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除夜作高 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1)除夕之夜,诗人不写大红灯笼而写“寒灯”,这一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作 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除夕之夜,诗人不写大红灯笼而写“寒灯”,这一意象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4分) (2)沈德潜评论第三句话“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为什么说“愈有意味”?请作具体分析。(4分) |
答案
(1)除夕之夜不写大红灯笼,而写寒灯,是为了渲染旅馆的清冷(1分),表达诗人内心的凄凉孤寂(1分)。 (2)诗句写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其实是写诗人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这样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因而“愈有意味”。(或:写出虚实结合,沟通作者和对方的情感,扩大作品意境。或:运用“曲笔”的表现手法,从对方着笔,更显情真意切。)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②题。(5分) 水槛遣心① 杜 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②。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释:①水槛遣心:此诗大约作于公元761年。水槛,诗人居所草堂的水亭之槛,专供垂钓、眺望。 ②赊:远。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写草堂环境特征:远离城郭,庭园开阔宽敞,旁无村落,因而能够极目远眺。 | B.颔联写诗人凭槛眺望所见,“澄江”句是对远景的描绘,“幽树”句是对近景的描绘。 | C.尾联呼应首联,以“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对比,更显出草堂的闲适幽静。 | D.此诗以“水槛”为中心意象展开描写,句句是景物呈现,句句又蕴含“遣心”之意。 | ②颈联是历来为人所传诵的名句,试赏析两句中动词的妙处并分析其所表达的感情。(3分) |
阅读下面一首诗。 宿甘露寺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小题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小题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
阅读下列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夏 日 寇准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日暮长廊闻燕语,清寒微雨麦秋时。 客中初夏①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变法,司马光竭力反对,被迫离开汴京,不久退居洛阳,哲宗即位后始回京任职。这首诗作于退居洛阳期间。 (1)两首诗都写夏日,请指出两首诗都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后一首还运用了哪种不同于前一首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概括两首诗各自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 l )羽扇纶巾,谈笑间, 。(《念奴娇· 赤壁怀古)) ( 2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定风波)) ( 3 )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 4 )想当年,金戈铁马, 。(《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5 ) ,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 ) ( 6 )念去去,千里烟波, 。(《雨霖铃》 ) |
古代诗歌阅读(6分) 南海旅次 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1)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颈联作一赏析。(3分) (2)诗的尾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请简要赏析。(3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