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8分)南柯子 仲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8分)南柯子 仲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8分)
南柯子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2)试分析“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的写景角度。(4分)
答案

(1)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并作分析即可得分)
(2)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2分)“十里青山远”是远景,写出了青山历历在目之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词人写“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2)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蒋捷,字胜欲,号竹山,南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不仕,抱节以终。
这首词以“听雨”为题,写了一生中三个不同的阶段听雨的情味。请任选一个阶段,结合作品这部分的内容说说作者此时听雨的感受;再结合整首作品说说这一部分内容对表现全词意境所起的作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的题目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①这首诗的体裁是绝句(五言绝句或五绝)。(1分)
②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的题目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
①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
B.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五六两句写游山之趣:沿着溪水行至尽头,还可以坐下来看白云从岩岫间生起。
D.七八两句中说,作者偶遇山中“林叟”,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②这首诗三、四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各是哪个字?请结合诗意作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共8分).
病后登快哉亭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剎,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职徐州病后所作。②黄华,菊花。
(1)同是多病之身,杜甫《登高》中是“潦倒新停浊酒杯”,而贺铸却“把酒不知厌”,结合所学知识,试简要分析二者的异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析颈联“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