令吾文诚工,亦不当在作序之列,而况不免于病风拘挛之苦。此所以临纸涩缩,而不敢措意者也。
  仆又窃谓古人之为序多矣。凡其朋友故旧出处离合之际,莫不各有赠送之作。观其驰骤往复,似不难恣意自快。而究竟归于质实,绝无增饰情事,以虚言伪说取笑天下,故久而不可磨灭。于序文也,抑又可知。后之君子,其欲人之序之,与俨然执笔而为之序者,岂复有讲于此者哉!仆文章鄙野,非敢托有本之说以自高。以足下工于文,世固多有造门而求序于足下者,故又以硁硁【注】之意为足下献。(有删改)
  【注】硁硁(kēngkēng):固执。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则必不能首尾——洞:洞开
B.此足下许之意则可——见:表示被动
C.世固多有门而求序于足下者——造:到
D.非敢托有本之说以自——高:高兴
2.下列各句,全都属于作者不作序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三者缺其一,皆不足以序
②足下误缘浮誉,深信推引,当以为不工矣
③日夜取大集读之,而独茫然不得其端绪
④其所从入者何如,何者为其所得力,仆殆如异体人不得指说
⑤而况不免于病风拘挛之苦
⑥凡其朋友故旧出处离合之际,莫不各有赠送之作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高度赞扬“友人”年轻有为,名气大,接着说“友人”请“我”作序,“我”感到非常荣幸。
B.文中特别强调替他人作序的基本条件,就是作序人必须擅长写作,而且要对作品公正客观地评价。
C.作者用“异体者搔痒”、“病风拘挛”这两句话,再次说明“我”不能替“友人”作序的原因。
D.结尾段作者全从正面着笔,再次表明不能作序的理由,并且宽慰“友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不以斯编为足信今传后也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虚言伪说取笑天下,故久而不可磨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C
3.D
4.(1)难道不是因为这些文章足以使今人信服并且能流传于后世吗?
  (2)绝没有因虚假的言语而招致天下人的讥笑的情况,所以能经久不衰而不会(被)磨灭。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亲政篇
【明】王鏊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然堂陛悬绝。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惴惴而退。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询谋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日内朝,亦日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退适路寝听政。”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听政而适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唐皇城之北,盖古之外朝也。其北日太极门,盖古之正朝也。又北曰两仪殿,盖古之内朝也。宋时常朝则文德殿。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内殿引见,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极也;外朝,象天市也;内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国朝圣节、正旦、冬至、大朝会则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则奉天门,即古之外朝也;而内朝独缺。然非缺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常奏对便殿。于斯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三殿高闷,鲜或窥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积。孝宗晚年,深有慨于斯,屡召大臣于便殿,讲论天下事。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划近世壅隔之弊。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从、台谏各一员上殿轮对。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陛下虽深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灿然毕陈于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内朝所以通远近之情。如此,岂有近时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时,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交:交流,沟通。②路寝:帝王正殿所在。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视之,谢恩见辞——特:只,不过
