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①炊黍饷东菑②。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③,松下清斋折露葵④。  野老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①炊黍饷东菑②。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③,松下清斋折露葵④。  野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江西省竞赛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①蒸藜:一种草本植物,嫩叶新苗皆可食。②菑:已开垦一年的土地,这里泛指田亩。③朝槿:即木槿,落叶灌木,夏秋之季开花,朝开暮谢,古人以为人生无常的象征。④露葵:即绿葵,一种绿色蔬菜,可以煮来佐餐。
(1)王维的诗讲究“炼字”,“积雨空林烟火迟”中的“迟”很有意味,请简要赏析它的作用。
                                                                                                    
(2)苏轼曾评说“味摩诘(王维字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请赏析这首诗的“诗中有画”的绘画美。
                                                                                                    
答案
(1)一个“迟”字,不仅写出了天阴地湿、空气潮润,炊烟缓缓升起 的情景,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
(2)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加以描 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一白一黄,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写动态,一写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典型地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风格。这是一种绘画美。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题阅读下列诗句,然后回答问题。北塘避暑
      韩琦(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未展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柳堤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2.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 )
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
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
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翚《海棠花》)
D.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
3.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人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期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