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点绛唇·雨中故人相过 [元]王恽谁惜幽居?故人相过还晤语。话奈联步,来看花成趣。春雨霏微,吹湿闲庭户。香如雾。约君少住,读了《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点绛唇·雨中故人相过 [元]王恽谁惜幽居?故人相过还晤语。话奈联步,来看花成趣。春雨霏微,吹湿闲庭户。香如雾。约君少住,读了《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专项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点绛唇·雨中故人相过
[元]王恽
谁惜幽居?故人相过还晤语。话奈联步,来看花成趣。
春雨霏微,吹湿闲庭户。香如雾。约君少住,读了《离***》去。
(1)词的上片写了词人和故人哪些动作?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湿”字渲染了什么样的环境氛围?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约朋友读《离***》,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动作:拜访、交谈、散步、赏花。情趣:表现出词人和故人雨日闲谈赏花时轻松喜悦的情趣。(意对即可)
(2)“湿”字渲染了细雨霏霏、清冷感伤的环境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约朋友读《离***》,含蓄地抒发了词人身在山野、心忧天下的思想感情。(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定风波·暮春漫兴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茶瓯:一种茶具。②香篆:指焚香时所起的烟缕。
(1)词人在“少日”与“老去”的不同生命阶段,面对同样的春天却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和内心感受,请对此分别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妙。试分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瑶瑟
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②中月自明。
  [注]①瑶瑟:对瑟的美称。②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女子的住所。
(1)诗歌第三句“雁声远过潇湘去”和《滕王阁序》中的“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有人认为是写女子的别离之怨,有人认为是写音乐的意境与感染力,你赞同哪种理解,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清 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 ①上联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祭余”是剩余的祭品;下联“士”指介之推。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哪两幅画面?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题画
李唐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注]①题画,画上题诗。②作此诗时,李唐因初到杭州,无人赏识,靠卖画糊口,生活十分艰苦。
(1)诗的第一句体现了所题之画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1)作者是如何表达“静中生凉”这一意趣的?清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句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结合全诗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