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欧阳修的《踏莎行》,完成后面的两道题: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

阅读欧阳修的《踏莎行》,完成后面的两道题: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欧阳修的《踏莎行》,完成后面的两道题: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①对这首词的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草薰风暖摇征辔”,是说在一个风暖花香的季节,行人却要辞别心爱的人,挥动马鞭,走上了漫长旅途。
B、“迢迢不断如春水”,借用眼前的春水,表达了一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穷离愁。
C、“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劝告想登楼远眺的爱人:楼太高了,楼上栏杆已年久失修,千万别登楼凭栏呀。
D、“平芜尽处是春山”,是说凭栏远眺,看到的只是一片青草地,即使望到了草地的尽头,也还有青山挡住视线。
②关于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以对句开篇,通过候馆、溪桥点明旅途,通过梅残、柳细点明时令,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幅初春的景色。
B.接着,作者写草薰、风暖、水绿,通过对美好春光的描写,来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使抽象的情感变成具体的形象。
C、下阙变换角度,行人由自己感到离愁的无穷无尽,推想到居家的爱人也一定相同,进而将离愁别绪抒发的淋漓尽致。
D、这首词通过对行人旅途中所见所感和居家爱人登楼远眺的心情的描写,细腻地表现了一个女子的离愁别绪。
答案

①C②D
解析

(是行人在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你那样凭高倚栏远望,又能望得见什么呢?“危”,高也。) (这首词上阙写行者的离愁,下阙写行者的遥想,细腻地表现了一个男子的离愁别恨。)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①一②题。
渔家傲·塞下秋来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①下列词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思是连衡阳飞来的大雁也不愿意留下来。
B、“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的是边塞上引起人们悲愁之情的笛声、马声、号角声等。
C、“浊酒一杯家万里”的意思是端起一杯浊酒来解愁,却想到了万里之外的家乡。
D、“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将军”是作者自称。
②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闻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宋词《酹江月》,回答①一②题。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茄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①词中的“关西”、“三秦”指的是:
A.指潼关以西和关中地区。
B.指函谷关以西和关中地区。
C.指玉门关以西和潼关以西。
D.指关中地区和函谷关以西。
②“空指冲冠发”,用的典故出处指的是:
A、樊哙在鸿门宴上怒视项羽的故事。
B、蔺相如在秦廷持壁怒向秦王的故事。
C、岳飞在《满江红》中抒发的愤怒情感。
D、荆轲慷慨悲歌使在场者满腔怒火的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①贾宝玉是一位贵族公子,其“愁”、“恨”由何而来?
A.在封建正统思想束缚下,找不到自己的出路而产生无限愁恨。
B.因不满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生活而产生无限愁恨。
C.因找不到自己的知音而产生无限愁恨。
D.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中,精神空虚,无所寄托,因而产生愁恨。
②怎样理解词中的“傻”和“狂”。
A、因为贾宝玉“行为偏僻”,任性调皮,表现出傻和狂。
B、因受贾母宠爱,行为放纵,故表现傻和狂。
C、宝玉的言行不合封建礼法,不被封建世俗所理解,被看疯傻。
D、宝玉不满封建礼法的束缚,故意装疯卖傻。
③如何理解宝玉“不通世务”、“怕读文章”。
A、宝玉常在内帷斯混,缺乏社会交往能力,不愿意坐下来读经史文章。
B、写宝玉不愿在富贵之家,又受贾母宠爱,缺乏社会活动能力,也不屑去读书求官。
C、写宝玉不愿同封建社会的庸俗官吏们交往,也不愿意读书上进。
D、宝玉不愿意同上层社会的官吏们交往应酬,不遵礼法,不愿读八股文章,不愿走科举仕进的道路。这里是明贬实褒。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下面两首词,完成①一②题。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娄山关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雪。
①对两词中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词中“秦娥梦断秦楼月”一句,“秦娥”是主语,“梦断”是谓语,“秦楼月”是宾语。
B.李词中“年年柳色”一句,之所以提到“柳”,是因为这里写的是“伤别”的场面——古人有折柳枝送别的习俗。
C.毛词“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中,一“碎”字写出了红军行军之急促,一“咽”字则表现了西风中军号声的苍凉和悲壮。
D.毛词中“雄关漫道真如铁”一句应理解为“漫道雄关真如铁”,“漫道”,即“不要说”之意。
②对两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词中所写的人物来看,李词所写的是一位思妇——秦娥;而毛词因为没提到过人物姓名 ,所以词中没有人物活动,纯是一首写景词。
B.从时令上看,李词所交待的是秋季,毛词所交待的是冬季。
C.从气氛的渲染上看,李词渲染的是一种凄凉、冷寂、迷茫的气氛;毛词渲染的则是一种紧张、激烈、悲壮的战斗气氛。
D.两词均是以借景抒情之笔收束,均是借对夕阳下的景物描绘来抒发一种悲壮豪迈之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面是元朝吴镇的小令《[南吕]金字经·梅边》。对此曲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雪岭松边路,月寒湖上村。缥缈梨花入梦云。巡,小檐芳树春。江梅信,翠禽啼向人。
A.第一、二两句勾勒出一幅雪中乡野风景图。
B.第三句写远处的梨花进入作者视野时是虚幻的、飘浮的,给人以朦胧的感觉。
C.最后两句写江梅报告着春天的气息,碧色的鸟儿快乐的向人啼叫。
D.从此曲可以看出作者不是一个失意的、心情凄冷的孤独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