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我们站在高高的山巅  冯至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 化身为一望无边的远景, 化成面前的广漠的平原, 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   哪条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我们站在高高的山巅  冯至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 化身为一望无边的远景, 化成面前的广漠的平原, 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   哪条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们站在高高的山巅  冯至
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
化身为一望无边的远景, 
化成面前的广漠的平原, 
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   
哪条路,哪道水,没有关连, 
哪阵风,哪片云,没有呼应; 
我们走过的城市、山川, 
都化成了我们的生命。   
我们的生长,我们的忧愁
是某某山坡的一棵松树, 
是某某城上的一片浓雾;   
我们随着风吹,随着水流, 
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 
化成蹊径上行人的生命。   
小题1:填空。冯至,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现代(   )人,(    )家,教授。代表作有诗集《昨日之歌》(     )散文集《山水》等。
小题2:古人“登高临远”往往触景生情,或怀思或言志,而此诗却和古人的意境大大不同,请你谈谈诗人《我们站在高高的山巅上》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或情感。
答案
小题1:诗,翻译,《十四行集》
小题2:诗人站在高高的山巅,感受到了自然万物的博大,以及人与自然世界的关系,于是产生了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同一的感受,道出了人的生命与世界万物共生共长的真谛 。
解析
赏析: 人类与世界万物有什么关系呢?诗人就此发问,构造诗篇。 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化身为一望无边的远景,化成面前的广漠的平原,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在此,我们、山颠、一望无际的远景、广漠的平原、交错的蹊径等要素构成了一幅立体的画面,由远及近,由模糊到清晰,我们就在其中穿梭着、行进着。路、水,没有关联;风、云,没有呼应,然而,“我们走过的城市、山川,都化成了我们的生命。” 我们的成长、我们的忧愁是山坡上的一棵松树、城上的一片浓雾,我们与万物共同存在;我们随着风吹,随着流水,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化成蹊径上行人的生命,我们与万物互相渗透、互相作用,我们由万物而来,我们又化成了万物。 于此,诗人道出了人的生命与世界万物共生共长的真谛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题红叶    唐 · 韩氏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行 宫     唐 ·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这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尽相同的,请分析其异同(4分)。
(2)韩诗委婉含蓄,元诗平白如话,请指出各采用什么手法写宫女的心事和命运。(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出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注:本诗写于1925年,诗人回到魂牵梦萦的祖国,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个政治腐败、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的中国,有偶见西单龙坑南端一臭水沟有感而作。
小题1:填空 闻一多,本名家骅,现代(  ),(   ),爱国民主战士,(   )派代表。代表作品有,《死水》(    )。
小题2:“死水”在作者笔下有何特点?
小题3:结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说说“死水”的象征意义。
小题4:作者对“死水”有着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小题5:诗的结尾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结合全诗理解这句诗的含义?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唐代诗人高适《除夜作》,完成后面(1)(2)题。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1)诗中写“寒灯”有何意义?   (4分)
(2)简析“故乡今夜思千里”所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贼平后送人北归
(唐)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注】①本诗是作者于安史之乱平定后所作。②愁颜:指友人北归途中见此景象时的表情。
小题1:作者在颔联中有意将“白发”与“青山”对举,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小题2: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作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玉楼春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小题1:欧阳修字永叔,号            ,是            代的文学家、史学家。(2分)
小题2:后人在评价欧阳修这首词时认为,本词在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的揭示上极具特色,“字字沉着,句句推进,如剥笋抽茧,逐层深入”。请问诗人在词中着力渲染了怎样的感情?又是怎样逐层渲染这份感情的?(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