B.盖夫有三垣,天子之——象:好像
C.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福气
D.天下至今以为矣——恨:遗憾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当时朝廷上下不交流的状况的一组是(     )
①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
②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惴惴而退
③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
④孝宗晚年,深有慨于斯
⑤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
⑥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划近世壅隔之弊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朝中叶,皇帝不过问政事,君臣见面,只限于皇上临朝这几刻。上下之间,只不过靠呈奏章、批答来联系,针对这一情况,王鏊写了本文上奏皇帝。
B.文章认为,明朝重大朝会在奉天殿,平日朝奏在奉天门,只是一直以来缺少内朝制度,以致上下之间的意见阻塞不通;天下的弊病,因此积累起来。
C.作者希望大臣常向皇帝问安,侍从等轮流上殿答对,各部门有事不易决断的君臣当面讨论解决,群臣上殿陈奏,都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意见。
D.文章引经据史,条理分明,尖锐地指出君臣之间不交流的危害,切中时弊;提出恢复内朝亲政的制度,希望借此改变朝廷上下不交流的现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商辂,字弘载,淳安人。举乡试第一。正统十年,会试、殿试皆第一。终明之世,三试第一者,辂一人而已。
  成化三年二月召至京,首陈勤学、纳谏等凡八事,帝嘉纳之。其言纳谏也,请召复元年以后建言被斥者。明年,彗星见,给事中董曼等劾不职大臣,并及辂,辂因求罢。帝怒,命廷鞫【注】诸言者,欲加重谴。辂曰:“臣尝请优容言者,今论臣反责之,如公论何。”帝悦,寻进兵部尚书。
  辂为人,宽厚有容,至临大事,毅然莫能夺。悼恭太子薨,帝以继嗣为忧。纪妃生皇子,六岁矣,左右畏万贵妃,莫敢言。久之,乃闻于帝。帝大喜,欲宣示外廷,遣中官至内阁谕意。辂请敕礼部拟上皇子名,于是廷臣相率称贺。越数日,帝复御文华殿,皇子侍,召见辂及诸阁臣。辂顿首曰:“陛下践祚十年,储副未立,天下引领望久矣。当即立为皇太子,安中外心。”帝颔之。
  中官汪直之督西厂也,数兴大狱。辂率同官条直十一罪,言:“陛下委听断于直,直又寄耳目于群小。自直用事,士大夫不安其职,商贾不安于途,庶民不安于业,若不亟去,天下安危未可知也。”帝愠曰:“用一内竖,何遽危天下,谁主此奏者?”辂正色曰:“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逮问,直擅抄没三品以上京官。诸近侍在帝左右,直辄易置。直不去,天下安得无危?”引义慷慨。
  万贵妃重辂名,出父像,属为赞,遗金帛甚厚。辂力辞,使者告以妃意。辂曰:“非上命,不敢承也。”贵妃不悦,辂终不顾。及谢政,刘吉过之,见其子孙林立,叹曰:“吉与公同事历年,未尝见公笔下妄***一人,宜天之报公厚。”辂曰:“正不敢使朝廷妄***一人耳。”居十年卒,年七十三。赠太傅,谥文毅。(选自《明史·商辂传》,有删改)
  【注】鞫:审问,审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领望久矣——引:伸长
B.陛下听断于直——委:交付
C.若不去,天下安危未可知也——亟:赶快
D.及谢政,刘吉之——过:指责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商辂每临大事“毅然莫能夺”的一组是(     )
①首陈勤学、纳谏等凡八事
②请敕礼部拟上皇子名
③用一内竖,何遽危天下
④直不去,天下安得无危
⑤非上命,不敢承也
⑥正不敢使朝廷妄***一人耳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辂才华横溢,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在明代,三次考试都得第一名的只有商辂一人。
B.万贵妃当时很有权势,皇帝身边的人都惧怕她,纪妃生的皇子已经六岁了,还没人敢告诉皇帝。
C.商辂依据大义,慷慨激昂。他率领同僚分条列出汪直的罪状,请求除去汪直,使皇帝最终同意了他们的主张。
