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张可久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①。比人心,山未险。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张可久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①。比人心,山未险。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
张可久
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①。比人心,山未险。
【注释】①飞廉:风伯,传说中的风神,此指风。
小题1:为突出天台山之险峻,曲中用了什么手法?试加以分析。(4分)
小题2:此曲的主旨写什么?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一主旨的?(4分)
答案

小题1:一是生动的比喻,如以雪剑喻群峰峭拔尖削,以冰帘喻瀑布水柱高悬密集;(2分)二是动静结合,除山水这些主体外,还通过哀猿、杜鹃的声音写人的心理感受,显得有声有色。(2分)
小题2:比主旨是表现人心险恶,揭露社会的黑暗。(2分)作者先极力表现山势险峻,在结句一笔宕开,有力地衬托了人世间更加险恶。(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题作“天台瀑布寺”,写的实为登寺之所见。从曲中“血华啼杜宇”句,可知时节已是春天,但作者找不见半丝温馨之意,占据他心头的感受就是一个“险”字。本曲描写山景,就从多方位表现了这一“险”字的内涵。
第一、二两句对仗中,“绝”、“攒”、“悬”、“挂”都是动词,每句的后三字又是前三字的再现与说明。天台由八座主山组成,各山又有多座峰头,瀑布寺正临华顶山,所能望见的“顶峰”也不止一处。“绝顶峰”,含有目力搜寻至尽处之意,也就是顶峰之顶。时虽值春,峰顶却依然积雪皑皑,顶尖如铓,作者形象地将其比喻为“雪剑”。一个“攒”字,既表现了积雪的紧束峰尖,又表现了群峰齐耸的集体态势,一字两用,余字难以代替。“崖水”指著名的天台石梁瀑布,高三十余丈,诗人先强调它“悬”的特色,然后又用“挂冰帘”加以形象化,“冰帘”一喻,形、色、气势、寒意,俱在其中。“绝”、“攒”、“悬”、“挂”,还起到了化静为动的作用,若将“绝顶”、“悬崖”按照平时复合词的方式连读,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这两句分别显示山景之高与奇之险。
第三句写到山顶林中的猴群,一句之中兼及它们倚树、哀啼、嬉动的三种情态。由于树木高耸入云,所以群猴仿佛在“云尖”上活动。这一笔虽再一次涉现了“高”,但从“倚”、“哀”、“弄”的意象中,更添出了令人不安的悸动之感。将这两方面的感觉综合在一起,即是素常所说的“危”字了。
第五句的“血华”是指山上鲜红的树花,但作者有意将它与啼叫的杜鹃鸟安排在一起,遂使“杜鹃啼血”的印象占据了句境。同样,第六句中的“阴洞”本意只是背阴的岩洞,作品加上“吼飞廉”三字,狂风的肆虐便令人不寒而栗。这两句都表现出强烈的声音效果,前句“凄”,后句“寒”,又构成了“险”字的新内涵。
小题2:
试题分析:
此曲写天台瀑布的壮观,突出天台的高险,并连类取譬,针砭世情,将写景和讽世巧妙而自然地结合在一起,独出一格。笔势峭拔雄健,景观瑰奇,针砭有力。末句画龙点睛,振起全篇,近乎词中豪放一派。
这首散曲别具一格,它借写景来讽刺世情,借山势之险恶抒写人心更险恶,从中可见作者对元代世道危艰、人心险恶的社会现实的慨叹与愤懑。
举一反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
(1)佩缤纷其繁饰兮,                         。(屈原《离***》)
(2)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苏轼《赤壁赋》)
(4)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5)                        ,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于国也》)
(6)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贺《李凭箜篌引》)
(7)                        ,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其一》)
(8)                        ,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中吕】普天乐·秋怀
张可久
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①,思莼季鹰,笑我飘零。
[注释]①钓鱼子陵:严子陵和刘秀的关系非常密切,刘秀称帝后多次邀请他做官他都没有答应。后来刘秀又将严子陵请到宫中,想请他做谏议大夫时,他终于不辞而别,隐居富春山下,每天钓鱼。
小题1:请简要概括曲中刻画出的人物形象。(3分)
小题2:这首元曲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两种进行鉴赏。(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默写。(限选其中5句作答,每小题1分,共5分)
(1)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     ,长余佩之陆离。(屈原《离***》)
(3)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4)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5)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     ,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7)五月鱼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周邦彦《苏幕遮》)
(8)兄弟不知,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诗经·氓》)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问题。
柳州开元寺夏雨
吕本中
风雨潇潇似晚秋, 鸦归门掩伴僧幽。 云深不见千岩秀, 水涨初闻万壑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沈浮①。面如田字②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注释】①沈(沉)浮:遗失。②田字:六朝名将李安民“面方如田,封侯状也”。
小题1:首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简要分析颔联用什么手法来写雨?(6分)
小题2: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6分,每空1分)
①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______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②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③陛下亦宜自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诸葛亮《出师表》)
题型:其他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