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蜀道难》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 B.“悲鸟号古木”

对于《蜀道难》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 B.“悲鸟号古木”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对于《蜀道难》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
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D.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现了蜀道艰险;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
答案
D
举一反三
阅读《蜀道难》中的下列诗句,完成1~4题。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峻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1.李白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充分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请结合节录的诗句,分析诗人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和夸张手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给“畏途”营造了凄清、惊险的气氛,请对此作简单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选段,概括古老蜀道的特点。(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录的两段文字,分析《蜀道难》的语言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3题。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1.诗歌首联以设问的形式开篇,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最擅长写景,颔联里的景物描写中有无深刻的寓意?如果有,试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竞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请你试分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困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间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听蜀僧溶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尾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