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归舟    赵执信望齐门①外望青州②,一室欢声处棹讴。十幅风帆半城月,最难图画是归舟。注:①望齐门:苏州的东北门。②青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归舟    赵执信望齐门①外望青州②,一室欢声处棹讴。十幅风帆半城月,最难图画是归舟。注:①望齐门:苏州的东北门。②青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归舟
    赵执信
望齐门①外望青州②,一室欢声处棹讴。
十幅风帆半城月,最难图画是归舟。
注:①望齐门:苏州的东北门。②青州:山东地名,作者的家乡。
(1)从全诗看,首句“望齐门外望青州”的作用是什么?为何着两个“望”字?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最难图画是归舟”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首句切入正题,既点明了出发地点,又标明了回归之所。(2分)前后两个“望”字。第一个“望”字巧用门名,着两个“望”字即浓笔重彩勾画出作者对回归故里的渴望。(2分)
(2)全诗描绘了登上归舟后全家人的喜悦之情。从“一室欢声”到“十幅风帆”,一路欢歌一帆风顺,自然发出了“最难图画是归舟”的感叹。(2分)这一句点明主题,说明眼前景物可以画出,而内心的喜悦心情却难以描绘,高兴喜悦,溢于言表。(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独坐敬亭山
李 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洛桥晚望
孟 郊
天津桥①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注】天津桥:即洛桥,在今河南洛阳西南洛水之上。
(1)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3分)
(2)这两首诗在内容上同写“观山”,但它们的主旨有何不同?(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题目(5分)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1)开头三句“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2)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手法巧妙,请作简要分析。(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四题任选三题)(6分)
(1)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白居易《琵琶行》)
(2)闾阎扑地,                ;舸舰迷津,                 。(王勃《滕王阁序》)
(3)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4)子曰:“               ,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论语》)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又寄升庵①
黄峨
懒把音书寄日边,别离经岁又经年。
郎君自是②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杜鹃。
[注]:①升庵:诗人黄峨的丈夫扬慎。杨慎因直言进谏,被谴戍云南永昌县,达三十一年之久。在两地分居期间,黄峨经常写诗作词,寄慰丈夫。②自是:自然是,应该是。
(1)本诗题为“又寄升庵”,开头却是一个“懒”字,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答:                                                                     
(2)结合诗歌第三、四句分析,这首诗表达了女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3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名言名句(每空1分,选做5题,共10分)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兰亭集序》)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3)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足。(《渔父》)
(4)人固有一死,                                ,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
(5)真的猛士,                                             。(《纪念刘和珍君》)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陈情表》)
(7)鹏之徙于南冥也,                             ,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