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元曲,完成(1)~(2)题。双调·折桂令九日①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

阅读下面元曲,完成(1)~(2)题。双调·折桂令九日①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15 月考题
阅读下面元曲,完成(1)~(2)题。双调·折桂令
九日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1)这首曲子一、三句中用的“强”“倦”二字极为精到而内蕴深沉,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借“翠袖”“金杯”“玉手”回忆了往昔的欢乐生活,结合全曲说说此处运用的主要手法是什么,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强”字带有勉强之意,时值重阳佳节,看着万物萧疏,大雁南归,不由得引发出游子的乡愁,“强”字将他对官场厌倦,内心惆怅,徘徊于仕途与归乡之间的矛盾生动地刻画出来;“倦”字带有困倦之意,形象地勾勒出作者内心的疲惫与沉重。(意对即可)
(2)“翠袖”“金杯”“玉手”写尽了昔日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美女殷勤劝酒,金杯错落频举,玉手弹奏琵琶,是多么的热闹,这里用的是以乐景写哀的反衬之法,与前面的“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形成强烈的反差,更凸见诗人此时的孤寂心境。(或虚实结合,诗人由眼前实景写起,触景生情,忆往昔欢乐事,更添今日思乡之愁。)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第1、2题的两个问题。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注释】①画角:古乐器名。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制成,也有铜制的。因外加彩绘,故名。②“青冢黄昏路”,化用了杜甫的《咏怀古迹》中的诗句“独留青冢向黄昏”。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加粗的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析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该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1.“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_________修辞方法?
2.这首诗的最后一个字是“愁”,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诗人在“愁“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古诗鉴赏。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这首词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情感是如何表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一风荷举”历来为人称赞,极尽荷之神韵,你认为其中的那个词用的最为精妙,请赏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困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江湖伟观
刘黻
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
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
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
  [注]刘黻,南宋爱国诗人,屡遭贬斥。国都陷落,毅然奔赴国难,为国献身。
(1)诗人在秋风萧瑟的季节登高望远,请从首联中找出能反映季节特征的意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三联是怎样表现“伟观”的?任选一联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