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7分)蜗牛(甲) 苏轼 蜗牛(乙) 苏轼中弱不胜触,外坚聊自郛①。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7分) 蜗牛(甲) 苏轼 蜗牛(乙) 苏轼 中弱不胜触,外坚聊自郛①。 腥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 升高不知疲,竟作粘壁枯。 升高不知回,竟作粘壁枯。 注:①郛,外城;这里用如动词,引申为“庇护”之意。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解读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都写到蜗牛相同的习性和癖好——“升高”,也写到其相同的结果——“粘壁枯”。 | B.甲诗抓住蜗牛内质柔弱、外有坚壳的特点来写,蜗牛就靠这层外壳保护自己。 | C.乙诗突出蜗牛“腥涎”不多的特点,隐含着作者对它同情和怜悯的心态。 | D.两首诗是诗人看到壁上高处枯死的蜗牛,睹物兴怀之作,寄寓着诗人对世态人情的感慨。 | 小题2:你认为诗人笔下“竟作粘壁枯”的蜗牛形象有何象征意义?就表达效果而言,你认为哪一首诗更好?请结合这两首诗作具体分析。(4分) 答: |
答案
小题1:C 小题1:蜗牛用来象征现实生活中一味钻营,一心攀爬,追求功名利禄而不得善终的人。第二首表达得更好。理由如次:1、第二首从“腥涎”入笔,较之从外壳入笔,更能突出蜗牛的丑陋形象;2、“腥涎”能更好地呼应第四句中的“粘”字和“枯”字;3、“腥涎”本身可作为一个喻体,用来比喻肚里的一点点墨水,本来只可自我消遣,偏要不自量力,拿来作向上爬的资本;“不知回”比“不知疲”更显出执迷不悟的丑态。 第二首是苏轼的改定稿,说第二首更好应该是定论。如果认为第一首好,能说出“外强中干”之类理由,可酌情给分。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各题。 卜算子 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小题1:这首宋词是咏空谷幽兰之词,作者为什么要写“松竹梅”这三个意象?(5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所蕴含的丰富情感。(6分)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阮郎归① 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②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注:①此词作于郴州贬所;②丽谯:壮美的高楼。《庄子·徐无鬼》:“君亦必无盛鹤列于丽谯之间”。晋郭象注:“丽谯,高楼也。”小单于,唐曲调名。此处借指角声。李益《听晓角》诗:“无数塞鸿飞主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1)词的上阙主要写景,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氛围?(3分) (2)词的最后两句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 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小题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5分) 小题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6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熙宁二年,王安石变法,受到宋神宗支持,司马光竭力反对并于四年退居洛阳,直到十五年后哲宗即位才复出。这首诗即写于退居洛阳之时。 (1).分析这首诗的景物表现手法。(4分) (2).谈谈对最后一句诗的思想感情的理解。(4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11分) 野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小题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小题2:请对本诗三四两句进行赏析。(5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