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少年行 杨亿 江南节物①,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②。 寿阳妆罢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④。等闲风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少年行 杨亿 江南节物①,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②。 寿阳妆罢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④。等闲风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海南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少年行
杨亿
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寿阳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注释】①节物:时令,节气。②借用陆凯赠范晔的诗“折梅送驿站,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支春”。③寿阳妆:是寿阳公主梅落额头的故事。④的的:明明白白的意思。天真:自然本色。
1.这首词为咏梅之作,可前三句并未写梅,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词看,本词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起了衬托的作用。点明地点为江南,时令为严冬,刻画出风雪肃杀的景象,为写迎冰雪而开的早梅作铺垫。此处既没有点破梅,又没有刻画梅,却从“水昏云淡”中、前村飞雪中,烘托出梅的“冰姿玉态”来,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意对即可)
2.托物言志或借物言情,借梅花的特征表达了自己虽经坎坷,但仍保持节操的思想感情。“冰姿”二句,是作者对不惧风雪、冰肌玉骨的梅花的高度赞美(或从其生长环境分析)。“等闲”一句写梅花遭到风雨的摧残,“又”字表示自己同样人生旅途上历经风波。(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 游庐山宿栖贤寺   
王安国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   
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   
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1.第三、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五句中的“惭”有什么含意?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月,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①谢将军,东晋谢尚,官至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船上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宏过船畅谈达旦,袁宏从此声名大著。
  从诗歌标题“夜泊牛渚怀古”来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_诗,诗人用典以抒怀。尾联以景语作结,想象明朝挂帆远去时秋风萧瑟、枫叶纷纷飘零的景象,烘托诗人_______________的惆怅之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夜步
明·高攀龙
幽人夜未眠,月出每孤往。
繁林乱萤照,村屋人语响。
宿鸟时一鸣,草径露微上。
欣然意有会,谁舆共心赏。
1.诗人描写了“夜步”时所见所闻的怎样景象,运用了那些写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 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 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问题。昭君怨
南宋·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本词上阕咏赞的是什么事物?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