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小题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鱼竿明月上瓜洲。注:南徐,古州名治所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小题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鱼竿明月上瓜洲。注:南徐,古州名治所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小题
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
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鱼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小题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5分)
小题2:词的下阕中惟有鱼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小题1:登楼北望,看见塞草连天的荒败秋景。‚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中原地区陷于金兵之手。ƒ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时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
小题1: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词上阕内容比较简单易懂,见新秋——又是一年秋天到,依旧满腔愁绪来,塞草连天,恰如愁绪;神州破碎,家国飘摇;又是一年期待,又是一年失望,王人王师不见。
点评:第三点不易答出,主要体现在一个“又”字上。
小题1:试题分析:首先本题的答题范围确定在词的下阕。英雄恨——恨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古今泪——爱国之情,鱼竿——隐逸,不得已的寄托,压抑的愤懑,无可奈何。
点评:本题整体难度不大,学生细加体会就能分析出。多景楼是一个英雄咏怀的名胜,一般登楼的人都是满怀激情(包括向上的和激愤),学生只要根据文本细加分析就能确定基本的感情走向。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
贺铸①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①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
小题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词的下片一连写了士大夫消夏乐闲的哪四件生活琐事?在作者笔下,这些事似乎都有一种和韵事格格不入的苦涩味,与上片大异其趣,请简要分析。(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8分)
老马                                      病牛
臧克家                                    宋·李纲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耕犁千亩实千箱,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力尽筋疲谁复伤?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但得众生皆得饱,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不辞羸病卧残阳。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头望望前面。
1932.4
小题1:《老马》第一节中的“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和“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表现了老马的什么特点?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4分)
                                                                                                            
                                                                           
                                                                           
小题2:两首诗中的“老马”“病牛”这两个意象分别象征了怎样的人?(4分)
“老马”:                                                                   
“病牛”: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思念
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小题1:第一节用了哪些意象,这些各自独立的跳跃着的意象有何内在联系?(6分)
小题2:“重洋”与“两颗”的反差,准确地表达了东方民族怎样的性格?(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念奴娇  淮城①感兴
【南宋】 张绍文
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
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
注:①淮城,泛指淮水两岸的城市。蒙古自灭金后,就着手灭宋,淮水是宋与蒙古对峙的前线。
小题1:“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效果?(4分)
小题2:全词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长亭送别》之《滚绣球》一曲,完成题目。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下列对《滚绣球》一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相见恨晚而相别怨疾,两相对照,鲜明有力地表达了对心上人爱得深、恋得切的真挚感情。
B.“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借“柳丝”“疏林”与“斜晖”这些别有特色的客观之物,准确寄寓了人物的主观之情。
C.“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这句话写马儿行得慢,车儿跟得快,唯如此才能两厢厮守,写出了这一对离别人的一片微细心思。
D.“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以写实的手法深沉凄切地表现了由于离别的极度悲哀而身心交瘁。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