D.商辂坚持自己的操守。万贵妃拿出父亲的画像,嘱托他写赞语,并且赠送给他很多财物,但商辂最终还是没有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尝请优容言者,今论臣反责之,如公论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吉与公同事历年,未尝见公笔下妄***一人,宜天之报公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欧阳玄字原功。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目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经史万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豪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其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月戊戌,卒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国公,谥曰文。(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记数千言,即知文——属:撰著
B.抚字稍,辄弄兵犯顺——乖:违背
C.不烦我清廉官自来——意:意料
D.玄以祸福,归为理其讼——喻:打比方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欧阳玄“才干卓异”的一组是(     )
①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
②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
③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④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
⑤科目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
⑥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
A.①③⑤
B.⑦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玄学习过《孝经》、《论语》以及小学等书,很小就能背诵,一天能记下几千字。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
B.欧阳玄上任后不畏惧当时的豪门大族,严惩了虐待奴仆的一些人。他赋税征调及时,使得芜湖县的政治清明。
C.武冈县有人聚众打***闹事,很多官吏对此无能为力,但欧阳玄却能够正确处理,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D.皇帝特别看重欧阳玄,让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还让他负责编修史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齐炀王宪字毗贺突,太祖第五子也。性通敏,有度量,虽在童龀,而神彩嶷然。少与高祖俱受诗、传,咸综机要,得其指归。太祖尝赐诸子良马,惟其所择。宪独取驳马。太祖问之,对曰:“此马色类既殊,或多骏逸。若从军征伐,牧圉易分。”太祖喜曰:“此儿智识不凡,当成重器。”
  世宗即位,授大将军。武成初,除益州刺史。初,平蜀之后,太祖以其形胜之地,不欲使宿将居之。诸子之中,欲有推择。遍问高祖已下,谁能此行。并未及对,而宪先请。太祖曰:“刺史当抚众治民,非尔所及。以年授者,当归尔兄。”宪曰:“才用有殊,不关大小。试而无效,甘受面欺。”太祖大悦,以宪年尚幼,未之遣也。世宗追遵先旨,故有此授。宪时年十六,善于抚绥,留心政术,辞讼辐凑,听受不疲。蜀人怀之,共立碑颂德。
  (建德)四年,高祖将欲东讨,独与内史王谊谋之,余人莫得知也。后以诸弟才略,无出于宪右,遂告之。宪即赞成其事。及大军将出,宪表上私财以助军费。诏不纳,而以宪表示公卿曰:“人臣当如此,朕贵其心耳,宁须物乎。”乃诏宪率众二万为前军,趣黎阳。高祖亲围河阴,未克。宪攻拔武济,进围洛口,收其东西二城。以高祖疾,班师。
  宪素善谋,多算略,尤长于抚御,达于任使,摧锋陷阵,为士卒先,群下感悦,成为之用。齐人夙闻威声,无不惮其勇略。
  寻而高祖崩,宣帝嗣位,以宪属尊望重,深忌惮之。宪独被引进,帝先伏壮士于别室,至即执之。宪曰:“我位重属尊,一旦至此,死生有命,宁复图存。但以老母在堂,恐留兹恨耳。”因掷笏于地。乃缢之。时年三十五。(选自《周书·齐炀王宪传》,有删改)
  【注】①齐炀王宪,即宇文宪,字毗贺突,北周太祖宇文泰第五子。②牧圉(yǔ):指养牛马的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欲使宿将居之——宿:老的,久的
B.善于抚,留心政术——绥:退军
C.辞讼辐,听受不疲——凑:会和,聚集
D.乃诏宪率众二万为前军,黎阳——趣:奔赴,奔向
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现宇文宪智识不凡的一组是(     )
①咸综机要,得其指归
②此马色类既殊,或多骏逸
③蜀人怀之,共立碑颂德
④后以诸弟才略,无出于宪右,遂告之
⑤(高祖将欲东讨)宪即赞成其事
⑥长于抚御,达于任使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宇文宪通达聪慧。太祖曾经赏赐众儿良马,宇文宪挑选了一匹并不健美的毛色杂驳的马。了解其想法后,太祖认为他智慧见识不凡,将来会成大器。
B.宇文宪敢于担当。平定蜀以后,太祖想让众儿中的一个做蜀的刺史,只有宇文宪主动请求就任。太祖非常高兴,考虑到宇文宪年纪尚小,并没有派他前往。
C.宇文宪忠于朝廷。建德四年,高祖想向东征讨,宇文宪上表愿献私财充军费。高祖未采纳,他把宇文宪所上之表给公卿看,表明自己看重宇文宪的忠心。
D.宇文宪勇略双全。高祖围河阴没能攻克,而宇文宪攻下武济,又进军围住洛口,收复那里东西二城。齐人早就听说他的威名,没有一个不害怕他的勇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才用有殊,不关大小。试而无效,甘受面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旦至此,死生有命,宁复图存。但以老母在堂,恐留兹恨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杨允恭,汉州绵竹人。家世豪富,允恭少倜傥任侠。乾德中,王师平蜀,群盗窃发,允恭裁弱冠,率乡里子弟寨于清泉乡,为贼所获,将***之。允恭曰:“苟活我,当助尔。”贼素闻其豪宗,乃释之。阴结贼帅子,日与饮博,阳不胜,偿以赀,使伺贼。贼将害允恭,其子以告,因遁去。内容省使丁德裕讨贼至州,允恭以策干之,署绵、汉招收巡检,贼平,补殿前承旨。
  太平兴国中,以殿直掌广州市舶。自南汉之后,海贼子孙相袭,大者及数百人,州县苦之。允恭因部运入奏其事,太宗即命为广、连都巡检使。又以海盐盗入岭北,民犯者众,请建大庾县为军,官辇盐市之。诏建为南安军,自是冒禁者少。贼有叶氏者,众五百余,往来海上。允恭集水军,造轻舠,掩袭其首,斩之。余党弃船走,伏匿山谷,允恭伐木开道,悉弁焉。贼寇每遇风涛,则逐止洲岛间。允恭领众涉海,捕之殆尽,贼皆望风奔溃。又抵漳、泉贼所止处,尽夺先所劫男女六十余口还其家。
  时缘江多贼,命督江南水运,因捕寇党。行及临江军,择骁卒孥轻舟伺下江贼所止,夜发军城,遇贼百余,拒敌久之,悉枭其首。又趣通州境上蹑海贼,贼系众舟,张幕,发劲弩、短炮。允恭兵力所向,多为幕所萦,炮中允恭左肩,流血及袖,容色弥壮。徐遣善泅者以绳连铁钩散掷之,坏其幕,士卒争进,贼赴水死者太半,擒数百人。自是江路无剽掠之患。先是,三路转运使各领其职,或廪庾多积,而军士舟楫不给,虽以官钱雇丁男挽舟,而土人惮其役,以是岁上供米,不过三百万。允恭尽籍三路舟卒与所运物数,令诸州择牙吏,悉集,允恭乃辨数授之。江、浙所运,止于淮、泗,由淮、泗输京师,行之一岁,上供者六百万。
  允恭有胆干,能以方略捕贼。王小波之乱也,李顺之兄自荣据绵竹,土人多被胁从。允恭兄允升、弟允元,率乡里子弟并力破之;又为王师乡导,执自荣诣剑门以献。王继恩表其事,诏赐允升学究出身,授本县令,允元什邡令。明年,召赴阙,授允升右赞善大夫,允元大理评事。(选自《宋史》,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允恭以策之——干:干涉
B.官盐市之——辇:车辆
C.造轻舠,袭其首,斩之——掩:偷偷地
D.又通州境上蹑海贼——趣:快速
2.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杨允恭“能以方略捕贼”的一组是(     )
①阴结贼帅子,日与饮博,阳不胜,偿以赀,使伺贼
②请建大庾县为军,官辇盐市之
③允恭伐木开道,悉歼焉
④择骁卒孥轻舟伺下江贼所止
⑤徐遣善泅者以绳连铁钩散掷之,坏其幕
⑥又为王师乡导,执自荣诣剑门以献
A.①②⑥
B.①②③
C.②④⑥
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允恭二十岁时被贼寇抓获,答应帮助贼寇才没有被***,并留在贼寇那里暗中结交贼寇首领的儿子,用钱让贼寇首领的儿子窥探贼情。
B.杨允恭做广、连都巡检使时,因为贩卖海盐的贼寇进入岭北,老百姓中违反禁令(私自买卖盐)的人很多,于是请求在大庾县部署军队,从此以后违反禁令的人就少了。
C.杨允恭打击临江盗贼时,曾经被贼炮打中左肩,但他毫不畏惧,神色勇敢,用计打败贼寇,消除了贼患。
D.杨允恭接管江南水运后三路转运使由各自为政改为集中管理,他根据数量分配任务实施分段运输,这种方法用了一年,进献京城的贡米就翻了一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允恭裁弱冠,率乡里子弟寨于清泉乡,为贼所获,将***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徐遣善泅者以绳连铁钩散掷之,坏其幕,士卒争进,贼赴水死者太半,擒数百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